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场决定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命运的饭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8 10:47: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lyyj 于 2019-4-18 10:49 编辑

江湖西子
1
正如举世公认,吃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国人来说,吃可能就是他们活着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两千多年前,当西方人已经想到“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苏格拉底)时,我们中国人的哲学还是“民以食为天”。
总之,不谈吃,中国人是活不成的。中国人生命中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和吃联系起来。
正如大家所熟知,工作叫做“饭碗”,混得好叫“吃得开”,受欢迎叫“吃香”,历害不好惹叫“不是吃素”,如此等等。
现实生活中,各种的社会关系、人情世故,更是在一顿顿吃喝种体现与建立。所以饭桌酒桌才是无数中国人的人生“战场”所在。
然而,吃饭的重要性远不止是对于每个个体的中国人,甚至还决定咱们这个国家的历史命运。
2
鸿门宴的故事,想来是极少中国人不熟知的了。
据史记载,秦灭之后,刘邦项羽争天下。
开始之时,刘邦就一江湖混混,根本不是西楚霸王的对手。
可这混混有混混的江湖术,厉害起来也是天下无敌。
汉王凭着一套只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厚黑之术,虽出身草莽,却很快可以和英武盖世身世显赫的楚王二分天下,楚河汉界。
本来,这姓刘的完全没有这等机会的。
就是史上这场名叫鸿门宴的有名饭局没有做好。
刘邦西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到了第二个月,项羽平定河北,也率领诸侯将领西入关中,于是发生了“鸿门宴”。
项羽安排鸿门(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宴,原本的目的在杀沛公刘邦。结果这次宴会的目的没有达到,刘邦假装如厕,趁机逃回军中。
他在逃离宴会之时,命令张良入谢项羽说:“沛公不胜杯酌,喝醉了,不能来辞行,派臣奉献白璧一双,再拜谢于将军足下;玉斗一双,再拜谢于亚父(指范增)足下。”
事已至此,项羽心怀善意,接受了献礼。但亚父却把玉斗用力地抛弃在地上,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怏怏恨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的人,必然是沛公,我们今后定会成为他的俘虏啊!”
而后来,事情正如范增所料,一生从未打过败仗的西楚霸五命丧乌江。
刘氏夺得天下,一统江山。
后人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当初刘邦命丧鸿门宴,不仅仅是项羽人生完全不同,可以和美人花前月下,英雄舞剑,美人伴舞,快意一生。恐怕中国人的历史也会完全的不同。
——大秦之后,不是大汉,而是大楚。自然是不同的历史!
3
鸿门宴的结局,虽说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可小视,但主要还是决定了两个争霸者个人命运。
而另一场饭局,才是比这鸿门宴更加的意义重大。
只可惜一般中国人不太所知。
而这场意义重大的饭局,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汉纪》中是有所记载的。说的是高祖三年(前204)十二月的事。
对于这段历史,也有一些史学家已经研究。
楚、汉相持于荥阳已经有八个月之时,汉王刘邦一方面派出使节至各诸侯王游说,劝他们背叛楚国而臣事于汉,另一方面又用持久战的战略,与楚国争持不下。楚时常侵夺汉的粮道,汉军乏食。于是汉王和他的谋主郦食其(lì yìjī)商量破坏楚国的方法。
食其说:“从前商汤伐夏桀,封他的后裔于杞;周武王伐纣,封他的后裔于宋。如今秦朝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复立六国的后代,这样一来他们的君臣、百姓,必然都爱戴陛下的恩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祍(rèn)而朝了。”
“好主意!”汉王反应说,“快点刻好印章,先生带着去颁授给六国的后裔吧!”
食其还没有成行,张良正好从外面进来。汉王刚好在吃饭,看到张良由外面进来,于是用筷子招呼张良说:“子房过来,有人给我策划破坏楚国的优势。”接着将郦食其的看法转告了张良。又询问张良:“怎么样?”
张良听了马上问道:“谁为陛下策划了这种计谋?陛下大势去矣!”
“怎么一回事?”汉王着急地问。
张良详细回答说:
“臣请借陛下的筷子,为陛下筹划:从前汤、武封桀、纣的后裔,是自信能制其死命,如今陛下能制项羽的死命吗?这是第一个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
“周武王进入殷国,马上表扬与释放殷朝的贤人与忠臣,如今陛下能够做到吗?这是第二个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
“把殷朝的金钱、粮食,发放给贫穷的老百姓,如今陛下能做到吗?这是第三个不可以的原因。
“战事结束,偃革为轩,倒载干戈,以示天下不复用兵,如今陛下能够做到吗?这是第四个不可以的原因。
“休马华山之阳,向天下示以无为,现在陛下能够做到吗?这是第五个不可以的原因。
“放牛桃林之阴,向天下表示不再输积,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是第六个不可以的原因。
“天下的游士,离开他们的亲戚,离弃他们的祖坟,离去他们的朋友,追随陛下的原因,只是想盼望将来得到咫尺之地作封邑。如今陛下恢复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其主,从其亲戚,回到原来的故乡,陛下跟谁一块儿取天下呢?这是第七个不可以的原因。
“而且现在的情势是除非楚国不强大,如果它一强大,六国的君主就会屈服于他。这些君主虽然由陛下所立,可是到了那个时候,陛下怎能得而臣之呢?这是第八个不可以的原因。
“陛下假如一定用这个客人之谋,那么陛下就大势去矣!”
汉王听了,嚼着食物的嘴巴立刻停下来,把食物吐出来,破口大骂:“竖儒几败老子的大事!”遂马上命令取消刻印的事情。
4
以上这一历史饭局,虽不如鸿门宴般的正式,却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国方略在举筷之间就做出了较量取舍。
对于这一历史,有史学家如此评价:
郦食其的建议是游说汉王效法商汤、周武,恢复封建的制度,汉王顶多南向称王而已。但张良的看法却不是这样,张良的意见是要建立汉王统一的政府,中央有权力控制全国。
前者是主张封建分治,后者是主张中央统治。两种政策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常不同的,如果刘邦当初采用了郦食其的政策,中国在秦朝以后,会再度出现春秋时代的封建政治局面。中央集权的统一政府将会在历史上消灭。
但汉王最终还是采用张良的建议,后来终于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直到辛亥革命,才把这种君主集权的统一王朝推翻。
5
而这个被无数后人崇拜且视为“伟大”帝王的汉王为何要采用张良之“法术”,而不是丽食其的“儒术”呢?不是说自古以来,中国的圣明之君都行儒家的仁德之治的么?
郦食其的思想更接近咱们儒家圣祖孔子的梦想:以德治天下,就象曾经他眼中的大周一样,君慈臣贤,天下一家。
但这位“伟大”的汉王其实并不在乎什么德治不德治,只是自己能尽快一统天下,做上皇帝就好。
而张良之策更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
众多后人评价这位大汉的开国之君,认为其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奖罚分明。
看起来的确如此。
但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表现,一切都不过是手段,而非目的,更不是这位君王的价值观。
因为他必须如此,才能笼络人心,才能让人为其所用,助其称帝。
正因如此,在其目的达到之后,便杀尽功臣,“狗烹弓藏”。
有史以来,只要是帝王,但无从谈圣贤。因为再圣贤的君王也是家天下,天下人无不为其臣民与奴仆。而不可能给人们最宝贵的东西:平等与自由。
——然而,有多少人能看到这种残酷的真相呢?
所以我们常反热衷于歌颂帝王,当然是歌颂他们的圣明。
也许是几千年来,我们太渴望着“圣主明君”了。总是希望着有个圣贤之君,“爱民如子”、“忧国忧民”。
但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是封建君王,无论多么的“圣贤”,可能满口的“忧国忧民”,但本质终究还是忧自己的龙位罢了!
——关于这一点,有谁能看透呢?
其实要看透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查找历史的真相,而不是不加思考、无所选择地接收那些虚假的历史,尤其是轻信一些为帝王唱颂歌的史学家们。
本文写作参考文献:1、《资治通鉴》;2、《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雷家骥);3、《讲谈社中国历史》;4、《哈佛中国史》
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发表重要讲话。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习近平指出,要贯彻党中央部署,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声称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下每年至少1000万人脱贫的严格目标。各地纷现超赶风和雷人扶贫手法,弄虚作假、数字扶贫乃至贪污扶贫资金的腐败乱象不停涌现,闹出不少笑话。真正的贫户不但没得到应有补助还“被脱贫”。由于贪污扶贫款屡曝丑闻,中共的“扶贫”被外界戏称为“扶贪”。
对于中共搞运动式脱贫,美国三一学院退休经济学教授文贯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共的户口制度与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制度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而中国有些人不是好好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却还幻想重新用集体化道路达到全面而持续的脱贫目的。短期内,中国政府有钱,逢年过节,村官确实能给贫困户送点东西。”但“我们往往看到各级干部在弄虚作假。”“一切恢复常态后,贫困会再度来临。”
台湾健行科技大学企管系教授颜建发则表示,中共所谓的脱贫计划,主要是为了政治考量,扶贫是为了避免百姓造反、作乱。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7 19:54 , Processed in 0.0519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