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于民间皇家重宝:金玉满堂华美精致(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2:5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年代:明,尺寸:高25.5cm。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实用器皿,昂首拖着美丽尾羽的金凤身嵌红蓝宝石,身体中空,盖子上有九孔,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代表皇帝。将香草等物点燃放置进金凤腹中盖上盖子,则从盖子和金凤口中散出袅袅烟气,恍若凤舞


图为金累丝鞍辔和田白玉琢对马,年代:唐,尺寸:长8.6cm宽3.5cm高7cm。和田玉名闻中外,很早就进入中原并成为皇家贡物。这是一件集合了美玉、黄金以及传统金工工艺的精湛作品。天津某收藏家提供


年代:清,尺寸:高23.5cm宽15.5cm,款识:乾隆年制炉为金制成,圆形,凸腹,敛口。腹外嵌绿松石锁甲纹锦地,并嵌珊瑚、玛瑙等彩石。口两侧为朝冠耳.其上嵌宝石。盖为圆形、隆起、錾花纹,顶部珍珠钮,嵌红、蓝宝石。故宫博物院有类似物品。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明,尺寸:长7cm。这是一件制作极为精美的累丝镂空作品。金龙头顶珍珠,嘴吐“红宝”,整体看起来活灵活现、动感十足。杭州某收藏家提供


年代:金,尺寸:长12cm宽8.8cm高3.6cm。砚是古代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除了实用性外,砚也成为文人雅士一种赏玩之物。此件砚台制作精巧,黑白相间玛瑙中一只鱼正在向荷叶深处游动。砚盖以黄金制作覆盖其上则鱼不在,整体变成一枚金色落叶。天津某收藏家提供



年代:明,尺寸:壶高23.3cm 杯高5.5cm。这是一组罕见的明代宫廷实用器具。酒壶身上镶嵌红蓝宝石,壶盖顶部镶嵌绿色琉璃宝珠,一条凶猛的金龙用累丝工艺镶嵌在壶身。整个龙身所在区域以寿桃形出现代表千秋万岁、长寿富贵的含义。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明,尺寸:高15cm宽11cm。爵是最早的酒器,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爵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因其为王家贵族所用,“爵杯”本身就代表了使用者一定的身份。除此之外,“爵”也指贵族封号,爵位、爵号。



历朝历代都仿制爵杯,用以表达皇权的威严和等级,材质有金、银、玉、犀角⋯⋯这尊爵杯应是明代皇家、贵族之物,因其无明显使用痕迹,故判断其应为供奉、摆设之圣物。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明,尺寸:内径8x7cm。欲罢不能、精巧绝妙是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杯子的整体设计犹如一只刚从树梢摘下的鲜嫩无比的桃子,两只小鸟正站在枝叶上深情相望。桃形用来代表爱情,站在枝叶上的双鸟可联想起白居易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辽,尺寸:直径1.4cm/颗,数量:108颗。这是一组制作精美的佛教用品,它不仅使用了贵金属而且每一颗珠子均采取了镂雕的方式。龙纹代表了其身份——皇家,108颗则代表其使用属性——用以表现了皇室对于佛教的礼赞和崇敬。天津某收藏家提供



年代:五代,尺寸:左高22.5cm右高23cm。这两尊飞天像与五代时期开凿的敦煌榆林窟16窟飞天惊人地相似。没有盛唐飞天激奋轻盈欢乐之感,庄严肃穆中透露出忧伤悲哀的神情,反映出五代时期战争频繁、国人忧思和官民向神佛乞愿回归天下太平的情绪。天津某收藏家提供



年代:辽,尺寸:高27cm。辽信奉佛教,特别是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这件佛像面部呈突出的圆脸有凸出的感觉,两颊十分饱满。佛像肩部宽阔,上身着袒胸式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双手结印。如此重量级的金佛在并不多见,因此被认为辽代宫廷极致作品。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明,尺寸:金盒长7.6cm宽6.5cm高3cm。此物应为皇家、贵族实用之物。和田羊脂玉数量极为稀少,在古代也一直都是贡献皇家之物。金玉结合在这里营造了一种非常浓厚的富贵、豪华的特质。天津某收藏家提供


年代:清,尺寸:长30m宽18cm高68cm。二位仙人分别手持荷花、手捧圆盒,意为“和谐、合好”。藏品顶部上方雕琢成自然卷曲的大荷叶,荷花内包,荷叶闭合,取“和合之意”。在人物脸部雕琢的处理上,和合二仙的开脸绝妙,表情生动传神,古朴大气不失神韵。神玉艺术馆提供


年代:辽,尺寸:金函长17cm宽11.8cm高8cm经折长12cm宽7cm。这是一个非常珍贵有确切纪年的完整佛教经典。金折页上以“佛经谈有十二种药能治疗人生12种病”为题,指出了修行之人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最后一页清晰表明此件作品为北禅院寺云龙法师在咸雍八年(公元1072年)赐予北禅院寺。咸雍属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年号,他主政期间,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后期从崇佛到佞佛,一次饭僧就达十余万,大大加重了国家负担,使得辽逐步走向衰弱。春水秋山提供



年代:明,尺寸:高15cm长20cm宽8cm。弥勒佛,这个笑嘻嘻和尚的形象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也深受喜爱,历朝历代创作了不少和他相关的艺术品。这件明代艺术品属于“五子戏弥陀”瓷器的一种,弥勒佛手拿寿桃任孩子们在身上玩耍,祝福这些孩子多福多寿。吉林某收藏家提供


年代:辽,尺寸:长、宽27cm,塔高35.5cm佛殿高19cm。打造地宫殿一般发生在信徒认为佛教遇衰微的时期。此座辽代“地宫殿”是目前发现唯一黄金打造的“地宫殿”。整个地宫均手工打制,是辽代佛寺建筑最宏伟准确的再现,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清,尺寸:长69cm宽18cm高8cm。如意取灵芝之形以示吉祥。在其头部雕刻一只飞舞的蝙蝠和一串铜钱,寓意“福在眼前”,是极为美好的祝福。如意的柄上枝蔓绵绵,其上又雕出许许多多的小灵芝,重重叠叠,不能胜数,具有连绵不绝,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寓意。

年代:清,尺寸:长19cm宽11cm高54cm,款识:瓶口下方刻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和“宫保尚书”字样四方瓶的造型最早源自于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瓶,与平安的“平”同音,取的正是“四方平安”之意。“兰若生春阳,美人在云端”,四方平安,佳人难得。


年代:清,尺寸:长52.5cm宽18cm高29cm,款识:底部刻有“慈禧皇太后之宝”篆书款识。运用俏色手法,“量料施工,因材施艺”,用墨绿色纹理表现木炭,将瓷白色部分处理成积雪;一种顶风冒雪、奋力前行的感觉,使整个作品化腐朽为神奇。神玉艺术馆提供


年代:唐,尺寸:高6.3cm口径12.5cm足径8.4cm。出土于初唐到唐高宗时期的金器特点为种类单纯以餐饮器皿为多,装饰器物时多将器物外壁划为12瓣或以上装饰面,逐一装饰,装饰面多呈现U形。此件金碗用12大莲瓣划分,呈现了典型唐初工艺品特点。天津某收藏家提供



唐代的金银器制作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政府设少府监中尚署管辖金银作坊院,中、晚唐时设文思院。大量出土的唐代的金银器因记年的很少,因此在划分上往往以纹饰特色等进行分类。


年代:清,尺寸:长37.5cm。这件如意采取花丝、点翠、镶嵌的手法,制作极为考究。以点翠为例,如意上翠色全部为翠鸟的羽毛,整个工艺上先用金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然后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羽毛镶嵌。整个如意体现了传统的福、寿含义。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明,尺寸:长20cm高22cm。象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祥瑞、美好的象征。这件作品将传统的“瓶”置换成为“宝塔形亭”寓意为有佛保佑,亭中中空呈葫芦形,则代表道家长生含义,意味在佛道护佑下,人间天下太平。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清,尺寸:高6.8cm。乾隆年间,古代工艺美术到达高峰,鼻烟壶作为皇帝喜好之物大为发展。乾隆帝决定用价格昂贵的珐琅和黄金共同烧制鼻烟壶,因制作难度极大,故数量极为稀少,被后世追捧。


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造办处司库白世秀一次交出玻璃、温都里那石等各色珐琅鼻烟壶六十三件,金胎乾隆年制款珐琅鼻烟壶仅为六件。



此件鼻烟壶为清宫造办处精品制作,内为金胎,外包金纹,壶身用珐琅彩绘有乾隆朝常见的“世俗母子图”图案。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年代:辽,尺寸:长14.9cm高14cm。羊大为美、吉祥为羊。羊被远古先民尊做了神。这是一对深具科学原理的双羊烛台,羊顶上盖内凹,向羊身略微倾斜,保证了蜡烛点燃后,烛泪可流进羊身。不用蜡烛后,羊顶上盖可下合在羊身,作为装饰摆设之物。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

 我们下面即将展示的是收藏于民间博物馆、个人收藏家的金、玉藏品,其精美程度令人咂舌,收集之不易,令人感叹。近代中国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日本入侵等一系列战争和破坏,然而民间始终有一种力量——用尽心力,集祖先之宝藏。

  “玉”能通神,这是从8000年以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的共识,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乃至夏商周,直到元明清,对于玉的喜爱上至帝王,下到贩夫走卒。

  “金”表美好,这是地球上人们的共鸣。无论亚、非、欧大陆还是大洋彼岸的美洲大地,乃至于大洋洲的人们,那种耀眼的黄色,类似太阳之光,都让他们为之动容。

  4000年前,大禹治水以后,自然灾害的减少使得中华这个大版块逐步变得生机勃勃,满足了“口腹之欲”的贵族们,开始追求一种全新的“高级享乐”文化——金、玉。这两种器物的结合,创造了另一个令人充满欢欣的词儿——金玉满堂。

  查阅,“金玉满堂”,目前已知的是来自《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不得不说的是,玉中,最为人称道甚至最为神秘的就是“和氏璧”。《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落在荆山的一块青石上。卞和就认定青石中必有宝玉,便将它献给楚厉王,玉工认为是普通石头,卞和被砍下左脚。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玉工仍然说是石头,于是,卞和失去了右脚。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三献其宝,楚文王命玉工剖开璞玉,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之宝玉,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在随后的岁月里,和氏璧成为被竞相追逐的宝藏,蔺相如虽然聪慧无比,也只是延迟了一段这块宝玉的归属权,最终被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始皇自是爱不释手,视为神物。从此此物成为了最具权威的天子信物。

  到了西汉末年,刘邦的后代已经无能保住这个从秦朝得到的印玺,两岁的孺子婴即位,王莽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王莽可惜,用金将摔掉的一角补上,无意间开创了中国金、玉的另一个历史——金镶玉。从此之后,这块玉玺被称为金镶玉玺,而民间也流传:“有眼不识金镶玉”。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变换,这枚被世人争夺的极品之物,最终落到了辽代帝王手中,而辽代末期天祚帝在逃跑过程中此印玺被丢失在桑干河中,此后历代帝王不停止的搜寻也都无功而返。

  虽然中国历史不乏战争和变乱,继任者们一定会首先夺取前任的金、玉财宝,也因为这样使得许多金玉的艺术精品得以留存。在经历动荡建立新朝代统治者们,当完成社会财富的又一次成功分配、人们得到足够的修养生息之后,就会再一次搜寻天下最为出名的能工巧匠,制作精美的金、玉之物,享乐之余更是彰显皇家气派,国家实力。

  晚晴、民国,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孱弱的国度多次被入侵,使得许多的皇家重宝流逝民间与海外。然而总有一批如张伯驹先生为代表的国人们,不惜倾尽家财收集这些流散的艺术精品。最后,用张伯驹先生的一句话开始我们的展示之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6 06:17 , Processed in 0.0626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