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悲鸣:《静静的顿河》与《丰乳肥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06:5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悲鸣

2000年有中文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使我想起苏联的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洛霍夫、帕斯杰尔纳克和索尔任尼琴。三人的代表作分别是《静静的顿河》、《日瓦格医生》和《伊凡·杰尼索维奇一生中的一天》。

三人的作品一个比一个短,而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色彩却一个比一个浓。从文学造诣上来说,更是一个不如一个。《静静的顿河》有四大本。《日瓦格医生》只有一本。《伊凡·杰尼索维奇一生中的一天》则只是一本小册子。

萧 洛霍夫除了《静静的顿河》以外,还有一本《一个人的遭遇》曾经震撼过我。我特别喜欢《静静的顿河》,因其与我下乡的地方有某种神似。读着该书,能从鼻子里 嗅出顿河两岸黑色泥土的气息。此书功力之强,很难使人相信其开篇竟出自一个十七岁少年之手。而且确曾传出过多次萧洛霍夫的原稿得自一位被击毙的白军军官的 手提箱,或得自于他老丈人的说法。但读过《一个人的遭遇》之后,也能看出萧洛霍夫对人性的关注远胜其他苏联作家。在我所读过的苏联小说里确实无出萧洛霍夫 之右者。

萧洛霍夫以一名苏共党内作家的身分,在其巨著《静静的顿河》里拿一名白军军官葛里高利当主角。这不是萧洛霍夫所亲身经历或见识过的。

帕斯杰尔纳克是一名知识分子。他的《日瓦格医生》也是拿一名知识分子当主角。而且这名医生还是给红军游击队服务过的。这在帕斯杰尔纳克的现实生活中是有可能经历,或至少是见识过的。

索尔任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一生中的一天》和《古拉格群岛》则几乎就是索尔任尼琴在西伯利亚劳改营里亲身经历的记录。

三个人相较,萧洛霍夫作品的创造性最强,帕斯杰尔纳克次之,索尔任尼琴又次之。这里所说的创造就是指没有直接经验,凭空想象出来的创作。萧洛霍夫是红军战士,没有白军的阅历,却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白军军官。

另 一部写十月革命的著名小说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典型写实的工农兵小说。其实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有一本十月革命小说《暴风雨 中所诞生的》。其中写到一队工人赤卫队到一贵族家庭里去抄家休息时,在豪宅里跳舞。主人家的女眷被叫来伴舞和弹钢琴伴奏。男主人公,一个和保尔·柯察金类 似的工人阶级出身的小伙子在和主人家女眷相拥而舞时产生的包括男女之间,敌对阶级之间那种互相矛盾的复杂感觉。

这个人性上的描写胜过保尔骂冬妮娅“酸臭”和保尔的哥哥阿尔青在火车上拒绝向和自己无怨无仇的押车德国士兵下手那两段对话。这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性的一面。可惜不大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读者所注意。

还 有一部著名的描写十月革命的三部曲,小托尔斯泰的《阴暗的早晨》、《两姊妹》和《一九一九年》。写的都是十月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帕斯杰尔纳克的《日瓦格 医生》大约就属此类。这三部曲是各自一本,总计三本。虽然总厚度接近《静静的顿河》,但严格说起来,应算三部书,而不是一部。

象《静静的顿河》这样的四本巨著,只有也是诺贝尔文学获得者的罗曼·罗兰那部四本装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可以与之相比。再有就是老托尔斯泰四本装的《战争与和平》了。当然还有也是四本装的大仲马那部《基督山伯爵》

《静 静的顿河》、《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基督山伯爵》可以一口起读完。但我在插队时到手的那套《战争与和平》的第一册已经被翻得没了首尾。第二册虽然有首 尾,也脏兮兮的。第三册就很干净了。第四册则几乎是全新的。而该书还是竖版印刷的呢。可见几乎没人能读下去。我也一样。后来关于此书的情节还是看了同名电 影才知道。

老实说我不大喜欢老托尔斯泰的作品,盖因其中的说教味太浓。在他的作品中,我唯一记住的人物是《复活》里的聂赫留道夫,强奸了女仆玛丝洛娃,又来帮助她打官司,以示忏悔。反不如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的皮却林坏得出奇。

我 特别喜欢帝俄作家笔下那些多余的人。除了皮却林,还有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岗察洛夫笔下的《奥勃罗莫夫》。往前说有普希金笔下那个在神枪手西尔维奥决 斗的枪口前往天上扔樱桃再用嘴接住吃以等待对手射击的伯爵。往外国说则有巴尔扎克笔下租住《高老头》单元房的拉斯蒂涅。《战争与和平》里的皮哀尔伯爵远不 能和这些角色相比。

话说远了,在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里能与 《静静的顿河》类比的是莫言的《丰乳肥臀》。其中写得最好的一段是母亲带着一家子听信了根据地领导的撤退动员,在转移的路上艰难跋涉;后来实在走不动了, 也不知该往哪走,一咬牙索性返回自己的村子,却发现村里架设了一个不知哪头的炮兵阵地。

这 段对解放战争时期战场混乱的描写很有真实感,不象其他那些战争题材小说似的敌我分明。莫言这部小说里的敌人也是人,而不象《敌后武工队》那样把敌人描写成 “哈巴狗”、“猴扒皮”似的魔鬼。比如莫言写的还乡团长司马库自行从躲藏的坟墓里出来受死,就很有些象《静静的顿河》结尾处从逃亡地回家的葛里高利。

可 惜了这么好的素材让莫言给糟蹋了。不但只写了一本装的厚度,而且时间跨度竟然是从抗战到商业大潮,总有五、六十年。莫言似乎也犯其他作家共同的毛病,凭空 安排了许多情理之外的情节。比如男主人公吃了一辈子母亲的奶等,就象贾平凹在《废都》里那头主人公直接用嘴吸奶头的乳牛,都属画蛇添足。

中国作家大概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总爱在作品里写些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宿命论,而使作品大为失色。

好的小说首先得把宿命论一类的神秘主义统通删去,严守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起码是部看得过的作品。一加上那些怪力乱神,稀奇古怪就没劲了。

因为这几天正赶上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才引出这么多话题。浪费了读者宝贵的时间,还望海涵。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6 07:22 , Processed in 0.0391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