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开大学教授破千古之谜:原来古人并不说“之乎者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8: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开大学教授孟昭连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发表长篇论文《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他经过对古代汉语中语气词考证分析,发现『之乎者也』之类的所谓『文言语气词』,并非古人口语,而只是一种书面语符号,它的功能是提示于此断句,并提示此句的语气声调,基本上相当于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且这一类词在阅读时是不需要发声的。

  根据人民网报导,此一结论对传统语言学中的『文字是语言的客观反映』观念,是一个冲击。

  中国古代主要书面语是文言体,也就是带『之乎者也』之类辞汇的文体。研究语言的专家认为,文言既是古代的书面语,也是秦汉之前的口语,那时的古人就是操着『之乎者也』说话的。孟昭连以有力的论据与逻辑推理,否定了这种成见。按照语言学界共识,西周之前汉语是没有语气词的,『之乎者也』等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在书面语中开始出现的,并且在二叁百年间很快达到完备的程度。孟昭连置疑,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二叁百年间突然出现了一整套以前所没有的语气词,那么它出现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在古代传播手段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在全民口语中迅速普及?又是如何进一步在战国书面语中广泛运用的?他分析认为,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口语中出现了一套完备的语气词,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因此也是不可信的。

  孟昭连认为,按照传统语言学着作的说法,文言语气词除了出现过于突然,它的消失也很神秘。语言学权威王力先生说:『汉语语气词的发展有一个特色,就是上古的语气词全部都没有留传下来,「也」、「矣」、「乎」、「哉」、「欤」、「耶」之类,连痕迹都没有了。代替它们的是来自各方面的新语气词。』这些语气词是何时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 『之乎者也』在口语中消失了,却在书面语中持续不断地使用,出现了『只写不说』的语言奇观,并且一直延续了两叁千年。孟昭连运用逆向考察的方法,从明清倒溯至春秋战国,考证文言语气词究竟是何时从口语中消失的。他认为,『之乎者也』在古代口语中从来不存在,没有任何文献根据。

  孟昭连对一般被语言学家称为『语气词』的辞汇实际功能进行细致分析。语言学家经常说『古代文言是没有标点的』,孟昭连认为,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误解。古人发明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表达思想,却又不告诉阅读者应该在何处停顿以及什么语气,岂非自设障碍,作茧自缚? 『之乎者也』之类所谓『语气词』,就是古代最早的标点符号。先秦口语中并没有语气词,不同的语气是用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来表现的。但当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时,这些语气无法表现出来,所以古人就借用了一批本来属于实词的文字作为每一句的提示符号,既表示停顿,也提示这一句的语气声调,以使人在阅读时更真实地再现口语塬貌。但在阅读时,『之乎者也』之类并不需要读出声音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18:54 , Processed in 0.0391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