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劉曉波文章內減縮部分內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9: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文立 于 2017-7-16 19:28 编辑

死于納粹集中營的朋霍費爾所表現出的聖徒人格,正是來自堅守信仰的樂觀主義。1939年,納粹的恐怖統治正在德國肆虐,希特勒也已經開始把戰火燒到歐洲,正在美國巡遊講學的朋霍費爾公開抨擊納粹主義。他本可以留在美國,但是,在安全的美國隔著遼闊海洋譴責納粹,對於他來說無疑於靈魂犯罪,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我來美國實在是一個錯誤。假如此時不分擔同胞的苦難,我將無權參加戰後的重建。”這與其說是向朋友表白,不如說是自我激勵。他離開自由而光明的美國,回到極權而黑暗的故鄉。結果是他早就預料到的:他因反納粹而被捕入獄,被關進佛洛森堡集中營。在勝利前夕的1945年[url=]4月9日[/url],也就是在盟軍解放這座集中營的前一天,他被押赴刑場。
從被關進集中營的那一刻起,朋霍費爾就清楚地意識到了死亡,但他始終沒有後悔當初決然回國。從他留下的《獄中書簡》中看,在失去自由並隨時可能走向終結的苦難中,他始終平靜地對自己微笑,也在信中向家人傳遞著樂觀的信心。他之所以能夠保持絕境中的希望,發出開朗而令人驚奇的笑,就在於孕育他的精神生命的母體是誕生奇迹之地——信仰。他的文字不只是用來表達悲哀了,更是表達歡樂的,其份量沈得比任何絕望都豐富。他在臨刑前向獄友告別時所說:“這,就是終點。對我來說,是生命的開端。”
雖然,朋霍費爾的肉體已經無法加入重建者的行列,但他以生命的代價分擔了同胞的苦難,贏得了參加戰後重建的充分資格。他的行爲本身和留下的《獄中書簡》,深深地影響了二戰後的西方神學,爲德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留下了豐厚的人格及精神遺産:以一個甘願上十字架的殉難者的不朽亡靈,保留了面對災難和死亡的樂觀態度,參與了人類的精神和信仰的重建。獄中的朋霍費爾,既悲觀又樂觀:他的悲觀主義——不讓幸福變成甜蜜的毒藥;他的樂觀主義——不讓未來落入惡棍之手。
朋霍費爾是自投地獄,但他微笑著面對苦難和死亡,卻在人間地獄中成就了信仰的天堂。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6 08:10 , Processed in 0.0415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