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粹化提案惹众怒 政协成政治花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06:1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政协会议开幕,各路媒体再次汇聚一堂,进行集中信息轰炸。纸媒“特刊”纷纷面世,各大门户网站头条和要闻区均被“两会”占据,诸多花絮从幕后走向前台……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两会”序幕,会否沦为一个徒有其表的政治花瓶?在媒体不可胜数的报道中,又有多少实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关乎国计民生的代表提案,又有多少是打着替老百姓说话的旗号大搞民粹?一年一度,这是属于中国的议政时间,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高官到普通老百姓,宏大或是细琐。

政协被批“政治花瓶”

北京时间3月3日下午15时,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国歌响起前,关于政协的讨论已经在网络上,尤其是微博平台上颇为热烈。不仅有政协车队的现场图,还有走入人民大会堂不铺设红毯的说明。

“两会”不封路改成腾道,这是政协开幕前,官方就已经向民众承诺好的。新浪要闻区一条《两会车队遇红灯一样停车排队等待》,即突出了不搞特殊待遇的新风,也与习近平此前倡导的“新八项注意”相契合。反过来看,之所以此消息能成为“新闻”,被门户网站纷纷推荐至显要位置,恰恰说明了以往搞得有多特殊。

进入会场,新风再来。以至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直接用“新风扑面”来形容。论据之一,便是发言台无鲜花渲染陪衬,会场内无绿植点缀。作为政协会议的重头戏,贾庆林所作的政治报告,自然是最受瞩目的焦点。长达47分钟的报告,除了议程设定式的表功外,还有“六点不足”和“六点建议”。其余可供媒体提取并报道的精华集中在了拓宽各界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以及为自己揽权的“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提议。

有为才能有位。对没有实权的政协来说,要想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和拍板权,只能靠实力和成绩说话。正如《人民日报》4日“每日一评”所言,“好的政治没有捷径”。不过,对于贾庆林报告中提到的诸多愿景,处江湖之远的民众只能静观其变。显在的一个变化是,相较于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此次报告时间有明显缩短。具体而言,从61分钟减至47分钟,减少了14分钟。有网友就此细节性变化表示,“刚刚自己通过电脑看了全国政协会议的转播,今年贾主席作报告只用了不到50分钟的时间,比以往明显短了许多,尽管很简短,但是重点很突出。”还有网友细数了报告中出现数字的次数。“报告即简洁又突出,23处突出使用数字,求真务实”。

褒扬之外,对政协的贬损之声则主要因其长久以来充当着徒有其表的“政治花瓶”,亦即,政协不过是中共当局为了缓解“一党专政”寻求的一个出口。虽然政协委员们和各个党派的代表们能借助这个平台建言献策,将民众的诉求传达至中央,但政协只负责“提”,能不能得到解决却不归属于政协的职权范围。所以,政协代表们的提案通常都是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很炫,而且有些提案甚至带有明显的民粹倾向,不仅浪费了提案机会,还容易造成误导。

媒体报道千篇一面

作为十年来至关重要的一次大会,“两会”自然会成为各路媒体的“香饽饽”。不仅党报官媒,连同地方机关报、都市报,以及西方众多媒体巨头等,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了人民大会堂。

《人民日报》在政协会议开幕当天即腾出了从第5版之第11版的七个版面,作为“两会特刊”的专属报道区域。同时,还有头版特大号图片和文字打头阵。4日,该报还是延续了此前一天的报道,加之政协会议开幕带来的饕餮信息,所以“两会”氛围更显浓郁,政治色彩愈加分明。

形式大于内容!即便有中国梦来助阵,即便各方声音都得以在党报这样一个平台上放大呈现,但还是未能摆脱一贯的桎梏。换句话说,除了再现会议实况,赘述报告内容,以及直播代表心声外,并无任何新鲜可言。对地方媒体,以及占据第一时间报道优势的各大门户网站,除了转引官方消息外,也只能在会场内外竭力搜索花边新闻。其中,姚明在会场外被媒体记者疯狂追堵,有记者被撞跌倒后依然在敬业拍摄被广泛传播,还有会场内特别安排的过道座位。此外,还有“90后”代表铁燕飞以及最美孕妇抱娃娃参会等,均成了媒体俯拾起来的边边角角。

相比于中国媒体的旧瓶装新酒,西方媒体在关注什么,意欲从“两会”中验证什么,抑或是以两会传递出的讯息来推断什么,则更为直接。新浪与《中国日报》合力制作的“独家对话:外国记者如何看两会”专题节目中,当被问及关注“两会”所谓之何,各大西媒总编或社长级别的媒体人脱口而出的,不是政协报告,不是“六点不足”、“六点建议”之如何,而是具体入微的经济改革、腐败以及房价调控等。

同样是来自于西方的声音,环球网2日在街头的随机采访却颇为意外。采访对象为在中国的外国人,问题设置也很简单,比如中国的最高领导是谁,下一届总理会是谁,知不知道“两会”之谓何,“老外”们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我不知道”的回答占据了多数。

替老百姓说话谨防民粹化

说到民粹化,恐怕始作俑者的帽子会扣在提出“四大节假日全民免费乘火车”的人大代表朱列玉头上。本来是替老百姓考虑,本来是用来惠民的,为何会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在媒体评论员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这也怨不得媒体的口诛笔伐,怨不得老百姓的不买账。面对“大锅饭”式的福利,人人都有便形同于人人皆无。《新京报》推荐评论《“假日火车免费”非民众所需》里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大家都去挤火车,会不会导致真正需要回家的人反而回不了家?”如果说“免费坐火车是人民应享权利”,那么是不是可以推导出“电力设施也是全民所有,要不要免费用几天电?电信设施是全民所有,要不要允许免费打电话?”此外,包括环球网、《晶报》、《齐鲁晚报》等,也均将棒子挥向了“满嘴跑火车”的朱代表。

还是《中国青年报》有先见之明。在两会月前夕,就已经发出了《如何看待“政府决策被网愤民粹所绑架”》警示之音。“权力把民粹当作‘民意的人肉盾牌’,而民粹将权力当作实现‘均贫富’的工具,于是一种叫‘权力民粹主义’的怪兽横空出世。这种怪兽,公众并不陌生,改革开放之前,这种怪兽在中国制造了至今让人不堪回首的灾难。”

提到中青报的御用评论员曹林,自然会想到胡锡进和他的《环球时报》。该报虽然没有将民粹化直接提出来,但在社评《两会,让意见响起来,让主题坚持住》,提前给官方和民众打了预防针的用意明显——“两会期间的尖锐话题今后只会越来越多,两会应接受各种言论的洗礼,但两会本身决不应碎片化。”此处言及的碎片化,是不是包含有民粹化,恐怕只有胡总编自己心知肚明罢。

4日,该报继续在此问题上抢占舆论先机。同样是社评,但却不再如之前所呼吁的那般,单纯地“让意见响起来”,而是在倾听群众意见的同时,“国家战略不应随着舆论的即兴发挥起舞”。具体来说,“问题需要逐一解决,但它们在国家各种问题中的排位不应轻易变化,尤其这种变化不能由互联网来决定……它们能解决到何种程度,只能与社会的真实能力相对应,而不可能完全取决于社会相关群体的愿望。”通俗而言,网络舆论场即便急嗷嗷建言献策,表达诉求,居庙堂之高的掌权者也还是该按照原本的计划办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互联网的几句叫嚣就改弦更张。

胡总编如此看低网友诉求,难怪乎会屡次成为被穷追猛打的对象。这也怨不得谁。同一天刊发于《南方都市报》的社评,则巧合似的与《环球时报》唱起了对台戏。《给“两会”捎话,让沟通更顺畅》建议——应当即时公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内容,向全民提供网络查询服务;制度化公示代表委员的练习法方式,确保与民众的无障碍沟通。至于被骂汉奸媒体的南方系更得民心,还是被骂看门狗的胡锡进略胜一筹,只能让民众自行决断。

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发布会已经如期召开。各个舆论场后续反响如何,诸多关涉民生的提案会否顶着替老百姓说话的帽子走向民粹化,多维新闻将持续关注。


(泉野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6 13:53 , Processed in 0.0436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