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自家小孩被蚊子叮也要老师交代 中国"子涵妈妈"爆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09: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社






一名家长质问老师为何自己的孩子被蚊子咬,让「子涵妈妈」一词成为中国网络热门关键字之一。(取材自微博)





「子涵妈妈」近日涌现在各大视频平台评论区,成了网友们造梗的对象。原视频内容来自某幼师截取的家长群聊天记录,一位家长质问老师:「为什么我家子涵被咬了一个(蚊子)包,别的孩子没被咬?」在老师礼貌解释后,「子涵妈妈」依旧不依不饶。

网友跟风造句 戏称「家长文学」

这引发了网友跟风戏谑,「我家子涵拍照为什么只有半张脸?」「我家子涵为什么坐在最后面?」「我家子涵怎么了?」「子涵妈妈」成为一种调侃。还有网友根据「发疯文学」(一种抓狂的、胡言乱语的情绪发泄方式),将「子涵妈妈」这种动辄找老师算帐的行为,谑称为「家长文学」,以嘲讽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有从事教师行业的网友说,外行看乐子,老师们却「汗流浃背」,玩梗背后,其实是更夸张的现实。

北京十一学校任老师表示,每个班都有两三位「子涵妈妈」,孩子成绩稍有波动,就要微信语音「轰炸」老师,他们的孩子即便成绩不错,学习自主性也很差。苏大附中方老师对此也习以为常,称遇到过不少蛮不讲理的「子涵妈妈」,总觉得老师针对其孩子,他们孩子的性格往往走向极端,要么过于顺从,要么过于叛逆。

家长过度关照 孩子易成生活低能儿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务老师担忧道,「子涵妈妈」不愿放手,孩子成年后也会像菟丝草一样要攀附他人才能走下去,这种过度关照的背后,本质是家长的焦虑无处安放。

当当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焦虑──2019成长焦虑白皮书」显示,中国91.5%的父母对孩子各方面问题感到焦虑,「让父母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的因素中,「孩子」以85.2%的占比高居榜首。

心理学家张怡筠曾在受访时说,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自己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他们也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网友「禅钺」称,从一个蚊子包到一段质问,这种过度干预,反而让孩子夹在家长和老师中间,成了被摇摆推搡的对象。


native advertising



英文称「直升机父母」 家校沟通找平衡点

「子涵妈妈」并非中国式家长所独有,此前英文互联网上也流行过一个词语──「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s),这些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不给他们丝毫自主空间。

无论是「子涵妈妈」,还是「直升机父母」,都是网友通过调侃式的「抗议」发声。「网络玩梗,固然有很多无意义的跟风,但也把许多人未曾察觉的一面暴露在公众面前。」「南风窗」呼吁这些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荒诞,从而回归理性。「红网」评论亦指出,玩梗背后隐含了网友积怨已久,希望家长不要被无底线的溺爱蒙蔽双眼,勿让辛苦工作的老师寒心。

一个蚊子包引发的连珠炮式追问,背后却是家校沟通的边界问题。让「子涵妈妈」多些松弛感、少些指责和焦虑,在家长和老师之间找到一个沟通平衡点,实属不易。正如「浙江日报」所言,在高压的教育环境和敏感的舆论场中,老师和家长都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对方。「子涵妈妈」到处「闪现」,扮演一个「暴走」的「护子狂魔」,不在教育场域里的网友是爽了,等到热度一过,玩梗的作鸟兽散,徒留老师和家长尴尬留在原地。

对此,「知着网」建议家长让「子涵」成为「子涵」本身,给予孩子独立空间和充分选择,将关怀安放在适度的边界内,在和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对老师的职业工作内容保持基本尊重。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8 09:21 , Processed in 0.0404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