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00:32: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连宁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国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是土地全盘国有的;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占有全社会资产的60%以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有“国中之国”的国企垄断寡头王国;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社会有三重赋敛(收税之外有收费,收费之外有专卖);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土地+住宅、汽油+道路、学校+医院等都是政府专卖的;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把创汇者的外汇占为己有,另外复印了一套本币发向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信用可以无限透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维持超过GDP2、3倍之高的债务水平”(刘煜辉语);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制造通胀向全民加税,双发货币要全民还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构造像中国那样畸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有着更严重的过度信贷”(查诺斯语);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房地产一业独大,一柱擎天;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投资率高达50%以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消费率低至不足40%。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对外力争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内却坚称制度自信,坚持公有制不动摇。因而,争取了近20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是全世界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跟我国过不去吗?不是,是我国尚不具备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亚当?斯密早就界定了市场经济必备的两个基本要件:1,所有商品都必须是私人物品;2,一定要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此可见,私有产权与自由竞争,才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件;缺了这两个基本要件的经济形态,要么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要么是行政管制的集权经济。那么,中国当下这种官场经济(低劣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权贵资本主义)是怎么来的呢?是政府、事业单位与国企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从未发生根本改变而来的。
  我国35年来的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是在原有体制上到处补漏打补丁的。修修补补的装修裱糊工程,正像为抗震防灾而加固改造旧楼一样,虽然有拆有改,但主框架、基本结构还是原来的。我们的经济制度,沿袭了权力配置资源;我们的政治体制,沿袭了权大法小,官贵民贱;我们的分配制度,沿袭了劳动者供养食利者。
  中国根本没有一个独立于政治体制的经济体制,因而,所谓经济体制的改革,只能半途而废。市场不敌官场、权利不敌权力。原有那个政经一体的体制基本未变,因此,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从未分离,市场仍未取代权力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角,也因此,市场资源与财富仍旧围绕着权力轴心运转,傍官傍权仍旧是从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吗?
  政府、事业单位与国企三位一体,仍旧垄断着几乎所有的民生必需品。垄断专卖,不但导致高价,导致短缺,还导致我国出现悖反市场经济常态的怪异景象:销量最多的商品反倒售价最高,完全颠覆了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市场法则。你知道商家让利主要是为了“走量”,薄利多销总是制胜的法宝,这个法宝却在中国失灵了:无论是粮油肉菜果,还是水电油气煤,还是电话电视网络,也不论是自产的还是进口的,越是大宗消费品越是不降价的,对不对?
  跟国外完全不同,国内的住宅楼是高密度、高互扰性的蜂窝式结构,按理说建筑安装成本应该低多了吧?国内的学校、医院到处人满为患,相对师/生比例,医/患比例而言,成本也应该更低吧?然而,所有这些全世界“走量”第一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却只涨不跌,差不多也是高踞世界第一的。对于这类悖反普世法则的怪相,中国人已经习焉不察、习以为常了。试问,是不是由于我们见怪不怪,其怪不败呢?
  资源与财富的权力配置方式没有变,旧的集权政治体制的经济基础没有变。最明显的没有变,就是政府对于土地的全盘垄断没有变,对于公产的全盘垄断没有变。国内的“强政府,半市场,弱社会”生态,是个“三个世界、两种制度”格局:国企是第一世界,外企是第二世界,民企是第三世界。两种制度则是价格双轨制(竞争价格与垄断价格),两种企业制度(弱权企业与特权企业),两种交易制度(自由交易与强迫交易)。说到底,在一个半吊子市场上,政府依赖集权与特权,仍旧稳居最大的唯一的地主,也是唯一最大的的资本家的地位,因而,社会依旧沿袭着“官治、官有、官享”的体制。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6 12:58 , Processed in 0.0441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