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报揭地方改作风“假面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06: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媒体曝光的一些地方在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中“只说不做”“敷衍了事”等行为。4月9日,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批评称,地方在改作风中言行不一,人前倡廉人后奢,光说不练假把式。



比如,少数干部会上表态言辞恳切,会后却大搞高档消费;有的单位出台文件承诺落实,但依然“门难进、事难办”;还有一些人虽然下了基层,却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不能融入群众。这正是:人前唱廉人后奢,明里抓紧暗地松。光说不练假把式,踏石留印真作风。

“只说不做”本身就是一种不良作风,需要在落实八项规定中及时予以纠正。不少地方和单位对改作风遮遮掩掩,甚至不予理睬,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和侥幸心理。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习惯了“老爷式”做派,不愿也不想放弃那些“蝇头小利”。还有人认为改作风是“上面的事”,基层做做表面文章,应付一下就了事了,“怎么查也查不到我头上”。这些阳奉阴违、“掩耳盗铃”式做法,只会降低中共的公信力,割裂干群之间的联系。

在改作风方面,公众一直以来对公款吃喝尤为关注。自2012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公款吃喝虽得到了明显的遏制,但最近这些天来,媒体又开始陆续报道一些顶风违纪的现象。公款吃喝乱象有所回潮:在外面乱吃乱喝不太方便了,有人将山珍海味弄到自家食堂里,以掩人耳目;明目张胆用公款喝高档酒不方便了,就将高档酒倒入普通酒瓶里。倘若是在外边消费的金额比较高,则是开出多张发票,以便报销方便。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日前,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584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怎么看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回潮”的在线调查显示,52.0%的受访者对近期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治理公款吃喝的力度表示肯定。但同时,91.4%的受访者担心公款吃喝之风大面积回潮,其中75.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心”。要保证公款吃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71.6%的受访者首选“严格公款报销制度,禁止直接或变相报销吃喝款”。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教授看来,公众对于公款吃喝可能回潮的担心不无道理。公款吃喝的不正之风根深蒂固,简单的行政命令只能管得住一时,很难长久。而且,现在许多治理公款吃喝的手段,具有很强的软约束特点。这种手段用得再多、再狠,只要根本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潜规则不被改变,“上行下不效”或者“上行下假效”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治。

“任何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毫无疑问都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如果此次治理不能彻底解决公款吃喝现象背后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就有可能对新一届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损害。”王敬波说。

在某种意义上,公款乱吃喝的治理,有符号性意义。权力的“嘴巴”管不住,其他类型的公款消费同样也难管束。“三公”消费的治理,多年来一直是个难题——这个现实让人警醒。而管束公款消费最根本的在于两条,第一是公开透明,第二是民主监督。若这两条真正做到了,则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权力长期软约束的结果,轻则是乱吃喝、乱消费,重则是寻租、腐败,或者一边吃、一边拿,将政坛弄得乌烟瘴气。当务之急,就是要补齐制度“短板”,比如预算制度的完善与公开,以及其他政务、党务的公开。舆论相当关注的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也应从试点向更广的面上铺开。有阳光的地方就没有黑暗。公开透明即是“阳光”,是驱除“黑暗”的良药。


(嫈子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6 13:36 , Processed in 0.0403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