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援助 合作 共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8: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3月,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暴发,并迅速跨越国境蔓延。中国第一时间向疫区提供物质和财政援助,先后连续四轮向西非三个疫情最重的国家提供了总计7.6亿元人民币的紧急防控埃博拉援助,并向疫区三国连续派出医务人员和卫生专家,在救助病患的同时,还积极培训当地卫生医护人员。中国在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的行动与贡献,是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一个缩影。
  1948年到1977年,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形式以派遣医疗队为主。1963年4月,中国首次派遣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掀开了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历史篇章。
  1978年到1995年,中国对非卫生援助迈入“援助”与“合作”相结合的新阶段。新阶段下的中国对非卫生援助,更加注重实效和长远利益,在对非援助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
  1995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非洲渴望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催生了中非合作的战略契机。中国不仅陆续向非洲几十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还在一些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方面加大了合作力度。
  52年来,中国累计向42个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43万名,超过2.7亿人次的非洲患者接受了诊治。中国援外医疗队员被喻为“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他们在条件艰苦的非洲国家承担着繁重的临床诊治和培训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51名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甚至将他们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非洲大地。中国还拓展出许多对非卫生援助的新形式,如援建医院、生物实验室及热带病原防治研究中心、捐赠药品及医疗设备、开展短期义诊等。
  如今,埃博拉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未来中非合作的重心正从抗击埃博拉转为“后埃博拉时期”更广泛的医疗卫生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参与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大对非洲国家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支持非洲卫生体系建设,特别是发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作用,帮助非洲建立完善的卫生体系,让“全民健康覆盖”真正成为现实。
  由此可见,中国对非卫生援助实现了从“援助”“合作”到“共融”的变迁,双方就卫生合作的对话与探讨,也勾画出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未来前景。今年10月,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卫生合作发展会议通过了《开普敦宣言》及其实施框架,旨在深化中非在“后埃博拉时期”的卫生合作,并为未来三年的中非卫生合作制定方向。《开普敦宣言》指出,通过紧紧围绕“全民健康覆盖”这个总目标,中非卫生合作的重心依然是治病救人,并改善非洲人民的健康水平。
  正如《开普敦宣言》所言,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本质,是发展的催化剂,也注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姿态与行动,我们相信,“共融”的中非卫生合作将继续推动中国与非洲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0 19:22 , Processed in 0.0403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