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维新闻
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习马会”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声明,严厉抨击马英九没有当场说出“台湾的民主、台湾的自由,以及中华民国的存在”,还有“台湾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对此,党报子报《环球时报》11月9日发表社评《蔡英文的声明一如周玉蔻的尖叫》,对于蔡英文的这番批评言论做出了严厉批评。
社评不由分说将蔡的“恼羞成怒”与大闹记者会的台湾媒体人周玉蔻放在同一天平上。“气度与格局”太小,体现了蔡英文“为了捞选票连两岸和平成果也可弃之不要的极端政治自私”; “带着破坏力走来”,对两岸关系“形成新的挑战”。文章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向蔡英文喊话,大意是:就算你明年上台,大陆也不怕你搞台独,陈水扁当年都没搞成,更不用说你了。
因蔡英文声明恼羞成怒的,还有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和即将动身访美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前者严词驳斥蔡英文的逻辑严重失实,悖离两岸和平现状;后者也说蔡英文的反应“类似网络酸民”。
其实,放在台湾2016年大选和两岸关系的大背景下,蔡英文的声明也并非不可理解,不由分说将其与闹场的台湾记者相提并论,更是不伦不类。

犀利的言辞再次将环球时报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然蔡英文对两岸政策始终采取“模糊策略”,但这都属于选举策略的范畴,现在情况有变,见招拆招是可以预料的举动——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在“习马会”之前就预言,民进党一定会说“马英九出卖台湾”,向台湾民众灌输恐惧心理。但据多维新闻从台湾了解到,民进党采取的是内弛外张的策略。所以才有了一边言辞犀利的声明,另一边承诺不示威游行以及期待未来可能的“习蔡会”表态。
所有的民主选举都有一定的规程和套路,竞选人的动作都是为了“先选上再说”,蔡英文的言论同样应该放在这个范畴去考察。“尊严”与“对等”,这是台湾在面对大陆时最为看重的。蔡英文抓住了民众的普遍心态,重点强调“台湾人民自主选择的权力”,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策略同样是为“大选”打的感情牌,并不能断言其如果明年上台执政,就一定会与大陆针锋相对。这就好比美国一到大选年,共和党的候选人们就拼命主张减税、收紧移民政策,民主党的候选人们拼命主张提高福利、同性恋平权一样,可不管两边的哪一位真的当选,都会迅速把政策向中间靠拢,毕竟执政者要照顾各方面的民意。《中国时报》民调显示,“习马会”之后蔡英文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说明这一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体量的不断加大、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不会有多少台湾人真的认为“独立”是一件好事,在这种背景下,蔡英文如果胜选,需要考虑的就不再是党内如何,而是要认真考虑如何才是真的对台湾好。
显然,就中共喉舌的发言方式而论,其不仅没有读懂蔡英文模糊表态的策略,而且也未能深谙习近平之意。在民进党明年几乎铁定执掌台湾的情况下,为什么习近平要大费周章借访新加坡之机,去见支持度只有10%、还有六个月就要下台的马英九呢?显然,习近平根本不期待马英九能做什么,其真正的目的是在未来两岸现状出现主动或被动的改变之前,向台湾、美国、国际社会做好舆论准备。“习马会”重点重申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借马英九的身份和地位,强化两岸关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