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二战名舰“加贺”复活 同名航母将入役海自(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06: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rank 于 2015-8-30 06:36 编辑

参考消息网



资料图: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


境外媒体称,日本第二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加贺”号于27日下水。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建造的最大战舰。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8月29日报道,满载排水量2.6万吨的“加贺”号在位于横滨的日本海事联合公司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加贺”这个名字原来属于一艘二战时期的航母,这艘航母曾参加偷袭珍珠港行动,并在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这艘直升机驱逐舰预计将在2017年服役。

  报道称,“加贺”号是第二艘下水的“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第一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出云”号在2013年8月下水,并于2015年8月服役。据IHS简氏信息集团称,两艘战舰几乎一样。由日本海事联合公司提供的细节信息显示,仅有的不同是“加贺”号吃水7.1米,而非“出云”号的7.3米。两艘战舰的标准排水量都为1.95万吨,“加贺”号还可能装备有RIM-116“海拉姆”导弹系统以及MK15“火神”密集阵系统。




资料图:日本自卫队宙斯盾舰实施反导拦截演习。


  乍看之下,这艘直升机驱逐舰类似一艘航空母舰。这种驱逐舰最多可搭载14架直升机,用于反潜作战以及水雷反制措施。一些人还称,鉴于这种驱逐舰规模很大,因此能够适应F-35B等垂直起降飞机。其特征已经令一些人推断,这种驱逐舰主要针对中国,特别是反潜作战。

  报道称,日本防务官员已经承认,这的确是这些新直升机驱逐舰的一个作用。事实上,一名来自海上自卫队的官员3月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说,这种驱逐舰“提高了我们应对已经变得更难发现的中国潜艇的能力”。

  与此同时,官员们还竭力强调这种战舰的多用途性质——尤其是在和平时期的作用。他们一再强调称,“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特征不仅在战时有用,还在救援任务以及应对自然灾难时有用。这不仅对日本十分重要,还对应付侵袭其他邻国的灾难十分重要,因为日本经常在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报道称,鉴于其拥有多种功能,一些人认为,将“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视为力量投射的平台,而非仅仅对准中国的反潜作战平台,将更加有益。一旦“加贺”号服役,日本将拥有“出云”级和“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共四艘。

  据香港《成报》8月28日报道,虽然“加贺”号被定位为驱逐舰,但实际上它就是一艘直升机航母,满载排水量高达2.6万吨,该舰也是日本自卫队第二艘下水的同类舰艇。

  另据台湾《联合报》网站8月29日报道,“准航母”“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加贺”号长248米,标准排水量1.95万吨,是日本现有最大型的军舰,可搭载多架直升机,虽然被分类为驱逐舰,但规格接近航母。



百度百科:加贺号航空母舰 (旧日本海军航母)

加贺号(かが/Kaga)航空母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原始设计是战列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1920年7月开工,由神户川崎船厂(カワサキ/kawasaki)建造。1921年11月17日下水。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加贺”号1922年停工,原计划解体。日本将停建的主力舰的“天城号”、“赤城号”改装为航空母舰。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龙骨被扭曲而报废,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舰体稍小的战列舰“加贺”号接替“天城号”,改造为航空母舰。

中文名加贺号航空母舰

舰种战列舰→航空母舰
舰级加贺级航空母舰
制造厂川崎重工横须贺海军工厂
单艘造价530万日币(1920年币值)
动工时间1920年7月19日(战列舰)
下水时间1921年11月17日(航空母舰)
服役时间1928年03月31日
结局1942年06月06日被击沉
除籍1942年08月10日

命名

““加贺””号(かが/Kaga)航空母舰是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加贺”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藩国名即位于北陆道的加贺国,这与大部分是使用飞翔的动物作为命名的其它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加贺”号在开工建造时是一艘战列舰,但在建造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却没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战列舰命名所致。

概况

本舰原为八八舰队计划中第三艘建造的战列舰,1919年1月,海军对川崎造船厂下令准备建造加贺号的前置作业[1]  ,这也是川崎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战列舰。

1920年7月19日于神户川崎造船厂以战列舰设计起造,1921年11月17日早上8点30分在作为天皇代理人的伏见宫博恭王及10万民众的观礼中下水。按照原先设计,加贺级战列舰为当时刚完工的长门级改良级,不但装备了更强大的五座41厘米联装舰炮,最高航速也达26.5节。然而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下日本决定将计划中天城级战斗巡洋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加贺级因舰体设计较为粗短相对不适合改装成航舰,而被列入废舰的行列。于是1922年2月5日,建造加贺号的工程停止,并列入靶舰作为新级鱼雷与炮弹之实验品,已经下订的资材则转用给天城级改装航空母舰的作业中。

但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地震震落船台龙骨扭曲,因此报废,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战列舰“加贺”接替“天城”改造为航空母舰。加贺号改造成航舰的最初方案将是一艘全长217.93米(715呎)、最大船宽33.52米(715呎)、标准吃水船宽30.87米(101呎3寸)、吃水6.67米(21呎9寸)、排水量26,950公吨、20cm炮10门、12cm炮6门、12cm高射炮12门、舰载机36架、满载极速27.6节的航空母舰。舰体工程仍在原先川崎造船厂继续,12月13日改由横须贺海军工厂负责改造成航舰的工作,最后于1928年3月31日完工,编入横须贺镇守府服役。其姊妹舰土佐号则在停工后充作靶船沉海。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布局形式与赤城号相似,采用双层机库,且受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空母舰的两段式飞行甲板影响而采用3层飞行甲板的三段式构造。三段式的想法是将起飞、降落的空间隔开,最上层甲板作为降落用、第二层甲板作为战斗机等小级机种起飞用、最下层也是最长距离的甲板则作为轰炸机等重级机种起飞用,借此提高出击及回收效率。加贺号改造时将舱间简化,以牺牲舰体损管控制的代价下获得日本帝国海军航舰中最大容量的舰载机搭载能力。

不过,三层甲板的想法低估了航空工业的进步速度,1930年代初的飞机又比1920年代要更大更重,需要的降落空间与指挥装置也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管制飞行作业,加贺号在1932年在前升降机右舷增设了塔级舰桥充当飞行指挥所使用。

加贺号的主机是由川崎制造,英国设计的柯蒂斯-布朗式蒸气涡轮机,战列舰时代评估91000匹马力的输出可以满足时速26.5海里,但因为改装成航空母舰后重量减轻因此极速提高到27.5节。加贺号的锅炉则采用12部ロ号(B级)舰政本部式锅炉,操作压力为20公斤/平方厘米(2,000 kPa; 280 psi)。其中8部专烧重油,4部油煤混烧,携带8000长吨的重油与1700长吨的煤炭。因此续航力较为不足。

加贺号建造时日本海军仍然摸索最适合的航舰烟囱设计,凤翔号的经验发现可动烟囱成效不佳,赤城号的经验认为设置在右舷的烟囱排烟会影响战机的起降,当时研发舰体设计的霞浦技术研究所使用风洞也找不出更好的答案;因此加贺号的烟囱有别于凤翔和赤城,采取另一种假设设计。加贺号的左右两舷装设巨大排烟管,侧舷延伸到舰尾,试图将烟引导致舰艉排放,这项设计则是参考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而来。这却引发甲板与住舱的邻近区域平均摄氏40度的高热问题,同时引导到舰尾的废气仍然会干扰降落作业,这项设计在当时的航舰中堪称失败。加贺号同样安装重巡洋舰级的200公厘舰炮,其用途为压制以鱼雷奇袭舰队的水面舰。
   
现代化改装

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加贺”号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原先设计是想参考美国海军的列星顿级航空母舰作为范本,但是在“友鹤事件”之后所有日本船舰都进行重心的再计算,为了减少侧风面积因此列星敦级的舱面甲板设计被全面放弃,改为与赤城号类似的航舰设计。

主要修改之处是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因为占用舰艇空间过多加上烟囱温度让舰内环境不良(烟囱靠近舰员生活区)因此取消,改成与“赤城”号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往海面大幅弯曲的样式,这个修改让“加贺”号减轻了100吨的重量,舰载机降落时乱流问题减少,也让以往在烟囱旁的士官兵住舱以及飞行甲板高热问题得以解决。

因为跑道过短无法适应新级飞机的起降,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改装全通式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在飞行甲板前方预留了飞机弹射器装设空间,但是直到击沉前日本的弹射机仍未研发完成;升降机增为3座。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右舷,便于与“赤城”(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左舷)编队并行时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飞行甲板改装时“加贺”号同时进行主机更换,将2具英制布朗-柯蒂斯式涡轮机(brown curtis turbine)更换为国产的舰政本部式涡轮机,因此舰尾略微延长。

舰艇武装在改装时也做了近代化,原先旧式的120公厘双连装高射炮撤除改换新级127公厘双连装高射炮,提高高射炮炮位让高射炮火网可掩护僚舰;200公厘主炮则维持10门,在火力上是当时日本航空母舰的首位。而近代化改装后的“加贺”号,在“信浓”号服役以前亦为日本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主机更换与舰内可用容积增加后,舰内燃油搭载量增加至8200吨,“加贺”号的标准搭载机增加到90架,有必要时最大搭载机可到103架(这是使用九六式舰上战斗机等旧级机时状态);最高航速增加至28.3节,巡航速度由14节8000海浬提升至16节10000海浬;但是这种速度在珍珠港事件前被第二航空战队长山口多闻嫌太慢,因此在一开始时曾经建议把第一航空战队排除在攻击序列(赤城短腿,“加贺”速度不足),但是因为“加贺”号的舰载机人员是日本海军中参战经验最丰富的一群,因此力保此舰得以参战。



改装竣工时的加贺号

战历

侵华主力

“加贺”号服役之后,早期因日本航空母舰数量不足,因此未编入航空战队之内。“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两舰均参加过1932年日本侵华“一二八”事变。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

在一二八事件时是以混合舰队的方式编入对上海作战的战列中,当时舰上的三式舰上战斗机除了对上海轰炸外亦发动了史上第一次的舰载战斗机空战,1932年2月5日,6架三式舰上战斗机与4架十三式舰上轰炸机与中华民国空军的4架O2U侦察机发生空战,但是双方皆未遭到击落;2月22日,“加贺”号所属生田乃木上尉所驾驶的三式舰战机击落了美国籍驾驶员所驾驶的波音218,2月26日,“加贺”号的2架十三式舰上轰炸机在攻击机场时遭到击落,无论是击落对手还是遭到击落“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都是首开日本帝国海军之先。1935年大改装后,因为龙骧号的服役让航空母舰的数量得以补齐,“加贺”号编入第二航空战队,随后因苍龙号与飞龙号服役因此编入因赤城号进行现代化工程而战力不足的第一航空战队,编制舰载机为16架九十式舰上战斗机、16架九四式舰上轰炸机、28架八九式舰上攻击机。

在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时“加贺”号再度到上海外海支援日军作战,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1937年8月15日,“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日机第一天进行作战便遭到严重损失:8架八九舰攻与2架九四舰轰遭到击落,其它轻重损伤不计,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为此日本海军赶紧在8月22日调度新级机参战才挽回严重的交换比,在上海战线逐渐稳定后,9月15日“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6架九六舰战、6架九十舰战、18架九四舰轰、18架八九舰攻更换驻地至上海公大机场,“加贺”号则结束一个月的出征于9月26日返回佐世保。

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前,“加贺”号作为6艘参战航空母舰之一,为了领取最新级的浅水用鱼雷因此最慢从吴港出发,这100枚鱼雷为日本航空舰队在当时唯一可对珍珠港战列舰进行水下攻击的武器。“加贺”号在珍珠港行动中损失最多,共有15架战机未归队,占日军整体损失的一半。

第一波攻击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26架(5架未归)、

水平轰炸队14架(指挥官:飞行队长桥口乔少校)、

鱼雷队12架(指挥官:分队长北岛一良上尉)、

零式战斗机9架(2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志贺淑雄上尉)

第二波攻击

九九式舰上轰炸机26机(6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牧野三郎上尉)

零式战斗机9架(2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二阶堂易上尉)

其他

珍珠港事件后,“加贺”号与其它航舰一同回国整补,在1942年1月12日开往楚克岛,在1月19日与赤城号一同从楚克出发对拉包尔空袭,在1月21日空袭邻近的卡维恩;2月19号协同“赤城”、“苍龙”、“飞龙”号航空母舰一同空袭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但是在任务结束后于帕劳港触礁,被迫回国修理,因此未参加印度洋空袭;维修完后原预定要进行MO作战,但是这项任务在考虑第五航空战队的培育状况因此交由“翔鹤”与“瑞鹤”执行,因此错过了珊瑚海海战。



中途岛战役前的“加贺”号

中途岛

因为错过多次战役到中途岛战役,所以在中途岛战役中“加贺”号的舰载机编制是日军航舰部队中最完整的满编状态。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加贺””在发动对中途岛基地的袭击之后,在换装舰载机武装时,被美国海军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突袭,总共被命中5发炸弹,其中一发直接命中舰桥,舰长冈田次作上校以下的舰上主要军官绝大部分当场死亡,令损管现场缺乏有效指挥,最终导致大火完全失控。下午2时放弃抢修,下达全员离舰命令,下午4时26分,火势延烧到汽油槽引发大爆炸,舰体断成两截不久沉入大海[2]  。

可以看到,在航母前段的的红色日军标志的后缘被击中,是当时美国海军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俯冲并投下炸弹完成的,当时那名飞行员,以超过九十度角向下直冲,为了提高命中率,飞机在200米高空才拉起,差点坠海,那枚炸弹穿过甲板爆炸(侧面可以看到)给其重创。



中途岛战役中“加贺”号航母中弹示意图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 28,000吨/38,200吨(改装后)

满载排水量:42,541吨(改装后)

改装前长度:247米/171.2米(上层飞行甲板)

宽度:29.6米,吃水:8米;

动力:12台锅炉,4台蒸气涡轮机,主机输出功率91000马力,4轴

改装后长度:240米/248.6米(飞行甲板)

宽度:32.5米,吃水9.5米

动力:8台锅炉,4台蒸气涡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27,400匹,4轴。

航速:28节;续航距离10000浬/16节

武备:改装前(10门200毫米口径舰炮、12门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

改装后(22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0门200毫米口径舰炮、30挺13.2毫米高射机枪)

舰载机:常用72架、备用18架,合计90架。[ 舰载战斗机18架、舰载轰炸机27架、舰载攻击机27架(1941年12月)]

舰员编制:改装前(1263人),改装后(1708人)[3]  

发现残骸

发现于中途岛外海的航空母舰残骸被鉴定属于日本航空母舰“加贺”号

Nauticos 公司和CombinedFleet网站在今天宣布已确切证实一件重要的人造物品属于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战役里被击沉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加贺”号。1999年9月,由海军海洋学部及Nauticos公司组织的一支联合探险队在中途岛外海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来自航空母舰的残骸。经过去年在海军海洋探测船USNS SUMNER(T-AGS-61)上的协同探测和研究,探险队已经收集了该残骸的声纳图形和照片。

随后,CombinedFleet派出三位历史学家(Jon Parshall, Tony Tully, and David Dickson),通过研究对比,确认该残骸属于“加贺”号航空母舰。“加贺”号于6月4日上午10点20分被美国舰载机击中四枚炸弹并立即起火,在海面上燃烧了九个多小时后沉入海底,814名舰上人员阵亡。另外三艘日本航空母舰“赤城”、“飞龙”、“苍龙”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击沉。

该残骸上包括两座防空炮台及飞行甲板的一部分,原位置在船尾右舷的高射炮阵地。残骸沉没在17000英尺的水底,可以清晰看见连接炮台的走道,一座观测平台,及一座降落指示标志(帮助飞行员在甲板上安全着陆)。今后的分析将着力于这块残骸的来源,并期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加贺”号的主舰体。

这块残骸是太平洋战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中途岛战役是历史上至关紧要的海战之一,这块残骸的发现对于发现“加贺”号的主舰体非常有帮助,并可能最终发现其他三艘沉没的航空母舰的位置。[2]  

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宫村历造 大佐(大正10年11月1日就任 - 大正11年6月25日辞任)战列舰建造中止

小林省三郎 大佐(昭和2年3月10日就任)

航空母舰改造,河村仪一郎 大佐(昭和2年12月1日就任)

舰长

河村仪一郎 大佐(昭和3年3月31日就任)

宇野积三 大佐(昭和5年12月1日就任)

大西次郎 大佐(昭和6年12月1日就任)

冈田偆一 大佐(昭和7年11月15日就任)

原五郎 大佐(昭和7年11月28日就任)

兼任野村直邦大佐(昭和8年2月14日就任)

近藤英次郎 大佐(昭和8年10月20日就任)

三并贞三 大佐(昭和9年11月15日就任)

稻垣生起大佐(昭和11年12月1日就任)

阿部胜雄 大佐(昭和12年12月1日就任)

大野一郎 大佐(昭和13年4月25日就任)

吉富说三 大佐(昭和13年12月15日就任)

久保九次 大佐(昭和14年11月15日就任)

山田定义 大佐(昭和15年10月15日就任)

冈田次作大佐(昭和16年9月15日就任、于中途岛战死)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7-6 23:01 , Processed in 0.0422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