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感于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8:5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共产党员的事业与党的事业也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人类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更是紧密相连!谈两点感悟:

  人类必须确立“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在工业文明中创造物资财富的同时,也遭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当我们在物质享受中警醒时,地球母亲已经千疮百孔!水是生命之源,我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根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1%。90%的天然草原已出现不同程度退化。习总书记指出:发达国家一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面对目前的困境,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建设写入报告,并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我党的大法--党章。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无法回避,并且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一味地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这些年我们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使科学技术沦为资本的帮凶,使资本生产出无止境的欲望。追根溯源是人自身出了问题,现在到了清理心灵垃圾的时候了。总书记以其博大胸襟与智慧阐述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以及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已经到了“居危思危”的时刻,大自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华文明自古便有“忧患意识”和“过犹不及”的远见,它告诫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要适可而止。《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就是饮鸠止渴。它警醒人类必需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人与自然是同一生命体。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人类是自然之子,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无能为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增长、人口增加、生存能力提升,人类的行为对地球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上凡是能住人的地方都已为人所占有。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的肆意妄行,地球的空气愈渐浑浊,水资源日益匮乏并且受到污染,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我们应该反思:人类能够繁衍生息至今,正是由于人类和环境之间不断地反复影响、妥协、共生的结果。如今,人类一味索取,肆意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导致人与自然恶性循环,最终伤害的将是人类自身。因而,总书记号召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母亲,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用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去敬畏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和大地母亲!去遵守自然的法则、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华民族向来恪守天道、尊重自然,二十四节气更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然关系。我们的老祖宗老子已经意识到科技对环境的改造将滋生出各种欲望,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侵蚀的是人格品性、道德修养。故而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是谓天之道也!人与自然是同一生命体,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够繁衍生息。这正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五千多年的生存之道!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14:58 , Processed in 0.0545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