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诗人的“博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0:3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博客,原为英文音译(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们写完了诗,在什么地方发表呢?其实,唐朝诗人也有自己的“博客”,就是“诗墙”、“诗板”、“诗瓢”及“诗屏”。




  所谓“诗墙”,就是把自己的诗作写到墙壁上供人们观看,当然,墙壁是有选择的,要选择人流量大的闹市街铺、风景名胜、交通驿站等地的墙,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但墙壁毕竟有限,很快就都写满了,而且,过一段时间,如果想更换内容的话,还得重新粉刷一遍,再把新诗写到上面,有点麻烦,于是,有的诗人便想出了新的办法,就是把诗写到一块木板上,再把木板悬挂在闹市的墙壁等处,既扩大了墙壁的容量,又易于更新,这就是唐朝诗人的第二种博客——诗板。




  古代有一部分诗文的内容就是记载诗板的,如唐张祜的《题灵彻上人旧房》诗“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如郑谷《送进士吴延保及第后南游》诗“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后世的文人,也在诗文中记载了唐朝的诗板,如元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章八元》:“初长安慈恩寺浮图,前后名流诗版甚多,八元亦题,有云:‘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如清马曰璐《哭洴江太史》诗“忍看闲房诗板在,暮帆驰影落平田”,都反映了唐朝时诗板的盛况。




  唐朝诗人的“博客”,除了诗墙和诗板之外,还有“诗瓢”,所谓诗瓢,是一些居于深山古寺的人所常用的发表诗歌的方式。这些人与人接触极少,诗写好了之后,没有人赏读,怎么办呢?他们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写好的诗装在葫芦里,再将葫芦投到小溪、河流中,葫芦随水漂流,如果被人看到、捞起、打开,这些诗就有读者了,唐代僧人唐球就曾用此种方法传播自己的诗作,在一次投放葫芦后,他感慨地写道:“斯文不沉没,方知吾苦心!”




  唐朝诗人的第四种博客,是 “诗屏”,就是写好了诗以后,把它们写在家中的屏风上,这样客人来时,就能读到了。需要指出的是,唐朝诗人在屏风上所写的诗,不一定只是自己的,有时也会把朋友或偶像的诗写到上面,比如,白居易就曾经把元稹的一百首绝句写在了自家的屏风上。作为报答,元稹便在一堵寺庙的墙上写满了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由此感叹道:“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唐朝诗人为了推广自己的作品,竟也想出了这样多的招数,今天想来,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今人还是古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意愿,都渴望着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因此才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博客”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8 22:30 , Processed in 0.0534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