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热”降温让人喜忧参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3: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64.9万!继去年考研[微博人数下跌后,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6.5万人,宣告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而在报名人数下降的背后,是高校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全国多个省份没有完成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个别地方院校的招生计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创下历史纪录。(12月30日《中国青年报》)  
  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下降,“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这一变化让人喜忧参半。  
  喜的是,“考研热”降温反映了社会上“学历崇拜”的虚火正在降温。与前些年用人单位“唯学历论英雄”有所不同,近年来一些单位在人才录用上越来越趋于理性和务实。虽然从总体上看,学历仍是毕业生求职的重要砝码,但相比以前,现在这个砝码的分量正在逐渐减轻,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发展潜力以及人格修养。何况,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也是要算成本收益账的——某项工作明明本科生、专科生便可胜任,何必花更高的薪水聘请研究生?于是,近年来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专科生容易,薪水也未必高出多少。“考研热”明显降温,既是社会上“人才消费”趋于理性的体现,也是大学生的成才观、择业观趋于理性的体现。
忧的是,“考研热”降温暴露出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堪忧。按道理说,无论是知识积累、实际能力还是发展潜力,研究生都应该优于本专科生。可眼下的实际情况是,有些研究生的知识没积累多少,能力没提高多少,自高自大、好高骛远的脾气倒是增长了不少。何以如此?因为高校没能为研究生提供像样的学习条件,一名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学生连导师的面都难得一见,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用人单位对录用研究生的热情降低,其实是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表示不信任。
  从这个角度看,“考研热”降温还有一个可喜之处,那就是“倒逼”高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生源减少了,各高校的生源争夺战势必越来越激烈,而争夺生源的最大筹码就是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若不在这方面下工夫,将会更加招不到学生。同时,随着招生数量减少,各高校将能为研究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  
  经过这么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本就存在“虚胖”问题,“瘦身”既是现实所逼,也是人们乐见其成的一件好事,关键就看各高校如何积极应对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1 07:01 , Processed in 0.0387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