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克里米亚战争概述(1853年-1856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4:4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rank 于 2014-3-14 15:03 编辑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1853年7月2日,俄罗斯军队入侵土耳其,展开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序幕。1854年3月28日,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编辑摘要

目录
1 概述
2 历经时间
3 历史背景
4 战争起因
5 事件过程
6 战争结果
7 价值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 - 概述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克里米亚战争 - 历经时间

《迎着枪林弹雨》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描绘克里米亚战争中一幅悲壮的场景。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士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克里米亚半岛地区图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克里米亚战争 - 历史背景

俄皇尼古拉一世俄国在19世纪前半期,封建农奴制度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了工业革命;农奴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日益高涨;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兴起,这一切便为促使俄国农奴制度瓦解的国内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28—1829年对土耳其战争中,占领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岛屿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1848年革命晚间,沙俄军队帮助奥军摧毁了匈牙利的独立,同时镇压了多瑙河流域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巩固胜利,俄国又与土耳其签订了《巴尔太·立曼条约》,规定俄军在两公国“秩序恢复以后”撤兵。

土耳其皇帝素丹也是回教的教主,君主独裁与教会专断合为一体的政教国家机构,对内进行残酷统治,财政混乱,国库空虚,国债增加。皇室为了满足挥霍享受的需要,把商港、铁路、矿产、资源等出卖给列强各国,从而换取它们的财政支持,因而列强各国政府尽力支持素丹政府,同时也都企图独占土耳其,这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磨擦。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50─60年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对土耳其的商品输出1850年比1840年增长一倍半以上,即从144万增至376万英镑。由于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使英国失去了大块殖民地,因此印度的地位就十分突出了,联接本土与印度的地中海通道必须保持。英国不可能使沙俄在瓜分土耳其过程中得到比它更多的好处,只要俄国占领海峡就会为俄国独占土耳其创造条件,这就会从根本上威胁英国的利益。

法国在1848年革命后,工业革命进展较快,大规模的纺织厂与冶金企业相继出现。从1852—1870年期间,法国蒸汽机的数量从6000部增到27000部。由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土耳其市场决不轻易放弃,何况法国是土耳其的传统盟国。为争夺在土耳其的利益,拿破仑一世就曾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兵戎相见。

克里米亚战争 - 战争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国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克里米亚战争 - 事件过程

战争爆发后英法按兵不动,土军单独在巴尔干、黑海、高加索与俄交战,在巴尔干,土军凭借兵力优势击败俄军,1854年6月俄军在普奥压力下撤出侵占的摩尔多瓦瓦拉几亚两公国。在高加索,土军1853年于10月27日对圣尼古拉发动进攻,11月土军受挫,12月俄军击败土军。在黑海方向,两国爆发了海战,1853年11月俄黑海舰队在锡诺普海战中全歼土耳其分舰队,俄国获得黑海制海权。

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俄对英法宣战,6月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瓦尔纳登陆,海军将俄舰队封锁在塞瓦斯托波尔。7月俄军在高加索击溃土军主力。9月,英、法、土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20日,联军突破俄军防线,逼近塞瓦斯托波尔,俄军尽一切可能迅速加强了防线,10月17日联军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10月25日,俄军袭击了联军后方,11月5日,俄军对联军发动反攻被击败,第二年6月18日联军强攻塞城,被击退。8月16日,俄军再次发动大规模反击被击退,联军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炮击,9月8日,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此战进行了11个月,双方损失惨重。

1855年双方在高加索卡斯进行激战,6月俄军包围卡斯,9月攻城受挫,围困致11月土军投降。1856年3月俄法签定《巴黎和约》,黑海中立化,俄国失去了在黑海拥有舰队的权力,俄国对黑海扩张的长期努力前功尽弃。

克里米亚战争 - 战争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

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萨丁尼亚不断增强。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克里米亚战争 - 价值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克里米亚战争战地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攻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之后有学者专家指出,当时英军骑兵的死伤并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事实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后安然抵返家园,九百多名的伤亡人数全是英国报纸渲染夸大后的数字)。当晚《泰晤士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实况。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涛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就可能避免这次风暴的袭击。1855年3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

勒氏的建议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正规的天气服务系统。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也都相继组织观测网,开始拍发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开展天气预报服务。天气图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开端,它使天气预报由点扩展到面,使人们从“坐井观天”飞跃到“放眼世界”。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4:19 , Processed in 0.0624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