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质“蛋白质”排行榜:豆腐落榜,牛奶垫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健康小小讲堂






清晨,李阿姨习惯性地煮上一锅豆腐汤,搭配一杯温牛奶和一个煎蛋。她一直认为这样“健康搭配、高蛋白低脂肪”,一定能满足身体所有营养需求。直到上周节目中的健康专家一句提醒让她愣神:“其实,有些你以为的‘优质蛋白’,远没有想象中靠谱。蛋白质,不只是吃进去就能补身体。”李阿姨疑惑:豆腐、牛奶不是最健康的吗?为什么突然“落榜”垫底了?究竟,优质蛋白到底该怎么选?你忽略的细节,或许正影响着晚年身体的硬朗与活力。







“吃进去=补进去”?其实远不止如此!

很多人以为,蛋白质只要吃够就行,却忽略了蛋白质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实际上,食物的蛋白质能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与利用,才决定了它对健康的真正作用。国际蛋白质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有两个:“蛋白质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PDCAAS)”和“消化必需氨基酸评分(DIAAS)”。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以DIAAS为主,分数越高,蛋白质质量越优,得分100及以上才算“优质蛋白”。

最新“优质蛋白质”排行榜:不少常见食物大跌眼镜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蛋白质评分,常见食物的DIAAS(消化必需氨基酸评分)如下:

鸡蛋(全蛋) DIAAS:113

猪瘦肉 DIAAS:111

牛肉 DIAAS:110

鱼肉(例如鲑鱼) DIAAS:108

乳清蛋白粉 DIAAS:104

牛奶 DIAAS:94

豆腐 DIAAS:66

花生 DIAAS:52

米饭 DIAAS:37




可以看出,豆腐的蛋白质质量远低于很多肉类和鸡蛋,甚至比牛奶还要低,豆腐“落榜”,牛奶也“垫底”,这让不少崇尚“植物蛋白更好”的人备感意外。而排在榜单前列的,正是鸡蛋、瘦肉、鱼类这些动物性蛋白,原因在于其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平衡,吸收率更高;而植物蛋白比如豆腐,其蛋氨酸等关键氨基酸较低,导致蛋白质量排不上号。

中老年“补蛋白”误区:吃错越补越虚,肌肉流失加速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朋友在蛋白质补充上尤其容易进入误区。很多人自信地坚持“每天喝豆浆、吃豆腐”,却不知道其实65岁以上人群的蛋白质摄入,有超30%的人达不到推荐量。而且,这部分蛋白大多来源于吸收率低、氨基酸结构不全的植物蛋白,长期摄入“低质量蛋白”,反而可能导致:

肌肉逐年流失(每年流失1%-2%,引发肌少症、跌倒风险上升);免疫力下降(抗体生成不足,更易反复感冒、感染疾病);伤口愈合变慢(组织修复原料不足)。



蛋白质不像脂肪能储存,每天需要稳定补充,吃不对,等于白吃。如果长期盲目迷信“豆腐、牛奶顶蛋白”,身体该缺还缺,年龄越大影响越明显。

“优质蛋白金三角”战略,吃对才能强健不虚

那么,中老年人究竟该怎么补蛋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推荐:每天60克以上优质蛋白质,可这样搭配:每天1个鸡蛋(约7克蛋白);100克瘦肉或鱼类(约20克蛋白);250ml牛奶(一杯,约8克蛋白);豆制品作为补充,但不要单靠豆腐。

其中,鸡蛋被誉为“蛋白质标杆”,不仅吸收率高、氨基酸结构贴近人体需求,还易烹调、成本低。鱼肉、瘦肉次之,尤其是深海鱼,优质蛋白和ω-3脂肪酸齐备,有益心脑血管。牛奶虽然分数一般但营养均衡,可作为配合选项。豆腐等植物蛋白可作为补充,但切忌主打。








同时要警惕隐藏“雷区”:煲骨头汤蛋白含量其实很低,脂肪和嘌呤倒不少;火腿肠、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容易含亚硝酸盐、磷酸盐,长期危害肾脏健康;蛋白粉非人人都适合,肾功能不好者慎用。

如何吃得更“精准”?专家这样建议

为了让摄入的蛋白真正为健康加分,营养专家提出三大策略:

每餐都摄入蛋白质。不要只集中在一顿,“分散摄入”有助于肌肉合成;

搭配维生素D和钙。更好促进蛋白吸收与骨骼健康;

运动+蛋白齐头并进。适量抗阻运动(如哑铃、深蹲),能促进肌肉合成、防止流失;定期监测自身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肌酐等,发现问题及早调整。

今天的你,或许可以反思下家里常备的“补蛋白神器”,是不是时候调整一下?鸡蛋、瘦肉、鱼、牛奶“优质蛋白三角”,才是中老年朋友的营养基础。补得对,身体才不会“掉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5:01 , Processed in 0.0608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