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01:4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家专栏

内塔尼亚胡正在暴躁地怒吼、拍着桌子、歇斯底里发泄情绪,完全失去了他前几天志得意满、胜券在握、睥睨天下的样子……这神情倒是和著名电影中的某个场景很像。

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
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
有人开始同情以色列、呼吁和平了,包括那些“以色列民众”,他们开始上街喊口号“反对导弹袭击”、“要和平”。

然而以色列轰炸加沙、杀人如麻的时候他们在哪里?以色列主动挑起战争,空袭轰炸伊朗的时候,他们又在哪里?

现在以色列所承受的这点轰炸,连加沙所遭受的万分之一都不如。

他们不是知道错了,他们只是害怕了。

他们终于发现,不只是它们可以轰炸别人,别人也可以轰炸他们,从天而降的导弹非常公平,有空落在这个弹丸之地的任何一个人头上……伊朗越打越是熟练,什么电厂、油厂、金融CBD、科学研究中心都能打到了。

这场伊以冲突,是他们先动的手,但在他们的叙事中,他们成了“受害者”。

在从前的主流叙事中,犹太人一直是受害者,所以他们干什么都理直气壮,仿佛全世界都欠他们的一般,但他们真的是受害者吗?真正的加害者是谁?

犹太人的神话中,总是把自己描述得“筚路蓝缕”、“苦难辉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他们的“应许之地”。

然而按照犹太教的《圣经》故事,道理也是讲不通的,迦南人的土地,凭什么就是你们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迦南人就不是人吗?这不照样是强盗逻辑?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一群逃荒的犹太难民(希伯来人)到了埃及。埃及人收留他们,安排犹太人居住在尼罗河下游,从此犹太人进入农耕民族,结果有一天当埃及受到异族入侵时,犹太人忘恩负义联合异族压榨收留他们的埃及人。在埃及人抗击外敌取得胜利后,将忘恩负义的犹太人迁到荒凉沙漠的地方做苦力,后来犹太人中有个叫摩西的人,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这就是所谓的《出埃及记》的真相。

他们来到了“迦南地”,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但巴勒斯坦并不是无主之地,巴勒斯坦地区原是腓尼基迦南人的故乡。迦南人后来和海上来的腓力斯丁人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

当犹太人逃离埃及后,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开始了鸠占鹊巢,占领腓力斯丁人的巴勒斯坦,经过几百年陆陆续续和腓力斯丁人战争,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建国,接着就有了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上帝与之立约的故事,迦南成了上帝许诺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他们用神话故事,粉饰了自己祖先的强盗行为。

后来,犹太人的国家被强盛的巴比伦帝国给灭了,犹太人被掳到了巴比伦做了70年的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然后就是波斯帝国灭掉了巴比伦,波斯帝国非常仁慈,放犹太人回巴勒斯坦地区居住…..然而犹太人这个民族反复无常,朝秦暮楚,今天投靠波斯,明天投靠马其顿…..此后,犹太人一直是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国家的百姓,上千年的时间,从来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和政权,一直是“寄生模式”。

虽说他们漂泊上千年,但历史上他们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是“神憎鬼厌”,没有人喜欢他们,因为他们放高利贷,被各国人民视为吸血鬼,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被嘲讽的那个大反派,就是个犹太人。

犹太金融财团不但放高利贷,但凡高利润的生意,他们都要插一手,当年他们干的最恶劣的事情,其实是深度参与到了“鸦片战争”中,清末时,向中国输入鸦片最多的,就是犹太沙逊家族贩毒集团。当时的沙逊、嘉道理、哈同、亚伯拉罕、所罗门、埃兹拉、托依格、海亦姆、索福等一系列犹太家族,都在参与对中国的鸦片走私生意,沙逊家族是做的最大的一家,1836年时通过正常渠道进入中国的3万箱鸦片,97%是犹太贩毒集团干的,其中沙逊一家就控制了20%。林则徐虎门销烟,销的就是沙逊家为首的犹太毒贩的鸦片。

沙逊家族怀恨在心,就去找同为犹太人的亲家罗斯柴尔德家一起想办法,出钱游说英国议会通过了对华鸦片战争,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南京条约》中,就有一大笔赔款是用于赔偿犹太商人的鸦片。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甚至是近代中国百年国耻的源头。

犹太人几千年来其实都没有国家,他们寄生于很多强国之中,干着吸血和夺舍的事业。

现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这个“以色列”,其实就是个“伪犹太国”,“犹太复国主义者”更是一帮从欧美各国跑过来的强盗、杀人犯、开拓团、殖民者、“精神犹太人”,借着宗教的名义,干种族主义的事情。

https://www.xinghuozhiku.com/516240.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06:44 , Processed in 0.0538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