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80年,邓公告诫即将离职的陈永贵:若要搞非组织活动,后果严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18: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原历史





在1980年2月,国务院的副总理及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永贵同志向党中央提交了辞职申请。陈永贵的辞职并非凭空而来,这背后有着诸多历史因素,同时也与他个人的特质、功过息息相关。对于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而言,辞职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结束;在组织层面上,更需要谨慎地进行妥善安排。在陈永贵卸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前夕,小平同志亲自对他进行了思想上的工作和交流。



native advertising


出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陈永贵的辞职报告主要是由他的秘书代为撰写的。在一次深入的谈话中,邓小平与陈永贵坐在沙发上,展开了长达数小时的沟通。小平同志缓缓转动着手中的香烟,语气温和而坚定地说:“永贵同志,你是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在工作中,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某些意见与组织的决策有所背离,这是可以保留的;但追求大局的服从是党的纪律所在。”陈永贵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对小平同志的看法赞同。


随后,小平同志的脸色变得严肃,郑重地对陈永贵指出:“作为合格的党员,必须具备上下浮动的能力。在红军时期,我也曾被‘打倒’过,国家成立后也经历过两次跌宕起伏。我虽然对此持有保留意见,但无论是谁在领导党和革命,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自我约束,决不因个人的处境不利而进行非组织的行为,始终没有对党中央的决策表示反对;当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再次投入工作。”此番言辞深得陈永贵的信服,他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继续静静倾听。


在经历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收到了不少针对陈永贵的检举信,反映出社会对其一些做法的不满,这些内容不仅涉及他主管的农业生产领域,陈永贵在那段时间对某些干部的态度,亦引发了争议与批评。最终,小平同志对陈永贵说道:“并不是要求你去效仿我,面对你的问题,你能意识到多少并进行改正,那都是可以的。这些内容属于内部矛盾,我们随时可以进行意见交换;但若你采取非组织的活动,反对中央,那就不再是内部问题,而是要以党纪国法的方式处理,正如对待‘那几个人’一样。你理解了吗?”





小平同志的这番直言不讳,带有不小的威慑力。陈永贵立刻表态:“我会保留个人意见,但绝不会违反党的纪律,也不会参与非组织活动。”关于其后陈永贵的生活安排,邓小平后来给予了明确的指示:由于永贵同志的身体状况欠佳,必须在北京提供住房,并按退休副国级干部的标准给予照顾;他的住处还要安排一名秘书,专门负责解读中央的文件与相关报刊。在1981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邓公坦诚地评价道:“陈永贵,本是出色的基层农业干部,做过大量对国家有益的工作;但将他强行推至国务院当副总理,却只能让他承受了不少压力。”

事实上,在辞职之前,陈永贵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顾虑。他曾反对老干部如邓小平复出,尤其在1978年邓公成为中央领导核心后,陈永贵对改革开放的国策也有过不小的微词。他对个人可能受到的严厉对待感到忧虑,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期,所有担心似乎都没有变为现实。退休后的陈永贵感到了一种释然,他对后来的年轻人说:“小平同志确实是个好人,没有把我关起来,生活上还照顾我。”1986年3月,这位享誉的“农民副总理”在72岁的时候因病逝世于北京,最终骨灰并未安放于八宝山,而是选择了在山西昔阳的虎头山安息。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02:15 , Processed in 0.0673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