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媒喉舌应如何适应互联网社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10: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牛泪

多维新闻发了篇社论,说在这次全国扫黄行动中,不妨挺一次公知大V们的黑色幽默和网络调侃。社论对公知大V调侃过线提出了批评,不过其重点是在批评官媒喉舌在互联网时代角色功能转变迟缓,搞不懂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规律和网民心态,习惯于对一些具体诉求或问题进行上纲上线的道德说教和意识形态攻伐,提出希望官媒喉舌好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有关宣传工作的指导讲话,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与人民沟通的能力。

这是一篇非常有见解的社论,和我在外面看到的所有有关这次扫黄行动的评论角度都不相同,很有新意,谈的也很犀利透彻。对这篇社论所提出的观点,我基本认同,而且忍不住也想谈谈对自己的看法。这里主要谈四个方面:

第一,官媒喉舌如何适应互联网社会。对官媒喉舌来说,这是个头号重要问题,因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社会,你必须首先适应互联网社会,才能谈到在互联网社会的生存,才能谈到发挥自身影响力,如果你根本就适应不了这个社会,连生存都没法生存,还有什么影响力好谈呢?

官媒喉舌应该认识到,在互联网社会生存,光靠国家政治保护不行,光靠防火墙技术也不行。温室里种不出大树,市场也从来都不是保护来的,你必须要到市场中去透过激烈竞争来提升能力,到游泳池里透过练习来学会游泳,你不能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称王称霸,而且还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互联网上去。要改变这种说话习惯对当官做老爷的官媒喉舌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几十年的惰性,从建国后就一直在封闭的圈子里养尊处优吃着皇粮写着“八股”,现在突然要把这些官媒喉舌扔到市场中,他们一时半刻可能确实是扭转不过来,而这恐怕也是让习近平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除此之外,官媒喉舌还必须要认识到,互联网社会和传统社会下的媒体传播规律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互联网社会下,人人都是媒体终端,你要靠影响力来争取民众,而不能靠政治权力或政治定性来吓唬民众。在互联网社会中,权力只能解一时之急,权威是要用你的实力、你的内涵、你的影响力来一步步建立的。互联网社会实质上是个平权社会,网民是在一人一票的进行评议。这种情况下,官媒如果处处仍然以高人一等的方式和人说话,谁愿意听呢?

第二,要认识到价值观多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社会不可能只允许一种价值观存在的,利用政治工具强制性要求实施一元价值观对社会和人民只能造成灾难。纳粹完蛋,苏联倒台,金家朝鲜,红色高棉被清算,包括中国的反右、文革、大跃进错误等等,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说明的了一元价值观潜藏的巨大政治风险。

在多元价值观的年代,当然要有“主流”价值观来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当我们在说“主流”二字的时候,当官媒喉舌在以“主流”自居的时候,就意味着其实是允许有“支流”存在的,允许有漩涡甚至是“逆流”存在的。你不能一边以“主流”自居,一边却要消灭一切和自己看法不一样的“支流”或“逆流”,你这样做,本身就是在否定自己。

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在互联网社会下,什么是主流价值观,不是你自封的,而是要靠提升你价值观的品质和传播技巧来实现的。这就又回到上面第一个问题,作为官媒,你不能总靠政治强权或互联网防火墙帮忙,不能辩论不过就耍流氓冲人呲牙放枪。你要想成为主流价值观,就要实实在在的提升你自己的品质,要提升你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推广传播技巧,而且还要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要有这个肚量,才能谈得起理论自信。

第三,官媒喉舌要恰当定位,不能总把“笔杆子”当“枪杆子”使。我注意到在这篇社论中间,署名“木亢”的多维主笔写到,“作为建国前最主要的政治斗争工具,(建国前的官媒喉舌)保持着高度集中,强势推动党内的理论建设、传播与批判,以及扮演最权威的角色都无可厚非。但在建国之后,中共已经不只是共产党员的中共,它还是中国社会和公民的中共,中共思想的一元结构必须要兼顾到党外人士的思想价值认识,包括公知、大V,还有普通网民。多元社会不能够只是形式的,它还需要多元的思想才能够让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社会,新的理论发展必须服务于不断变化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还必须要与互联网社会的特有传播规律相匹配。”我觉得这样的分析认识很有道理。

对中共来说,“枪杆子”和“笔杆子”都很重要,被认为是帮助其夺取政权和维持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定位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笔杆子”可以当“枪杆子”用。但是,即便在革命战争年代,“笔杆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发挥精神感召力,或者用中共的说法,就是统战。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给柳亚子写了一首《沁园春.雪》的诗词,不是就曾经在知识分子中间发挥了重要统战作用吗?另外还有毛泽东在延安期间写的一些文章,不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吗?

在和平建设时期,“笔杆子”统战的作用就更要远远大于射击的作用,这个时期的“笔杆子”们如果不能恰当定位,总是把自己当“枪杆子”使,把自己定位成军人,那就是一种错误,会四处树敌。“笔杆子”就是“笔杆子”,你在一些事情上要有观点立场都没问题,但是你不能在和平年代还总是把“笔杆子”当“枪杆子”用,特别是对网上一些并无政治恶意的具体争论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政治扫射轰击。

第四,官媒喉舌要在维护中国社会互联网生态上发挥示范作用。互联网是个虚拟社会,但这个虚拟社会又是和实体社会形成互相投射和互相影响关系,所以建设和谐包容健康的网上话语环境就非常重要。中国互联网上有个特别不良的现象,就是对一些问题的评论,总有人喜欢上纲上线,喜欢把一些具体的利益诉求或争论,提升到意识形态高度,然后进行政治定性,大加讨伐。

这次扫黄行动期间,一些官媒喉舌对公知大V们的黑色幽默和调侃进行“暴打”就被认为是这样的举动。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做法,也不是正常的讨论问题,或者说不是进行网上辩论的方法。公知大V们搞黑色幽默过界,官媒喉舌也反过来也讽刺他们好了,大可不必给对方贴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美丑不明”的标签,上升到“与中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意识形态高度,因为这样的语言不是互联网上的语言,不是网民喜欢听的说法。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争吵够激励了,作为其中重要力量的官媒喉舌应该发挥示范作用,要就事论事,要解决具体问题,要为中国的互联网注入平和和宽容,而不是这样动不动就发动话语战争,把不同声音一股脑儿推到政治里面去。我相信,只要官媒喉舌学会好好说话,能对网友持友善态度,能循循善诱的把道理说透,少一些意识形态上的攻伐和语言暴力,网上的所谓吐槽“反水”声一定会逐渐降低,中国的互联网上环境会更为和谐文明。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18:23 , Processed in 0.0556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