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性之恶被放大 社会价值重构需文化革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8:0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真相水落石出,菊花展上“市民哄抢菊花”残花遍地经查证是乌龙,“皮鞋太贵”官员下乡调研“鞋套照”上演峰回路转戏码……近来中国接连上演“新闻反转剧”引发讨论。在这些事件中,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在第一时间传播信息,评头论足进行道德审判。然而,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有人惊愕,有人懊悔,也有人反思。

是怎样的社会现实才让这样的“反转剧”接连上演呢?有评论指出,这些典型的事例,反映出当下中国众声喧哗,乱象纷呈的现实。中国官方似乎也看到了应在其中有所作为,最新一期的央视《焦点访谈》就以此推出“真相调查”以正视听。多维新闻此前曾指出,从严格要求高层,到整顿全党,中共其实已开始由核心到外围,力求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而这种对于社会风气的治理,显然亟需进行一场重构社会文化意识的大革命,以使之与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现状相契合。正如《周易》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道德审判遭遇“反转”困境

“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12月3日,网上一组图片引起广泛关注。一事激起千层浪。该新闻点击率直线飙升,并逐渐成为“头条新闻”。就在针对“讹人”大妈的抨击愈演愈烈之际,事件发展却突然转向。北京警方回应称,外籍男子因存在无证驾驶、驾驶无牌照摩托车及交通肇事行为,被行政拘留7日并处罚款1,500元。后还被查出非法就业,被遣返回国。

而在11月28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主题为“济南市民哄抢菊花:花朵可以泡脚”的内容,随后此贴被广泛转发与评论。然而,济南公安辟谣称:“菊展结束后,可再利用的菊芽,公园方面已回收,剩余菊花,送与市民自行带走。不存在哄抢一说。”

微博网友“咸阳身边事”日前爆料,咸阳科协主席带领的调研组一行四人,在乡间实地考察时穿鞋套。“领导的鞋究竟有多贵?”“鞋套虽薄却阻隔了民心、伤了民心”“下乡调研还穿鞋套如何算是接地气?”接二连三的质问、一顶顶大的“帽子”,让当事者不堪重负。然而,官员看似“矫情”的背后,却还有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为了遵守进科普基地的“组织培养室”必须穿鞋套的规定。

上述三个案例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颠倒黑白的谣言以及人们先入为主的道德审判,在事实真相面前被击得粉碎。这些典型的事例,反映出当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最基本社会诚信的缺失,以及众声喧哗乱象纷呈的现实。社会权力结构性固化,深层次腐败不绝,公权力无限膨胀,官员不作为、滥作为,甚至胡作非为等等,这些具体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是,社会最基本的诚信缺失和公众彼此间的不信任加剧,这让人们更愿意放大人性恶的一面,无视人性中真善美的存在。因此,在事实真相不明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相信事情恶的一面。多维新闻此前曾指出,从严格要求高层,到整顿全党,中共其实已开始由核心到外围,力求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而这显然亟需进行一场重构社会价值体系的社会文化大革命,以使之与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现状相契合。

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转型。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国人对这一转型的早期认知过程总结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这一总结认识到了文化转型在整个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性。然而,此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并没有完全按照梁启超的思路进行,而是出现了历史主题的交错与反复:1949年前重走制度层面的艰难转型,直到新中国成立始告初步完成;从1949年到20世纪末,补课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探索经济转型;21世纪初至今,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重回历史舞台中央。


曾有学者指出,从西方现代化经验来看,现代化转型的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思想觉醒、政治革新与经济模式更新的全面现代化。从笛卡尔(Descartes)“我思故我在”开始的主体性觉醒,可以说是西方从思想文化上走上现代化征程的重要节点。这之前有文艺复兴对中世纪文化反思的铺垫,此后有启蒙运动对现代化意识政治革新意义上的全面普及,由此引发了经济、技术全面现代化的潮流。因此,西方社会向现代转型的规律是由思想文化先导,引发政治经济全面现代化。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则走的是一条与西方次序不同的道路,属于汤因比(Arnold Toynbee)式的“挑战——回应”模式,是在落后挨打的背景下,寻求向西方学习富强之路而引发的。中国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始于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先进器物与技术的接触,经过80余年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认识到文化转型的关键性作用。因此,中共“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法就非无的放矢。

有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已经进行了政治、经济层面的转型,正在走向以思想文化重构为主题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进行一场以思想文化重构为主题的文化大革命,以中国式的智慧、现代的方式,解答诸如社会道德失范、社会价值观混乱等问题。正如《周易》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文革非彼“文革”

由上观之,这里所说的文化大革命显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的正式表述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被广泛认为是自1949年中共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常被称为“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文化浩劫”。因此,普遍认为,必须对“文化大革命”的罪行作深入的历史反省与忏悔。而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显然亦有助于社会文化的重构。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2-19 09:28:28 | 只看该作者
朽木不可雕,惟望春泥发新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05:57 , Processed in 0.0543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