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债务杠杆率高达112%,1/3的家庭面临破产危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2:40: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lyyj 于 2018-9-9 13:08 编辑

太可怕了!债务杠杆率高达112%,1/3的家庭面临破产危机!
原创: 我是财小妹  财妹钱铺  今天
中国人很有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喊“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一大批时代的弄潮儿以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完成了大量资本的积累。
中国GDP一路狂飙,中国人出境旅游兼疯狂采购、高调购买奢侈品、购买豪车豪宅,最近甚至有富豪前往乌克兰买命,这传递给世界对中国人的一个普遍认知——人傻钱多!
人傻不傻我就不多说了,但钱真的多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人钱是不是真的多这件事。
中国社会财富的前世今生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当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仅仅为6.9%。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确实是越来越有钱,仅仅过了一年,到了1979年12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8.00%,增速大幅上涨。
此后,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一路狂飙。2000年之后,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在2009年6月出现高峰,达到29.02%。
在此之后,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一直处于震荡下跌趋势,甚至在2014年9月,各项存款余额增速首次跌破10%,之后增速一直保持在9%-14%间波动。
到了201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增速降为9%。
018年1月,这一指标刚反弹至10.5%之后又一路下滑,并出现跌破9%的情况。自此直至7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低于9%,创下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低。
在经济学上,大致可以将各项存款余额看做全国的总财富,如今增速越来越慢,可以看出全国创造财富的速度越慢,如果剔除负债,甚至已经到了财富存量时代。
2018年7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4.15万亿元,增速同比为8.50%,但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其中全国住户存款余额约为68.4万亿元人民币,比6月份减少了2932亿元。
居民存贷款演变路径
社会财富增速越来越慢,而老百姓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少。
但从2016年开始,每年住户部门存款增加值都低于住户部门贷款增加值,这也就意味着每年,老百姓每一年存的钱都不够用来还贷,还要透支以前的存款。
2016年是居民财富的转折点,自此老百姓背负的债越来越重。
2014年居民贷款余额仅为23.15万亿,到2017年,贷款余额激增至40.5万亿元,涨幅75%;
而居民存款余额,则从50万亿涨到64万亿,涨幅才30%左右。
显然,存款余额的增速远不如贷款余额的增速,说是入不敷出一点不为过。
如果我们看上图中2016年、2017年、2018年这连续三年的数据,这种入不敷出开始消耗存量财富的迹象更为明显。
代表老百姓的住户部门的财富最近这三年都在降低,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若是经济再继续恶化下去,实体企业继续倒闭,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失业潮,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是必然的,甚至很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债务危机。
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已到了拮据的地步。
到了2017年12月底,根据中国央行口径,中国的居民债务总额是40.52万亿元,全体居民2017年可支配收入为36.1万亿元。
居民债务总量/可支配收入总量达到112%,创下历史新高,超过美国108.1%的居民债务杠杆率。
这些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老百姓家庭负债杠杆率急剧攀升,存款越来越少,老百姓不但越发没钱,而且已经从家有余粮演变成负债累累。
中国人是最爱存钱的民族,但这已成为历史,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钱去到哪里了呢?
勤劳的中国人钱越来越少,那么都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呢?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们的商品房销售额是25068.18亿元,到了2017年这个数据变成了原来的5.33倍,高达133701亿元。
很明显,房价从2008年开始飙升,而数据也显示,2009年6月之后,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开始进入持续下跌的新阶段。
买房花钱,既要掏空六个钱包,还要跟银行借一身债,透支未来20-30年的现金流。特别是从2015年以来,房价上涨的速度似火箭,蹭蹭蹭让人吓破了胆。
2016年居民贷款共增加6.33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为5.7万亿元,当年中国居民新增存款为5.16万亿人民币。
2017年居民贷款增加了7.1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为5.3万亿元,当年中国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下降到了4.6万亿元。
大家仔细看,特别是2016年、2017年的中长期贷款数据,老百姓新增的贷款总额显然比新增的存款要多。
不得不说,中国的楼市就是吸血鬼啊。
从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房价都飞起来了。炒房、刚需购房、投资购房三方合力,快速推涨各地方的房价,彻底透支老百姓的存款。
老百姓没什么钱,能凑合过日子也还可以,但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已经开始靠借钱过日子了。
2018年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万亿元,占比30%,中长期贷款增加2.5万亿元,占比70%。
而2017年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527亿元,占比25%,中长期贷款增加2.82万亿元,占比75%;
2016年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9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60亿元,占比11%,中长期贷款增加2.62万亿元,占比89%。
大家有没有发现,从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期间,短期贷款的占比越来越大。
按照常见的统计口径,居民短期贷款主要以消费贷款为主,尽管期限短,但因为多属于个人信用贷,无需抵押,因此风险高,利率也高。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居民短期消费贷款的爆发,和2017年有所不同。2017年楼市依然火爆,刚需人群“抢房上车”,中国人掀起了全民抢房高潮。
所以,不少资金会以消费类贷款的形式从金融系统流出,但最后流向楼市。
但2018年楼市一定程度被冻结,居民投资房地产的需求有所下降,而短期贷款依然增速强劲。
只能证明,很多中国老百姓进入今年开始,为了还房贷,实在没钱,需要借短期贷款来生活。
家庭债务的积累成为中国经济“不容忽视”的风险点之一。
在2008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增速持续增加,峰值甚至高达23%。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后,那一场“四万亿刺激计划”之后,虽然中国GDP还是在加速增长,但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不行了,到2018年6月份消费增速滑落到9%。
消费增速的下降是收入增速下降、房贷的挤出效应、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见,至少数据已经告诉我们,中国人因房而穷,不敢消费,甚至沦到借钱消费。
老百姓越来越穷的本质
过去10年,从表面上来看,地方政府、企业债务依旧是中国所有债务中的大头,但事实上,中国的居民债务率上升得最快,其增幅远远超过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
老百姓穷了,财富必然在地方政府、企业中游走,我们来看看居民储蓄越来越少,哪一个部门把钱给吸走了。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2017年1-11月,财政性存款(政府存款)增加18014亿元,而2017年12月单月,财政性存款(政府存款)减少12329亿元。
同理,2016年1-11月,财政性存款(政府存款)增加11837亿元,而2016年12月单月,财政性存款(政府存款)减少6153亿元。
很明显,地方府总是会在年末的12月突击花钱,毕竟,各地政府都秉持着“今年没花完、来年少给钱”的潜规则做来年的财政预算。
那么我们分析钱到哪里去,就拿政府性存款每年11月的数据作为对比,否则拿12月的数据无法反映客观规律。
从2008年到2017年,居民储蓄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从46%下降到40%,而财政性(政府存款)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值,则从10%直线上升到17.3%左右。
直到2018年7月末,财政性存款依然增加了9345亿元。老百姓存款下降,而财政性存款却上升,很有意思。
其实,我们可以把各项存款余额当成全社会的全部存款,也就是是全社会的总财富,如今财政性存款缺越来越高,而居民存款所占的比值缺越来越低,这说明了什么?
如今已经进入存量财富的时代,存量财富时代的特点是财富转移以及债务转移,说白了就是割韭菜,这是中国老百姓越来越没钱的本质原因。
中国老百姓债务杠杆过去十年猛增,直到今天超过美国,但我们2017年的GDP仅为美国的63.2%,藏富于民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最近社保变成由税务部门统一全责征收,虽然个税改革后个税降了一点,但相比来说要交的社保则更多了,不但是企业负担加重,员工的收入也会降低不少。
可以说,中国经济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变革要么就是延续当下的政策走向。但从目前的趋势看,企业家、知识界和社会广泛呼吁的政策方向没有任何指望。
老百姓和民营企业会不会被榨干,我们且行且看。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的宏观研究团队今年7月发表了一个非常值得留意的报告,这个报告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未来趋势的指示。
如果根据这个团队的报告来看,中国家庭部门债务杠杆率不但高,而且还分布不均,部分家庭的债务风险已经处于较为危险的水平。
由于中国家庭部门债务主要以房贷为主(占比在60%以上),而背负房贷的主要是城市家庭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家庭。
因此对于中国家庭部门而言,这种高负债家庭(债务收入比大于4)所占比重超过1/3。如果失业潮来临,这些高负债的家庭如何安好?
细思极恐,岁月静好?​​​​
【慷慨的“老大哥”,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戈尔巴乔夫在其回忆录中写到,苏联垮台前,民众生活艰辛,国家却大慷纳税人之慨,以巨资援助国外。苏联每年援助越南35亿,古巴49亿,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30亿;平均下来,苏联每天援助外国3500万美元(购买力约等于今天的2.6亿美元)……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缺乏透明公正的财政,巨额援助反而加剧了腐败和浪费,百姓几乎没享受到任何实惠。于是,苏联花费巨额资金,却收获了一片骂声。
       如此大规模的自残式外援,为何无法禁绝?因为,对外援助表面上是“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领袖的位置”,实际上却是主政官员捞取回扣、外逃资产的好机会。戈尔巴乔夫说:“我们的所有政策都不符合效率和民主,贪婪的特权阶层大发横财,其他人都变得穷困不堪……所有人都对国家失去了信心,苏联是被人民抛弃的……”
       像苏联这样“不惜一切代价”的争霸模式,究竟能走多远?苏联解体的前前后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苏联“全面失败”的命运,对后来者又有哪些深刻的启示?诚挚推荐“终结苏维埃的男人”——戈尔巴乔夫先生亲笔撰写的回忆录《孤独相伴》《苏联的命运》。两部书读懂苏联垮台的来龙去脉、苏俄的命运、乌托邦主义的未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7 06:23 , Processed in 0.0699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