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打败婚姻和爱情的,都是这件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23:5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一次,有位女性告诉我,她很鄙视他的爱人。


  我问她:


  “什么原因让你鄙视你的爱人,能不能告诉我一件具体的事?”


  她说,她家里经济条件非常有限,但儿子非常喜欢吃芒果,可是芒果很贵,所以舍不得多买,一次就买几个。


  他的爱人也非常喜欢吃芒果,每次儿子吃的时候,他都问儿子:“爸爸能不能咬一口?”


  儿子尽管不情愿,但迫于压力,都点点头。但每次爸爸咬过之后,孩子都是满眼的泪,因为爸爸咬过一口的芒果,基本一半都没了。


  我问她:“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


  她说:“意味着我找了一个自私自利,甚至连孩子都可以不顾,也不能自律的人。”


  “那你当初为什么嫁给他呢?”“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长得也帅,非常有才华。”


  我问这些特点变了吗。她想了想说没变。


  “那你现在发现他是个极端自私的人,准备离婚吗?”我问。


  她一脸诧异地看着我,显然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她说:“没准备。”


  我又问: “那你准备怀着对他的鄙视继续生活吗?”她陷入了迷茫。


  “你是否可以确定,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个时刻,你都把孩子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虽然你没有与孩子争咬芒果。”我问。


  她想了想,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也不是。”


  人常常给别人的行为上纲上线,却很少审视自己。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选择都是以自己舒服、自己爽为第一选择。对人的不满,也常常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


  -02-




  记得有一年,我到张家界旅游,看到公园里有很多猴子。


  当时,一只公猴和一只很可爱的小猴待在一起玩,我随身带了好多橘子,于是就故意朝小猴的方向扔了一个,正好扔到小猴前面。


  但小猴没拿,只是看着大公猴。只见大公猴大摇大摆地走到橘子面前,捡起来就开吃。


  我看了很不爽,心想,大公猴已经吃到橘子了,再给小猴扔一个吧。结果大公猴当仁不让地又拿了过去。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只母猴背上背着一只小猴,小猴在妈妈身上蹿上跳下的。我想,这当爹的不靠谱,当妈的也许会不一样。


  于是我给它也扔了一只橘子。谁知母猴一马当先,拿起剥开就吃;小猴来抢,母猴躲来躲去,只顾往自己嘴里塞。


  见状,我又扔了一只,结果母猴又一把抢过来,迅速把上只橘子藏在下颌处,开始剥这只橘子,边剥,边躲小猴,还不忘往嘴里塞,没有丝毫分享之意。


  这让我大为震惊,看来,在哺乳类动物的世界,当妈的也不太靠谱。


  分享这些信息的目的,并非想贬低人类,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和面对自己的各种属性。


  事实上,人在很多时候也就是披了人皮的猴子,非常自私自利、随心所欲、见异思迁。




  -03-




  我们常说,人很难经得起诱惑,当然,这里的人指的是动物性部分的人。比如,美味的食物对人有很大的诱惑,所以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而性的诱惑,对人是更大的挑战。


  在恋爱或婚姻中,频频出现的第三者和婚外情和性诱惑有很大关系,许多家庭因此破碎,也有很多人因此而轻生,或伤害他人而成为罪犯。


  性的本质,只区分雌雄。


  从物种延续的需求来说,配偶多多益善。所以,了解了人的动物性,也许就不会把发生的一切都当作爱与不爱或对自己的失败和否定来解读,而是看作人的“动物性发作”的表现。


  这样的理解,对有些人来说就会减轻痛苦的程度,避免悲剧的发生。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是不是也可以提高自己做人的修炼,收敛对自己动物性的放纵呢?


  “猴性”的另一个特点是:


  对自己在群体中是否被接纳以及在群体中的地位,非常在意和敏感,因为这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好好生存,自己的后代是否能够延续。


  所以,人对于别人怎么看自己,是否受人尊重,是否接纳自己,也非常非常敏感和在乎;当求而不得时,便感到非常痛苦。




  -04-




  请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动物的标准去理解和宽容他人。


  人性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临危不惧,先人后己;关怀爱护他人,遵守社会道德,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


  所以,用人性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人的动物性的行为举止,想不失望、不痛苦、不绝望都难。


  出路在哪儿?


  我们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动物属性,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动物的标准去理解和宽容他人。


  因为,我们每个人处在危机、情绪剧烈动荡、疲惫或想要满足自己急迫需求的时候,都可能蛇性大发、猴性大发。


  事实上,每个人都做过“蛇”,也做过“猴”。每个人都是“蛇、猴、人”的三面体,我们都没有自己想象和希望的完美。


  所以了解他人、放过他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人性的部分越来越多,动物性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可能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20:47 , Processed in 0.0590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