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灭国企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蔡慎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23:21: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月从4000元到破万,液化天然气价格涨疯了!


反垄断剑指民生才是国人之福   蔡慎坤
真正处于垄断地位的是无所不在攻城掠池的垄断国企央企。遗憾的是反垄断风暴并没有针对涉及民生的垄断性企业。何谓民生,就是涉及水、电、天燃气以及石油、电信、银行、医疗服务等大众民生领域,这些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垄断格局,加重了国人的负担,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也让国人没有更多的选择权。
针对外资的反垄断调查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不但偏离了反垄断的真正意义,其公正性也令海内外质疑。在民生领域,垄断企业除了涨价还是涨价,以至于中国的汽油价格远超过美国,中国的通信资费包括网络资费也高居世界前列,中国的银行业利用存贷款息差赚取了巨额的暴利,中国的医疗收费和服务也是不成正比。当这类垄断企业跻身世界100强前列时,国人是唯一的受害者。大凡这些民生领域,都被国企央企所垄断,这种利用行政权力人为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垄断,才是需要调查的对象。
在中国赚钱最多的这些涉及民生的垄断企业,挥金如土的也是这些垄断企业,在北京二环三环乃至长安街上的黄金地段,放眼望去,一幢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几乎全被这些垄断企业所囊括。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文曾坦言:中国国企占有绝对的垄断资源优势,包括资金、税收、人才、技术和市场等等,而对GDP的贡献率不足30%,解决了不到20%的就业,每年拿走的收入却占了全社会分配收入的60%以上。而国企的利润80%以上都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通、中移动、中电信等特大型垄断企业,却是不争的事实。
国企对民生的垄断由来已久,这些垄断企业靠行政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但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是官僚作派,除了靠涨价靠政策因素掠夺国民获取暴利之外,对国家和国民的贡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从上个世纪利改税特别是所得税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以后,国企就将巨额利润占为己有,成为内部分肥的私田,上百万亿元的国有资产早已变成少数人任意挥霍敛财的工具。国企的高管们均享有罕见的高工资、高奖金和高福利,不仅加剧了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其财大气粗的资本扩张方式,也彻底挤压了民企的生存发展空间。
如果扣除行政垄断所致的超额利润,国企对外宣称的庞大利润实际上是亏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国企成为打着为公众(国家)赚钱的旗号,运用国有资产为自身牟利的利益集团。所谓国有企业早就名实不符。国有企业已经被内部人控制了,
反垄断调查剑指向涉及民生领域的垄断企业才是国人之福,继续庇护垄断企业更是国人之祸!政府的职责是保证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充当裁判员让儿子下场踢球并确保儿子赢球,涉及民生的垄断企业的利润都来自对国人的盘剥和压榨,并不是垄断企业有什么创新举措,垄断企业必然是低效率的代名词,靠涨价维持的暴利破坏了市场公平法则,也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

涨价为何也要打着改革的旗号?蔡慎坤
增量气实现定价改革,这种所谓的中国天然气定价改革,实际上就是涨价,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诸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样的垄断企业。此前,电力企业和供水企业也借改革之名,一次又一次涨价,最终为垄断暴利买单的是所有国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之后,中国的改革脱离了原来的运行轨道。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这个国家在不知不觉中被既得利益集团所垄断、被绑架,连政治路径也被既得利益集团所把持或控制。中国的改革彻底背弃了改革初始的全民契约,变成了一种不受监督、不受制约、不需要全民共识的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双赢的格局。
这些年,央企国企靠行政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但在管理模式上仍是官僚作派,除了靠涨价靠政策敛财之外,对国家对出资人的回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以说,从上个世纪利改税特别是所得税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以后,央企国企就将巨额利润占为己有,成为内部分肥的私田,上百万亿的国有资产早已变成少数人掠夺敛财的工具。
特别是近些年垄断企业的涨价行为,发改委都是打着改革的旗号,让国人感触颇深也深受其害。从石油、燃气、电力、自来水、通讯、邮资、食盐等等,大凡涉及民生的领域基本上都让国人尝够了苦头。一名国资委官员曾坦言:央企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大概50%靠涨价!
垄断国企打着改革的旗号涨价由来己久,最狠的三桶油为了跟国际油价接轨,油品价格在过去十多年出现持续暴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己高于美国甚至台湾,而发改委和垄断企业仍一再宣称涨价还没有到位。
十年前启动的电力改革初衷也很美好,改革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成立区域电网并最终实现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形成市场化竞争的格局。然而事与愿违,原本计划进一步完成输配分开的国家电网公司,反而打着支持基础产业的旗号不断坐大,在金融、电信、矿业等多个领域扩张,并大力拓展海外业务,成为钳制电力市场化形成的巨无霸。连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前副主席邵秉仁也感慨:电力改革成了对上绑架政府,对下挤压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和消费者的游戏。
而历时更长的电信市场化改革,也只是变独家垄断为几家垄断,因而电信资费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几大通讯运营商完全垄断了国内市场,因而中国的通讯资费远高于欧美等国乃至周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垄断国企的改革刻不容缓!但改革不能成为涨价的借口。垄断国企每年巨额的利润并没有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福利,只是成为少数权贵分肥的私田和敛财的工具。国企高管享有高工资、高奖金和高福利,加剧了全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公,而垄断国企财大气粗的产能扩张、资本扩张,严重挤压了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所谓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全球最赚钱的通讯公司、全球最大的石化企业,对于全体国人来说,除了垄断形成的涨价风潮以及被掠夺之外,几乎没有给最大的股东任何正常的回报。就连社会上普遍提议的大幅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用于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也遭到国企的反对。至于规范国企高管薪酬待遇政策,更是遭到了国企高管的强烈反对,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


消灭国企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蔡慎坤
任志强先生曾在一个论坛上说:我个人觉得应该把国有企业都消灭掉,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任志强先生的话有没有道理?稍稍了解中国国企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要想走向持续繁荣发展的道路,首先就应该消灭国有企业。
天下国企一家亲: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官僚作派是国企的通病。只要没有垄断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优势,国企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任何竞争力。
国有企业对老百姓最大的危害是靠垄断来掠夺和敛财,而为之付出代价的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
以石油天燃气为例:中国的石油天燃气由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所垄断,近些年,这几家企业动辄投资数百亿上千亿,许多投资甚至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如果不是因为周永康、蒋洁敏等高官倒台,这些幕后的贪腐外界根本无法知道。为国企贪腐买单的是享受高油价的老百姓,
再以电价为例,当初为了修建三峡大坝向老百姓征收水电基金,政府曾承诺,一旦三峡大坝发电,老百姓即可享受每度八分钱的电价,如今,不知道有谁享受过这样的电价?而按2013年全国用电量初步估算,仅所谓电价附加费一年就被国企抽走了2000多亿,近年煤炭价格上涨,几大电力公司和电网联手向发改委施压,结果是电价涨上去了,还在全国实行阶梯电价,让国企在抑制消费的同时又牟取了暴利。
再以电信业为例,十多年前的陈氏兄弟案大概还有人记得。当时国内国际电话通讯费非常昂贵(现在也很贵),而福建的陈氏兄弟引入IP电话,为老百姓提供价格低廉的国际电话服务,结果因为抢走国企的生意,陈氏兄弟被抄家没收财产,连人也被关进了监狱。而这样的故事背后,就是中国老百姓不得不承受远高于美国、香港这些地方的电信资费。
如今,在首都北京二环三环的黄金地段,放眼望去,一幢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几乎全被国有企业所囊括。也许有人会纳闷: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坐拥如此奢华显赫庞大的办公楼群?是为了炫耀实力还是钱多得花不出去?结论当然是钱不是自己的该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了,有些国企领导的办公室,面积从几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不等,除了会客室卧室甚至还有桑拿按摩室等等,这样的办公环境和舒适条件,世界上任何一家知名企业恐怕都望尘莫及!


反垄断,就是维护公平与与和谐  阎雨
与民争富与国有垄断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国家经济运行中起主导地位是仍是一些垄断行业的企业。在我国,居于垄断地位的行业,普遍认为是电信、铁路、邮电、电力、公交、航空、金融。我国垄断行业几乎全是行政性垄断。中国企业500强企业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电力、通讯等传统垄断行业,显示中国企业不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世界产业发展趋势。
越多的特权垄断的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就越没有希望。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资产利润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大企业资产利润率的1/10~1/100
垄断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着严重的破坏,这是微观经济学早已证明的简单道理。因为在垄断条件下,难以展开充分竞争,垄断者可以凭借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来获得暴利,而不必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增加利润。所以,在垄断条件下,很难保证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凭借国家政策优惠和石油开采权炼制权的垄断,获得巨大的不公平的利益。亏本了,国家就给补贴100亿元,挣钱的时候是企业,陪了钱算国家的。
建立竞争机制,打破垄断
反垄断法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国家的权力,对于企业行为的监督及企业垄断力量滥用的禁止,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和经济发展的有序,是对自由竞争的保护,也是对于竞争背后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民主、效率这些重要价值的肯定。早在1890年,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谢尔曼就指出:我们受不了专制政治的国王,也不能允许控制生产、运输、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国王。美国就此颁布了《谢尔曼法》,继美国之后,日本、德国等都相继出台了类似的反垄断法。
  在美国,它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在德国更是被尊为经济宪法,在日本则是经济法的核心
公民参与是打破垄断的基础
垄断企业集企业的经营权与行业管理权于一身,致使该行业的行政权力膨胀极为突出,公私权力融为一体也必然引发了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牺牲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也就再所难免。
公民参与规制的积极性较低,最终造成社会保护机制的缺位。我国的公民社会尚未形成,而传统政治国家理论却根深蒂固,个人利益被忽视以至于个人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6 02:29 , Processed in 0.0706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