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邦董事长兼CEO:华人在外企发展并不存在晋升天花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3:1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易财经

昨日(6月6日)下午,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 《从教育到就业:设计有效的体制》分论坛上,杜邦公司董事长兼CEO柯爱伦、真格基金主管合伙人徐小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等商业精英对就业问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柯爱伦,就像是一位商界女侠,给杜邦这家世界巨头增加了不少活力。她认为,华人在外企不存在晋升的“天花板”,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只要不断学习,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柯爱伦还刚刚当选为新一任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

  停止学习意味着停止生长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到世界500强公司就业,他们在这些跨国公司的晋升空间大吗?是否有所谓的“天花板”?

  “不存在晋升的天花板。不管在哪个国家接受的教育,哪个学校拿到的学位,都不要停止学习。我也是每天都在学习。拿到一个知名学校的学位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柯爱伦表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也就意味着停止了生长。

  “我们公司很多员工在中国工作时有很好的表现。”柯爱伦表示,杜邦公司现在的首席技术官,他之前就在中国工作工作过,而且表现非常出色。杜邦的全球技术如何满足中国的需求,他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使得杜邦在中国的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觉得来到中国最好的事就是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发现新的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我们会见到很多老朋友,还可以见到很多新朋友。和他们的对话,也是让我更好地了解世界的一个方法,在中国生活的时间、工作的时间也就让我更了解了中国的市场。”柯爱伦表示。

  柯爱伦透露,杜邦公司在全世界有6.7万名员工,在中国有7000名员工。

  此外,柯爱伦还透露了杜邦的招聘标准,“我们现在不希望招一个在同一岗位上干一辈子的 “螺丝钉”,而是去寻找在公司不同部门,不同国家都能胜任的复合型人才。”

  柯爱伦还透露,杜邦现在计划在西部设立创新中心。据柯爱伦介绍,杜邦去年在成都设立分公司,与四川大学签署了科研合作协议。她表示:“改变是永恒的,我认为创新可以推动变革。”

  打破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

  “50%的年轻人都说,没有为就业做好准备。”麦肯锡的一位高管表示,经过他们调研,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如何才能把人才从教育机构成功地输送到就业市场?如何让年轻人保持活力与创造力?

  柯爱伦表示,应该更加注意早期教育,尤其是社会技能的培训。此外,上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学位,更重要的是学到实际的技能。

  麦肯锡的一位高管认为,社会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中国目前正在加速城镇化,通过城镇化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在城市受到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变教育的结构。同时也可以推广在线学习。

  在徐小平看来,中国大学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这样就可以缓解结构性的就业难题。

  “要打破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让年轻人畅所欲言。”柯爱伦表示,前段时间,公司的四位高管在北京与亚太区的20名年轻管理者进行畅谈。他们畅所欲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思路与想法。

  “企业需要一种开放的文化,千万不要给年轻人设置一些障碍与局限。”柯爱伦表示。“现在大多数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高,我们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尽量让他们到不同的部门锻炼。”

  “我们提倡的企业文化是,如果任何员工有不同的看法,一定要提出来。”麦肯锡的上述高管表示。

  徐小平表示,现在很多中国人做到了跨国公司最高层的地位,在他看来,教育、语言、跨文化沟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2 15:52 , Processed in 0.0396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