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撒切尔经济学”不成功 新保守主义遭拷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6:4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入市场经济、造福世界最成功的人是谁?不是撒切尔,不是里根,而是邓小平。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周一逝世后,有英国媒体如是评价。撒切尔打破了二战后欧美对“凯恩斯主义”的愚忠,与美国总统里根开创了新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扭转了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颓势;但这种新保守主义的经济学,并没有带给英国经济真正的“奇迹”,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可怕的危机“轮回”。

从婴儿车上看到繁忙的交通,这一愉快的记忆促成了她最早的“开放”观念;在阅读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前,她已通过父亲杂货店的生意了解到自由市场到底是什么。从1979至1990年,她一手改变了英国的“欧洲病夫”形象,打破了英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积极践行自由开放、小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与此同时,她关闭国企、打压工会,注重“过程公平”而非“结果公平”,导致贫富分化、社会分裂;对金融业过于松绑,也被认为是新世纪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她还反对欧洲一体化。她卸任前后的1990-1991年,英国再次陷入经济衰退,“撒切尔经济学”并不成功,进入新世纪,这种新保守主义的经济学也遭遇严肃拷问。

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世界最强大国家之后,英国便呈衰退之势。二战后,由于战后凯尔斯主义和福利社会的兴起,大政府、高福利、高税收成为西欧国家常态,奠定了二战后的繁荣。但伴随而来的,比如工会地位高,频繁的罢工和示威令社会几乎瘫痪,政府被逼就范一方面减少了社会矛盾和贫富差异,另一方面导致自身负担沉重,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1973年石油危机的打击,英国濒临成为首个破产的工业化国家。终于在1978至1979年的那个冬天,在一场全国性大罢工后,撒切尔带领保守党登上英国政治权力的中央。

撒切尔上台后,就对公用事业、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化,关闭从煤矿到钢厂等亏损国企,让政府尽可能的退出市场,通过弱化国家作用和提升市场自由度来修复国家财政。她强烈反对那些“我遇到问题了,政府有职责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观念,甚至在她看来,“根本就不存在(社会)这样一个东西”,人民最先依赖的还应该是他们自己。撒切尔认为,“政府本身并没有钱,只有纳税人的钱”,因此必须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公共支出。她将改革的大刀砍向了政府、工会、国企这样低效无能的组织。这让人想起了1970年,撒切尔还是教育大臣任上时,她结束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免费牛奶的做法,被冠以“抢牛奶的撒切尔”绰号。当了首相的撒切尔剥夺了英国人太多。

“要是不甘心就努力奋斗”,撒切尔告诉每一个英国人。这位叱咤世界风云的铁娘子曾有一句名言——“你不能跟市场作对”,这也被认为是撒切尔主义的精髓,和里根的“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这句名言异曲同工。当时的庞大国有经济和工会等利益集团,每个人都觊觎多分得一杯羹、而非为这个国家贡献一份力,不仅在英国,在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均存在该难题。撒切尔认为,必须打破政府和工会等对经济自由的种种监管和束缚,政府应该成为规则制定者、秩序维护者,让个体迸发自由与创造力,并通过货币政策维持物价稳定。

与此同时,改革的“代价”也是痛苦的。减少公共开支和借贷,大规模的私有化和关闭国有工厂、矿山,再加上奉行货币主义以打压通胀,在撒切尔任首相的前两个自然年,英国经济缩水3.5%,失业人数增加了一百万,直到80年代中期,英国总失业人数一直在三百万左右。此外,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加上种族关系紧张还导致社会动荡加剧,福利社会的终结和自由主义还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的分裂。撒切尔也因此被反对者批评为“冷酷无情的冷血女人”。即便如此,撒切尔仍坚决回应:“我要对那些正屏气凝神,等待着传媒所讲的‘180度掉头’成真的人说---如果你要掉头便由你,但本小姐绝不掉头。”

撒切尔还与工会展开了较量,以疏通僵化、懒惰的劳动力市场。最著名的就是,1984年英国煤矿工人的劳资纠纷和大罢工。当时,举行罢工的煤矿工人和撒切尔之间因此产生了长时间对峙,让英国一度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但撒切尔强势回应,那些站在路中间的人面临被双向车流撞到的危险。她还常说,我不是为了被人们喜欢才当首相的。那年10月,煤矿工人罢工之际,爱尔兰共和军在布莱顿保守党会议的举办地安放炸弹,试图暗杀撒切尔。撒切尔没有妥协,这也几乎摧毁了在英国非常活跃的工会,此后数年再无大规模的罢工。而即便二战后的邱吉尔,上世纪50年代也曾屈从工会的压力而同意提高工资。

在撒切尔夫人掌权的10年中,经济年均增幅为2.46%,高于动荡的70年代,但仍低于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即使是在撒切尔时代的最巅峰,英国经济的增长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仅仅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的一个季度中出现了2%以上的年化增长率。而在此期间,失业率是有爆炸性的增长。1990年她卸任时的失业率为7.5%,甚至高于她1979年上台时那个季度的5.3%,直到她辞职之后9年,失业率才重新回到6%以下。另外,虽然她的政府将年度通胀水平从70年代的两位数降了下来,但主要是财政支出减少推动,而只有在90年代,通胀才真正得到控制。

撒切尔还放松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将交易从大厅转到电子屏幕上,并取消了准入门槛,引入了世界各地的银行家和企业,帮助伦敦从一个日渐过时的金融中心变成了华尔街的竞争对手。在传统工业和制造业渐趋没落后,金融业成为英国不多的一抹亮色。但也正是金融业的疏于监管和贪婪,过度的自由主义,成为07/08年大规模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至今这场危机导致欧美银行业风声鹤唳,政府救助银行业导致债务高企,产业空心化的后果是,在金融虚拟泡沫破灭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欧洲债务危机与银行业危机、经济衰退进入恶性循环,英国还面临痛苦的财政紧缩、严重的不平等、顽固的地区失衡等难题。

在政治领域的新保守主义,促成了撒切尔在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以撒切尔和里根为代表的新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开创,暂时克服了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导致的经济滞涨局面,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小阳春”。英美这种崇尚自由主义和市场化的观念和实践,也带给西方甚至东欧、前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很多“营养”,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此后的全球化,也具有不小的意义。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过于自由化、无政府主义导致的贪婪、贫富分化、社会割裂等问题。

纠结于“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本身就是一种误导,而纵观西方国家历史,就是在二者之间不断的摇摆,不断的步入两个极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不能教条式的照搬,而是要灵活借用。比如,如何减低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扰、更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国有企业和经济效率、减税以刺激经济、支持自由贸易等,可以取其精华。但在对国有经济的私有化问题,虽然有改革并提升其效率的必要性,但激进、不负责任的私有化,只会损及发展中国家来之不易的竞争力,重要产业被外资绑架,甚至国有资产快速流失;政府若只关注经济效率、不关注公平,不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关注底层群体,不引导形成合理的人群结构,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分裂,不仅影响稳定、更影响长期经济前景;在金融领域,更是不可能被所谓“自由化”冲昏头脑,被发达国家的金融大鳄“洗劫”,而是要一步一步来;还有在工会和劳动者保护上,发展中国家要做的更多,跟发达国家截然相反。这些对中国也颇有借鉴或警示意义。

最后要补充的是,撒切尔为发起欧洲单一市场计划做出过贡献,将此视为输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尝试,欧洲过去几十年的总体繁荣部分也得益于此;但是她又惧怕欧洲一体化进程、坚定反对单一货币,担忧英国失去货币主导权、欧盟成为另一个“大政府”。虽然在不少人看来,撒切尔避免了英国沦为欧元区又一“欧猪”、甚至重演1977年向IMF求救的丑事,但英国经济同样受欧债危机打压严重;而以英国为典型,欧洲的不团结正在蚕食全世界对欧洲的最后一点点信任,欧洲一体化正遭遇史无前例的危机。

在撒切尔推出“人头税”后引发保守党内部出现裂痕后,最终撒切尔因高调地与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唱反调、拒绝支持扩大欧共体的权力,被迫下台,结束其长达11年的首相生涯。2013年4月8日,撒切尔结束了87年的人生旅程,在全球一阵惋惜、追思其传奇一生之际,英国街头出现一群群“庆祝撒切尔离世”的人群;一位70岁的老矿工称,对撒切尔的所作所为怀有“痛苦回忆”。在爆发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机后,欧美国家都实施了大规模政府救助行动,一些政府刺激经济的行动史上罕见,“政府之手”又开始活跃起来,撒切尔和里根的新自由主义近乎被抛弃,资本主义要再次陷入历史的轮回?




(常鸣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8 01:27 , Processed in 0.0560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