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前日本:崛起的帝国(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20:5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06月17日14:13

在大清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邻邦日本也开启了一场学习西方之路。维新人士以“富国
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理念,将一个被迫与西方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日
本从被殖民的边缘拉回来,走上富强之路。【战前大清请点击:没落的王朝】



【开国门倒幕运动】美国人向幕府将军提出了一个难题:是开国还是开战?掌握大权的
幕府将军将难题推给孝明天皇,又将美国总统国书发给各大名。这项破天荒的“民主”
创举,使原本沉默的天皇及其朝臣、大名、藩士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从此埋下了幕府死
亡的导火线。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
1853年,对日本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率领4艘军舰来到日
本。美国人向幕府将军提出了一个难题:是开国,还是开战?图为在神奈川的美国军舰。



“黑船事件”以《日美亲善条约》告终,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英
、俄、荷相继效仿。此时的日本,对西洋的认识水平与大清不相上下。一些带刀的武士
和浪人认为幕府卖国,开始各种暗杀行动,将一些幕府大佬们杀害。图为1860年代的日
本武士。



这些武士中有很多维新志士,他们起初坚守“攘夷”政策,之后开始把日本引向一条以
天皇为中心的统一之路。到1867年1月,德川幕府两次征长战争均以失败告终。1868年
,长州藩和萨摩藩联合,击败了德川幕府军。图为德川幕府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败走
江户。



【留洋路维新三杰决裂】岩仓使节团出使欧美,考察各国宪政和经济产业状况,他们回
国后发现,留守的西乡隆盛没有遵守之前的约定,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山县有朋的征兵
令引发了维新三杰的决裂,大久保、西乡和木户各唱各的戏。西乡隆盛后来出任叛军首
领,在西南战争中战死。



1868年,睦仁举行即位大典。9月8日,改元明治,从此,日本进入明治时代。明治政府
进行了各种改革尝试,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
明开化。图中左为年轻时穿传统服饰的睦仁,右为维新后穿军装的天皇。



经过“版籍奉还”之后,明治政府集政、军、财权于一身。1871年12月,以岩仓具视为
特命全权大使,以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副使的约100名成员前往欧美考
察。图为岩仓考察团成员,由左至右木户孝允、山口尚芳、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大久
保利通。



考察团成员各有分工,岩仓考察帝室制度,木户考察宪政,大久保考察各国产业发展状
况。使团出发前,和留守的西乡隆盛约定“国内重大改革要等使节团回国后进行”。但
是,留守派违约了。维新三杰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刻。图为维新三杰,从左至右:西乡隆
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西乡的治国理念是以“强兵”带动“富国”,主张征韩,木户认为首要解决的是“立宪
”,大久保主张“殖产兴业”,先富国再强兵。1877年,西乡在萨摩士族的拥立下出任
叛军首领,后战死。同年,木户病逝。1878年,大久保也遇刺身亡。图为1877年西南战
争中的熊本城之战。



【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是维新三杰之一大久保利通的主张,由政府主导发展工商业,先
“富国”再“强兵”。大久保、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构成“殖产兴业”三驾马车。



大久保冷血,号称“东洋俾斯麦”,但是他为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被称为“
明治维新的总设计师”。大久保在英国被漫天的工业化盛况所震慑,他认为同为岛国的
日本经济应该以英国为师。图为1875年,东京到横滨之间的蒸汽机车。



1888年,东京吾妻桥上的繁华景象。作者:Inoue Tankei



1877年,东京通运会社的蒸汽船只。作者:UtagawaShigekiyo



1889年,东京江户桥邮局风景。作者:Kobayashi Ikuhide



在大久保利通的倡导下,从1877年开始,日多年举办劝业博览会,一共举办了6次,主
要展示和销售机械,美术工艺品等。图为1877年第一次国内劝业博览会上,女工利用机
械制丝图。作者:UtagawaKuniakiII



1881年,第二次劝业博览会景象。作者:Toyohara Chikanobu



2014年06月17日17:49

【文明开化】伴随着西洋舞会和游园会的举办,上流社会改穿洋服、学跳舞、喝洋酒。
外务卿井上馨提出把日本变成“欧化新帝国”,伊藤博文甚至在出德时改信基督教。



从维新政权建立起,欧化风潮就开始浸染日本社会。1883年,在日本外务卿井上馨的指
导下,英国建筑师在东京日比谷公园附近建起二层洋楼,取名“鹿鸣馆”,作为上流社
会和西方人士的社交场所。图为1880年代鹿鸣馆内景象。作者:Chikanobu



明治政府主张全民教育,在全日本推行初等教育,提高国民的识字率和计算能力。甲午
战争时期的明治军队,已经形成了一支拥有基础文化的武装力量。图为明治时代小学生
必须人人掌握的珠算教育。

供图:《清日战争》



女子教育亦在全民教育范畴之内。全国男女平均识字率达73%,其中女子约为50%。图为
女子上课场景。

供图:《清日战争》



2014年06月17日17:56

【明治宪法】1889年,伊藤博文起草的宪法以“钦定”形式正式发布。尽管明治宪法是
“最低标准”的宪法,但日本就此走上世界强国之路。



大久保死后,伊藤博文出任内务卿。大久保还有一个传人是大藏卿大隈重信。大隈早在
1881年就向天皇提交了“宪政意见书”,遭到岩仓具视和伊藤的反对。不久大隈被罢免
。同时天皇发布了预定于1890年开设国会的诏书。伊藤博文负责起草宪法。图左为大隈
重信,图右为伊藤博文。



1882年,伊藤博文赴欧洲考察宪法,他面临最棘手的难题是,如何定位天皇的政治地位
和创建自由民权运动所要求的国会。他主要向德国学习。伊藤说:君权三分民权七分为
立宪,我民权三分君权七分亦为立宪。1889年2月11日,宪法以“钦定”的形式正式发
布。图为宪法发布仪式。



明治宪法是“最低标准”的宪法,但日本却是亚洲第一个宪政国家。宪法规定,军部大
权不受政府、议会限制和监督。明治末期以后,军部势力恶性膨胀,成为一股强大的政
治势力凌驾于政府和议会之上。图为“大日本帝国议会之图”。作者:吉田义松



【强兵之陆军】甲午战前,陆军已经发展到六个师团和一个近卫师团的规模,总人数12
万多,集兵站、通信、卫生、情报为一体,形成近代作战体系。



在“宪政”、“富国”之外,明治维新的另一理念是“强兵”。“强兵”也是维新三杰
之一西乡隆盛的治国理念。日本传统认为天皇理应不涉沙场,但明治天皇即位后,不但
检阅部队,更在沙场上策马驰骋。图为1887年,明治天皇阅兵图。作者:
ToyoharaChikanobu



1882年1月4日,天皇向陆海军人下赐《军人敕谕》。根据君主立宪制原则,明确天皇是
日本陆海军的最高统帅地位。宣扬“忠节”、“礼义”、“武勇”、“信义”、“质素
”的五德宗旨,提出了以传统武士道精神与维新理念结合的新思想,为日本军国主义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明治维新倡导在“全民皆军”的建军方针,提出了男性国民不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
都有为国服兵役的义务。1873年,日本首次发布征兵令,兵役制度成为强大国家军队的
支柱。图为1890年,陆海军演习图。作者:ToyoharaChikanobu



同时,1873年,日本开始实施屯田制度。屯田是指在和平时期,驻扎在偏远地区,担任
开垦和警备的部队。屯田兵制度,是国家战争储备的重要一环,希望培养一支技能守卫
开拓边疆,又能训练作战的部队。图为明治时期屯田图。

供图:《清日战争》



1883年,大阪炮兵工厂聘请意大利技术顾问指导完成了国产青铜铸造炮第一炮。1886年
陆续装备陆军野战部队。图中大阪炮兵工厂生产的7.5厘米口径的山野炮身,俗称“七
厘山炮”。

供图:《日清战争》



1889年,日本陆军提出炮兵是战场“朱兵”的概念。大阪炮兵工厂拥有数千名工人,厂
方制定各种规章,强化企业管理,向战斗部队提供了大量国产近代化优质炮械。图为厂
内车床车间的作业场面。



日军七厘山炮炮架早期采用木质,1887年改制后,炮架改为钢架。新式炮架强度、重量
皆有所增加。七厘山炮的驮马从定员三匹增加至四匹,分载炮身、炮架、炮车、器具箱
、弹药箱。图为日清战争中,炮手在为驮马装载,单匹驮马负荷的炮身和洗杆,重量约
100公斤。



明治军队编制中的“军夫”是一支与正规军人不同的集团,日军军夫的雇用采取军民契
约承包制,承包业者协助各兵站包揽战时需求的马匹征集、物资调集、被服供给、武器
和伤亡士兵的搬运、军夫管理等复杂业务。恶劣地理条件下,军夫取代驮马队,靠人力
完成输送业务。



1885年,日本陆军聘请德国军事顾问梅克鲁少佐担任陆军大学教官。梅克鲁的教学引入
“兵站”的概念。兵站是军队后勤补给系统,是负责向前线作战部队投送物资的组织体
系。图为日后甲午战争中鸭绿江战线的日军兵站。图中木桶内是大酱等食物调料。

供图:华辰影像



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朝鲜战事风声鹤唳,日军未经朝鲜政府许可,在京城和釜山间强行
架设军用电线,电线全长385公里。图为外国记者笔下的日军在架设电线。在记者笔下
,身材高大、带有洋人面孔的是日本兵,头戴高帽观看的是朝鲜人,与当时实际的衣冠
相貌完全不符。



日本间谍长期以来一直在大清内部活动,他们以各种身份搜集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
情报。这种行为最初没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视。图为日本驻天津公使馆谍报中心收集了间
谍提供的大量军事情报,内容是清军派赴朝鲜牙山的作战部队、兵员数量、前往地点、
装备状况的详细情报。



日本建设了优良外港,位于广岛宇品港就是其中之一。甲午战争开始时,从广岛火车站
至宇品港铺设了军用线路,成为国内向海外输送兵员和物资的重要港口。广岛市宇品港
之图描绘了战时港湾忙碌的场景。



【强兵之海军】庞大的海军军费预算远远超出日本政府的财政能力。明治天皇率先从宫
中经费中下赐御内帑币,支援国家海防。甲午战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炮舰数28艘,水
雷艇24艘,总吨位59106吨。



日本系岛国,建设强大的海防成为明治政府政治、军事发展的既定方针。庞大的海军军
费预算远远超出日本政府的财政能力。明治天皇率先从宫中经费中下赐御内帑币,支援
国家海防。全国有志者纷纷响应跟随,总计捐献海防金230万日圆。图为日本海军旗舰
松岛。



1887年到1892年,全国各要塞装备火炮212门,两门从外国购入,其余全部是大阪炮兵
厂用献纳金制造的。主力战舰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装甲巡洋舰,原是北洋水
师订购,后因海军军费不足被迫放弃。日本政府动员全国官民一切力量募捐,终于购得
此舰。图为吉野舰。



日清开战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炮舰数28艘,吨位57631吨;水雷艇24艘,吨位1475吨
,合计舰艇52艘,总吨位数59106吨。图为高千穗号巡洋舰。



1875年5月,日本“云扬号”等三艘舰船侵入朝鲜釜山港,9月,“云扬号”独自进入江
华岛测量海图,遭到江华守军开炮攻击。云扬号还击。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
条约》。日本从朝鲜获得开港通商和免税特权,并拥有领事裁判权。图为云扬号在江华
岛。



1882年,日本派1000名警卫驻扎朝鲜,清政府也增调3000兵开进。朝鲜像楔子一样夹在
中俄日之间。为防止俄国对朝鲜的控制,日本认为有必要在朝鲜设立据点,它需要找到
一个合适的理由打击大清的军事力量。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图为日本“高千穗”舰上水
兵。

供图:华辰影像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3 03:11 , Processed in 0.0422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