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010雷达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1:3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010雷达简介

我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研制的7010型相控阵超远程导弹预警雷达,其平面阵列天线宽达40米,高20米。电子部14所的110超远程跟踪雷达雷达在77年装备,可以探测2000公里距离的空间目标。7010超远程预警雷达采用固定平面阵天线,77年试制成功,搜索距离3000公里。两部雷达对“天空实验室”与“宇宙-1401”陨落过程进行跟踪与落点预报。

为对外空目标进行编目和战略预警实验,1970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研制超远程预警雷达,并命名为7010雷达。7010雷达的发射机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调管,总峰值功率为10兆瓦,平均功率为200千瓦,电扫描天线阵面为20米X40米,馈电单元8976个,在方位 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内进行边搜索边跟踪,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配备了大中小型计算机对全站实时控制,处理和计算。采用了脉冲压缩,反副瓣,变极化等反干扰措施,对一些关键器件,分机采用双工冗余技术,配有全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和故障显示系统。

1972 年开始小面阵天线设备的安装架设和联调。雷达设置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庆25周年前夕,观察到外空目标。

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1977年以后7010雷达多次完成中国导弹,卫星观测任务。对1979年美国天空实验室陨落和1983年苏联宇宙1402号核动力残骸的陨落,进行了连续跟踪,并准确预报出陨落时间和地点,引起世界各国关注。他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雷`达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

我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研制的7010型相控阵超远程导弹预警雷达,其平面阵列天线宽达40米,高20米。 “640工程”始末中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与反卫星战计划在时间上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六十年代的“640工程”,包括全国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作战系统;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的“863计划”,主要进行基础技术的可行性论证与技术储备;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面对美国的TMD与NMD的威胁,主要进行对抗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可行性论证与方案规划。

1963年12月,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中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主张。从64年到66年,军方和国防科工委系统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反导计划。毛泽东说:“(导弹防御计划)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提出中国的NMD(国家导弹防御),还说了由于研制核潜艇而令人熟悉的“一万年”。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决心。然而,当时中国大陆的国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国家刚刚从三年困难时期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萧条,人心不稳,一个原子弹工程就用掉200多亿人民币,国家的资源配置捉襟见肘。

在这种背景下还要上耗资比原子弹更高出许多的反导工程无异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能提出这样的设想还是令人佩服的。就像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美国人现在对他还是推崇备至。

1967年1月,中国在军方和科研系统内部召开“640工程”会议,确定了五个分系统代号、各研究单位的分工、系统的研制规划等,并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会上提出计划在73年到75年左右开始实弹试验。

1964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二院已于1964年初开始着手组织前期准备工作,并于1970年开始进行反卫星计划论证。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后,中国开始全民进入准战争状态。除了挖洞之外,反弹道导弹计划变得急迫了。为了尽快投入使用,中国首先进行“反击二号”反导弹系统的低层拦截试验。71年10月到72年4月,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1:5模型弹的试验,其中五次成功。该计划在1973年被中止。1974年5月到6月,七机部与二院召开“反击三号”反导弹系统高层拦截计划论证会。“反击三号”计划于1977年中止。

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已经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计划与“反击一号”反导系统的总体设计与部分设备研制试验,并全部获得成功。军方根据反导弹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区方案设想”。1978年8月到9月,中国两次进行了“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的模型弹试射。

1980年3月,“反卫一号”停止研制,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下令中止了整个640计划。同反击系列的反导弹拦截弹相比,640工程的战略预警雷达系统发展比较顺利。该雷达系统包括7010相控雷达和110单脉冲跟踪雷达。其中,7010雷达于70年5月开始研制,72年部分实验安装,74年投入使用,76年开始全面安装,77年全部完成。该雷达可以连续跟踪十批以上目标。110雷达于66年开始研制,77交付使用。

1964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有特殊贡献的著名科学家时,针对世界核大国对中国实行的核威胁政策,对众人讲到:“有矛就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当时毛所指的正是我国的“反弹道导弹工程”,代号640。其中,观测站南至海南岛,西至新疆喀什,东至山东胶东。指挥中心是位于渭南的 “28号”基地。28基地既是整个地面观测系统的指挥中枢,也是配备最完整
的观测站,原为导弹试验基地,其设施包括前置遥测站、回收站、活动观测站。

一期工程建成的6个观测站有喀什天山站、南宁桂江站、昆明滇池站、海南南岛站、胶东渤海站、湖南湘西站,后又增设代号“秦岭”的控制计算站、代号“长江”的回收测量站、代号“前哨”的第一活动站、代号“黄河”的第二活动站和代号“长城”的长春站。

导弹跟踪和发射需要若干个观测站协同测控,这就需要极其精密的时统系统来统一时间基准。当时为把这种代号“930”的时统设备安全运回基地,成都军区派了一个连的解放军沿途压运,持有国防部特殊通行证,任何人滋事滞阻,格杀勿论。观测网中既有光电观测仪,也有各式雷达。其中,为640工程专门部署了两部堪称中国之最的雷达,即7010大型相控雷达和110远程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二者都是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产品。 1981年7月18日,7010雷达站接到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敏参谋长的电话,要求对19日苏联向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进行跟踪。7010连续开机11天,于19日和28日两次观测到该运载火箭,及时预报了发射点和落点经纬度、预警时间和射程。从测量数据分析,这两枚导弹是苏联未公布的多弹头试验项目,采用低弹道形式发射,目的显然是为了测试分导弹头的导引精度。从事后其它管道获得的信息证明,7010的观测是正确的。当时,这些预警雷达部队都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当地的老百姓知道这里有一支解放军驻军,却从来不和地方上的人来往,也不像其它解放军部队那样喜欢搞“军民共建”之类的活动,甚至连这支部队是哪个军种的也闹不清楚,只看见基地内的那座巨大无比的球形雷达天线罩,于是当地人就把这支神秘的部队称为“大球部队”。

1983年1月12日,“大球部队”接获上级指示,要求观测并拦截正危险地向地球坠落的苏联1402号核动力卫星。本来110雷达是当时我国发射功率最大,作用距离最远的大型雷达之一。1980年5月,它在两发东风五型洲际导弹全程试验中,分别获得了X16秒和 X96秒的跟踪测量数据,最远跟踪距离达3000公里。在反击一号反弹道导弹试验中,弹体离架仅10秒钟就被它紧紧抓住,并稳定跟踪,迅速预报落点,为火箭、反导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苏方不公布卫星的轨道参数,雷达转动的巨大天线,连续工作4个半小时,仍如大海捞针,一无所获。直到第3天,昆明站才跟踪上了目标,并向沾益站进行了及时通报。根据通报中的轨道参数,18日和19日沾益两次开机连续捕捉到了目标,并判明是三个目标,列为1402A,1402B,1402C。1月22日,张敏参谋长致电该站询问该枚苏联侦察卫星的陨落时间和地点。中央当时已电令全国X个拦截阵地,万一这枚卫星落入我人口稠密地区,务必在其陨落前将其拦截、击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天正午,沾益站通过BX-10微机的解算,得出了1402A的陨落时间为1月24日4时至8时之间,并将这一预测上报了科工委。 1月24日5时,沾益站又报出该星体再入大气层的准确时间为24日6时30分,地点为东经67.9度,北纬1.1度,不会落入中国境内!这下军委领导才放了心。1402号卫星实际陨落的时间比沾益站的预报提前了仅9分钟,位移误差为3400公里。

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预报时间较准,比实际时间仅差1分,但位移误差上万公里,比中国的预报范围大了3倍!这说明中国雷达预警能力在当时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该监测网负责的我国返回式卫星,也取得了15次发射14次成功回收的佳绩。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22:19 , Processed in 0.0520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