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维克多・雨果一部《巴黎圣母院》和据此拍成的电影,使巴黎圣母院大教堂蜚声世界,成为了全世界旅游者的圣地。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游客们总是排着长队,静静地等待进入教堂内部参观。参观是免费的,由右侧门进入,左侧门出来,做弥撒的人们则由正门进出。教堂周围还保留着过去的样子,时间似乎在此凝固了。“这座由石头构成的交响乐”仿佛还在诉说着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埃斯米拉达凄美的爱情故事;外表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敲响的钟声,也在时时唤醒着人们内心的正义和美好。整修过的教堂立面高耸入云,雕塑层次丰富精美。并列的两座钟楼如山一般,俯瞰大地,见证了巴黎的发展和成长,也见证了人类的种种的伟大和丑陋。 在市中心,卢浮宫南侧,西岱岛将塞纳河一分为二,巴黎圣母院就位于西岱岛上。巴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以圣母院大教堂为中心,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巴黎到各地的距离,就是以巴黎圣母院为零起点进行测量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在法国享有十分尊崇的地位,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大主教教堂。圣女贞德在此平反,拿破仑在此加冕为法国皇帝,戴高乐的葬礼在此举行。 这天有点小雨,云层低垂,仿佛上帝携云而至。正好是周日,人们在做弥撒。游客由右侧门徐徐进入,高大的一排柱子首先扑面而来,神秘而庄重的祭坛位于深远的大厅尽处。光线透过五彩斑斓的玻璃窗,美丽而静谧。大厅内矗立着许多垂直的线条,惹人抬头观看。高高的穹顶深处,上帝仿佛在俯视着众生。在主教的诵经声中,似我这等被物欲焚烧得躁动不安的内心,仿佛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窄而通透的大纵深大厅结构和高直的线条所带来的压迫感和神秘感,体现了神的存在和威严。高耸入云的塔楼和钟楼,表达了人与上帝对话的强烈愿望。哥特式建筑诞生于中世纪,是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的高直所带给人的崇敬感,使它天生就带有一种宗教情怀,与基督教文明紧密相连。 但巴黎圣母院的建筑也令我十分困惑。请看上图,巴黎圣母院建造之初,是《艺术史》作者房龙笔下典型的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筑,罗马式教堂,哥特式建筑等等,等等,认真起来这些建筑概念会搞得人头昏脑胀。 欧洲建筑形式和风格多样,有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等,还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等等风格,不是专业人人士,很难搞得清楚。对于游客来说这些专业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或威严冷峻,或高雅曼妙,或富丽堂皇的,由石头筑成的旋律中,能够追寻到引起我们内心共鸣的那些美的感受就足够了。  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宗教代表着人类未知的世界,一向戴有神秘,神圣的光环,令人敬畏和尊崇。但从历史来看,宗教一旦与世俗权力结合,往往会变得偏执可怕,可憎。 基督教原本不过是一些犹太人信仰的源自于犹太教的一个小小的教派,耶稣死后,圣徒保罗使她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早期曾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君士坦丁大帝时代成为帝国国教。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陆陷入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的混乱状态,罗马教廷趁势确立了强大的神权统治,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时代。直到16世纪初德国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才彻底动摇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拿破仑一世称帝时,将教皇庇护七世召唤到巴黎,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拿破仑竟从颤颤巍巍的教皇手中夺过皇冠,给自己戴上。维持了了近千年但已经摇摇欲坠的神权统治被世俗权力踩了最后的一脚。 但退出了世俗权力的教廷,依然是亿万教徒精神上的领袖和与上帝对话的代表。依然拥有极其强大的势力和影响力。摆脱了俗务的羁绊,反倒回归了神圣,受到教民的尊崇。
蒙玛特尔高地和圣心教堂
蒙玛特尔高地一带是平民区,商店众多,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世界各国的流浪画家也云集于此,以给游客画像为生。据说一生潦倒的凡高也曾混迹于此谋生和寻找灵感。巴黎是个充满历史记忆的城市,你随便在街头咖啡馆里喝杯咖啡,也许雨果就曾坐在这里痛批拿破仑三世;公园的长椅上,大仲马也许在此讲述过路易十四的故事。不知哪位高人说过,旅游的乐趣就是寻找过去的记忆,发现未知的美好。真是精辟!我们如果在中国旅游,站在赤壁,面对滔滔大江,同样也会油然而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 圣心教堂位于蒙玛特尔高地顶部,是一座纯白的带有拜占庭优雅风格的教堂。据说教堂是由一种叫做伦敦堡的石头建成,下雨后会分泌出一种白的物质,使教堂随着岁月的清洗变得更加洁白。与威严的巴黎圣母院相比,圣心教堂要柔和宽厚,仿佛表现了人们与上帝亲近的愿望。教堂内部空间宽大,线条优美,祭坛上方穹顶上,是耶稣庄严的画像,可惜教堂内部不许拍照。弥撒刚刚结束,巨大的管风琴中,依然流淌出优美神圣的乐符,清洗着人们灵魂深处的污浊。一个年轻男人,跪在圣母玛丽亚像前,默默地祈祷或祝福。人们需要信仰和心灵的安宁。 沿着教堂侧面只能容一人通过的旋转石头楼梯(上下各有一座楼梯),来到教堂顶部,整个巴黎展现在眼前。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等地标建筑清晰可见。微风习习,天地悠悠,岁月如白云苍狗。好莱坞大片中壮丽的罗马城,仿佛再现于眼前。巴黎,美丽的巴黎,一部活的大剧。 夕阳慷慨地给银白色的教堂披上一层黄金,几只鸽子在脚下飞翔,慢慢地落到对面的塔楼里。巴黎人在教堂里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得到休息和抚慰。失去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国人,灵魂变得喧嚣浮躁,被物欲燃烧得无处存身;在水泥森林里到处碰撞之后,纷纷挤进了政府大楼和商业大厦,继续着拼杀。 人类需要能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休息的场所,需要寄托和归宿。宗教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不管是基督教还是佛教,都有相同之处。撇开宗教的神性和政治性不谈,各个宗教都能使人心灵获得安宁和净化。基督教通过忏悔和自赎;佛教通过清修和感悟。佛家和道家学说,更适合受无过无神论教育的我们。不需要寻找偶像去崇拜,也能在喧嚣中静静地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清纯。恬淡,自然,少一点贪嗔痴慢,生活会变得简单和优美。 不久前报道了邪教组织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人的事件,令人痛心。人们躁动不安的心灵,得不到抚慰和休养,反倒在歪理邪说的煽惑下,找到了邪恶宣泄的出口。社会需要回归传统,需要重新认识我们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设法使整个民族在追逐财富的狂奔中慢下来,回归朴实和刚健,回归秩序和安宁。 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