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开藏在4K背后的规格迷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05:5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底什麼是4K?

從這兩年開始,幾家電視大廠如Sony、三星、松下等,紛紛推出具備4K畫質等級的電視新品,作為旗下產品線的旗艦機種,並藉此展現技術力,而所謂的4K,常見的解析度規格有4096x2160或3840x2160兩種,像素總數約為830萬,相較於現行主流的Full HD 1080p(1920x1080)的210萬像素,足足有4倍之多,2012年,CEA(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美國消費電子協會)正式將此種解析度規格定名為Ultra HD(Ultra High-Definition),只要顯示規格符合至少800 萬有效畫素和3840 x 2160解析度,就可稱為Ultra HD,但是這樣不甚謹嚴的定義,卻產生日後市面上有所謂偽4K的爭議出現,於是兩年之後,在今年6月,CEA又再度更新了Ultra HD的規範內容,不管是電視、螢幕或投影機、播放器,都必須具備可將1080P的影音內容,升頻至4K等級畫質的功能,另外在硬體方面,也需要配置一個或多個可在4K解析度下輸出24 / 30 / 60fps畫面的HDMI連接埠,並至少有一個連接埠要支援HDCP 2.2 DRM解碼規格。
▲你以為4K還很遙遠嗎?8K的像素數目是1080p的16倍,日本也已有概念機種推出了。

真的會有「假」4K嗎?

或許你聽過有偽4K之說,不過既然Ultra HD的規範已經成為白紙黑字,要如何造假呢?其實可以從輸出及輸入兩個層面來看,在輸入的部份,螢幕及電視必須要有能夠接收4K訊源的能力,目前最為可行的方案是採用DisplayPort 1.2版本的接口,也只有它能夠實現4K在60Hz更新率下的高流量影音訊號的傳輸,相較於剛推出不久的HDMI 2.0版本而言,HDMI 1.4a僅能應付4K@30Hz的傳輸,故任何電視、螢幕若搭載此規格以下的影音接口,即使具備4K面板,也無法完整顯示4K影像。

另外,從輸出的層面來看,電腦螢幕不像電視動輒60、80吋這麼大,要在麼小的液晶面板空間塞入更多的RGB像素點,透光率也會降低,因此有韓系廠商開發出了擁有RGBW四種像素點的面板,藉著插入白色像素點,改變RGB的排列方式,而讓像素點可以拆分為二,但這就並非是原生的4K,因此畫質會下降,而白色像素點可增加透光率,減少背光的功耗,進而降低成本,但這種方式,一般人也很難去檢驗,只能仰賴廠商的信譽。
▲HDMI 2.0版本於去年9月正式公布,擁有18Gbps的傳輸頻寬,支援 60fps 的4K影片與32聲道。

4K螢幕更新率的問題

前面約略提到了更新率的限制,接著我們來看這會產生什麼問題,在HDMI 1.4a版的規格下,4K訊源最高只能容許以30Hz的螢幕更新率來輸出,這樣的規格在是電視上,如果僅用來觀賞影片,或許勉強還可以接受,但是用在螢幕上,30Hz的畫面頓感,不但容易傷眼外,甚至連遊戲都沒辦法玩,現在許多電腦遊戲都已支援4K以上的解析度,辛辛苦苦買了4K螢幕,想玩個遊戲,卻因30Hz的限制而得不到應有的畫面表現,甚至延遲、破圖,豈不是太悲哀了。

那有解嗎?首先,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是選用具備DisplayPort 1.2接口的顯示卡及4K螢幕,如此便可透過DisplayPort的MST(Multi-Stream Transport)模式,實現4K@60Hz的輸出;而另外一種方式,則是透過雙HDMI 1.4a輸出的方式來達成4K@60Hz,這種方式比較常見,同樣需透過支援HDMI Dual功能的螢幕與顯示卡,以及兩條HDMI傳輸線來達成,解釋了這麼多,千萬別為了趕流行,就傻傻地被4K兩個字所迷惑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03:31 , Processed in 0.0551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