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媒倒戈狂批安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7:5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在访欧期间表示,不会(就东亚历史问题)效仿二战后德国向邻国道歉以寻求和解。安倍的一系列历史认识问题不仅引起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对,就连日媒也倒戈狂批安倍。日媒批评称,因为日本从未认真反省战争,所以无法取信东亚,更招致美国的“失望”,以致被整个世界“孤立”。
日本《朝日新闻》53日刊文指出,日本从未向亚洲各国发自内心地道歉。自2013年年末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日本便被进一步孤立。其根本原因是,对于过去的战争,日本“坚定”地不向亚洲各国发自内心表达道歉。日本要与东亚各国构筑稳定的关系,除了认真“谢罪”之外别无他法。这是战后世界秩序中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动摇的原则。
安倍429日“出差”欧洲之前接受了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采访,以“二战后欧洲和亚洲面对的历史情况完全不同”为由,拒绝效仿德国向邻国道歉。该报报道说:“中国和韩国不断要求日本在历史认识方面向德国学习,但日本首相却拒绝了这项要求。”
就日本而言,称得上从真正意义上向东亚各国进行道歉的只有1993年涉及随军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1995年承认侵略战争的“村山谈话”以及2005年继承这些谈话的“小泉谈话”。而近年来,日本政治家们反复对这些谈话的内容表示出质疑和排斥,亲手瓦解着至今为止构筑起的信用。
日本在自己所处的东亚如果不能与各国构筑稳定的关系,就只有依靠美国。因此,当美国说出“失望”二字,也就意味着日本在世界上都处于孤立状态。同为战败国的德国,反复对过去的错误进行道歉,如今已经在欧盟扮演重要的角色,与日本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日本逃避战争责任,“扭曲”战争。文章分析称,因为日本一直逃避战败的事实,所以没有对战争做出道歉。具体来说就是日本并没有好好面对战败后所背负的“三个扭曲”。战争通常是由于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所造成的,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但二战是一场国家联盟间的世界战争,是“民主主义对法西斯”的战争。只要日本还相信民主主义的价值,就不得不承认“此前引发了一场错误且罪恶的战争”。
虽然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但当时仍有日本同胞相信这场战争是正确的并为之献身,想要缅怀他们的心情也是很自然的。若否定这种感情,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不再成立。因此日本面临“如何追悼为罪恶战争而死去的本国国民”这一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课题。日本至今仍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这是第一个扭曲。
第二个扭曲便是宪法。现行宪法明显是美国强行推行的。如果是一部很荒唐的宪法,推倒重来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这部宪法的内容很好。如何去重新选择这个被强迫执行的宪法,是否要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就连护宪派也回避面对这个难题。因此,宪法未能作为政治的根基发挥作用。
第三个扭曲便是一直模糊天皇对于战争的责任。虽然评价昭和天皇与战争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但昭和天皇依然对战争应负道义上的责任,在世时就应该对战争进行表态。正是因为昭和天皇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许多政治家战后都翻案称“自己没有必要认真考虑战争的责任”,这种言论及态度也麻痹了战后如何理解苦于战争的人们的伦理观。
日本或最终失去信任,遭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孤立”。这三个扭曲都直接关系到日本现在面临的课题。第一个关系到靖国神社的参拜,第二个关系到为解禁集团自卫权而修改宪法解释,第三个则关系到慰安妇问题。尤其是如何应对原慰安妇,即“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慰安妇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屈辱”这一普遍性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通用的。《朝日新闻》认为这是日本被孤立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能否想象人之痛苦”以及“能否将这一点传递给对方”。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都将失去信任、遭到孤立。如果道理没有建立在心灵的深处,那么也就没有意义。1970年,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曾到访波兰,在访问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时不禁下跪忏悔。当时德国国内纷纷指责这是“屈辱的外交”,就连波兰方面也不知所措。
从中能够看到勃兰特身为政治家的一面,感受到这是一次发自内心的“谢罪”,仅如此便足以将这种忏悔心情传递给曾备受折磨的一方。反观现在的日本国内,仿佛都在说“原慰安妇都是在撒谎”。《朝日新闻》称,日本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敏感度将逐渐弱化,不仅是政治,还有整个日本社会。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15:22 , Processed in 0.0586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