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学者看:日本不向中国认罪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5:5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学者看:日本不向中国认罪原因


德学者看中日文化:日本不向中国认罪原因(图)

文章来源: 环球网 2014-04-17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恩恩怨怨,历史上的文化关系,以及中日两国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所走上的不同道路,都为两国所热衷讨论的问题。那么,在外国人看来,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何异同?德国著名汉学家恩格尔对中日不同发展道路给出了他作为德国人以及文化学者的双重解读。

中国人是“异治”民族,认同日本的城邦制度

中国历史上多次受外族侵略


在德国人眼中国人一直是个鞑靼帝国统治下的“异治”民族,她缺少真正的主权意识,缺少民权意识,缺少独立人格,如此等等,中国文化在德国人眼中更接近于“古董文明”,就如埃及文明那种,但属于“活化石”文明。

德国人欣赏中国的先秦文化和社会精神,因为那时中华大地也是由城邦国家组成的,人与天,人与人,人与邦国等关系都类似于过去的德国。德国人甚至认为如果从战争角度看,真正的中华文明从秦朝开国就没有了,而后来的中华文明“复兴模式”到宋朝崖山战役也结束了。

德国历史上是城邦国家,由许多城邦大公国结盟而成,因此德国人喜欢那种个人与城邦之间的忠诚关系,贵族与庶民之间存有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崇尚自我牺牲精神,但缺点是城邦主义严重,直到俾斯麦时代才真正统一起来,但始终保持着某种部落精神意识,因此各类行会、宗教团体、文化组织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因此德国人对于中国式的大一统帝国感到陌生而且难接受,对于日本那种武士道精神和城邦制度传统非常习惯。

大一统模式导致中国丧失民主意识,日本的城邦制度容易实行民主制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


德国人对于后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城邦国家依然非常有兴趣,从战争历史看,蒙古与西夏之战在德国被看成是中国古代最英勇的战役。另外,蒙金战争、蒙宋战争等都是德国军事学院历史系所感兴趣的题材,尤其是崖山战役这样一场蛮族和“初级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决战,它让中国人从此走上了没有主权精神的历史轨迹,令德国人叹息,甚至有德国人建议中国在崖山修建纪念碑。

有个别德国人偏爱藏族也出于这种情趣。也正是出于这种感情,德国人心中当然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耻辱,德国人选择了复仇主义,由此产生了纳粹主义,最后,德国在把血流干后重新做人,经历了分裂和统一,这就形成了现代德国。


许多中国学者认为德国是战败国,其实德国人的精神没有溃败,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德国没有被异族统治过,没有被“异治”的民族就不%"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6:40:34 | 只看该作者
去中国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5:2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哥 于 2014-4-19 05:39 编辑

“。。。、蒙宋战争等都是德国军事学院历史系所感兴趣的题材,尤其是崖山战役这样一场蛮族和“初级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决战,它让中国人从此走上了没有主权精神的历史轨迹,令德国人叹息,甚至有德国人建议中国在崖山修建纪念碑。”


非常冷静的思考。他看到了一个层面。
事实上他说的社会精神在明朝初得到大规模的系统的恢复。
在民国初期又再次也得到了了一定的修复,虽然当时忙于救亡,未能系统地去胡化,去“去中国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22:05 | 只看该作者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宋之初级社会主义、明之资本主义萌芽、民国初具规模的资本主义体系
都是走在文明的较为前列的。可惜这三次伟大文明进程都被反文明反历史反中华的胡汉联合部队所中断。没有内部的吴三桂、上可喜、曾国藩、张学良、周佛海、毛等劣文产这样的中断是不可能。
蒙元、满清、毛共这三次对中国的祸害最深,一次比一次更系统化更全面的祸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9 13:15 , Processed in 0.0566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