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朗普为什么死磕哈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31 23: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晨枫

特朗普不仅剥夺了哈佛的30亿美元联邦拨款,停了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还停了所有联邦合作项目。好些措施都在法院里打官司,但他后面是否还有招,现在还不得而知。他和哈佛是死磕上了,为什么?

美国大学是民主党和进步主义的天然热土,但共和党也历来重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基辛格的哈佛博士论文就是美国地缘政治的经典之作。毕竟美国高校代表了美国的理论研究前沿,包括文科和理工科,在中国中科院、社科院的角色在美国都被高校包了,美国的科学院、工程科学院之类是学术行会,相当于中国的科协,自己并不搞科研。

很多年来,美国高校确实有钻象牙塔的问题,越来越不接地气,但特朗普的打压并非迫使美国高校接地气,而是在连根铲除进步主义、全球主义反骨。

特朗普1.0主要是跟着感觉走,特朗普2.0有后自由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后自由主义主张主张限制以群体利益为代价的个人绝对自由,在价值和文化上回归传统,政府要在凝聚民心和引导三观方面主动起作用,而不是被动的“保持中立”。哈佛、哥伦比亚、耶鲁等可算美国高校进步主义和全球主义的代表。进步主义和全球主义是相连的,在某种意义上,全球主义是扩大到全球的进步主义。

在特朗普的铁拳打击下,哥伦比亚投降了,耶鲁也“转入地下”,只有哈佛高调挑战,特朗普在枪打出头鸟。

特朗普的理由是校园内反犹主义,在DEI方面矫枉过正。

美国犹太人其实是很复杂的圈子,而且犹太人在两千年前就没有团结一致过,现在依然如此,只是在危害犹太人和以色列生存的问题上能团结一致。

进步主义有很多起源于犹太人思想家,历史上欧洲左翼和社会主义理论家、活动家里犹太人很多,苏共早期的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都是犹太人,罗莎·卢森堡也是犹太人,马科斯和恩格斯更不用说了。

右翼犹太人也很多,不用往远处找,当前的利库德党及其同盟就是。

但把反犹主义和反以色列主义相提并论正是右翼犹太人的惯用伎俩。反犹主义在欧美臭名昭著,在某种程度上,这成为纳粹的最大罪孽,600万犹太人的惨死似乎“抹杀”了5000万欧洲平民死于非命。

尽管领导者大多在英国托管时代已经移民当时的巴勒斯坦,现代以色列是纳粹屠犹的幸存者为主力在英美支持下建立的,本意是纠正历史的不公,但在现实中制造了更大的不公。加沙战争中,以色列有1000多人不幸丧生,但加沙据巴勒斯坦卫生当局统计就有至少54000多人丧生,其中至少30%是儿童。

以色列滥用自卫权,肆无忌惮地制造现代史上最大的人道灾难,自然激起人们的反对。这不是反犹主义,这是反以色列主义。人们反对的不是犹太人作为一个种族的“原罪”,而是反对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在现实中犯下的反人道罪。

以色列的暴行在很多犹太人中也受到反对,已经有1200名以军现役和退役军官联署公开信,包括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反对继续加沙战争。他们肯定不是反犹主义者。

DEI确实有走火入魔的意思,但把DEI一网打尽也是一刀切否定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的社会进步的。

哈佛与中国的合作也是特朗普打压的理由。其实哈佛与中国的合作在中国也多有争论。科学无国界,哈佛与中国科学界的合作无可厚非。少了这样的合作对中国是损失,对哈佛是更大的损失。学霸和学霸才能擦出火花,学霸和自己是擦不出火花的,学霸和学渣更擦不出火花。世界上没有比中国科学界更活跃的,这也在《自然指数》等充分反映出来,断绝合作是哈佛的损失。

但哈佛在人文方面通过合作对中国施加影响,尤其是哈佛的肯尼迪政府学院之类,在中国不乏争议。肯尼迪学院超过60%的学生来自海外,这是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重要途径。除了直接的毕业生,肯尼迪学院还有培训班,据说多达千名中国官员在肯尼迪学院进修过。这就是特朗普指控的哈佛“与中国勾结”?好像剧本拿反了。

重要的是,哈佛代表美国的“思想贵族”,他们高高在上,指点江山。他们不屑接地气,而是期待地气上来接上他们。多少年来,他们也确实在思想上领导美国,把美国从一个但求温饱的乌合之众移民汇聚地变为欺行霸市、指点江山的人上人国家。

不过哈佛代表的“美国道路”有点走到头了,这也是美国相对衰落的根本原因。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国际地位滑坡,希望和梦想正在远去,这正是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思想原因。在思维方式上,实际上也向法西斯主义趋同。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451724&s=fwzxhfbt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7 05:14 , Processed in 0.0565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