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台湾94岁老将郝柏村称:蒋最大错误,就是接受雅尔塔协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18:5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星龙历史





2020年3月30日,台湾地区的“抗战老兵”代表郝柏村在台北逝世,享年101岁。
在金门炮战期间,郝柏村凭借成功指挥部队守卫小金门立下赫赫战功,他因此被蒋介石提拔,成为蒋的亲信侍卫长,并在该职务上工作了6年。1981年,郝柏村再次获得蒋经国的赏识,晋升为“国防部”参谋总长。


2013年10月14日,94岁的郝柏村在接受采访时,毫不保留地批评蒋介石,指出他一生中的最大错误便是同意签署《雅尔塔协定》。





为何郝柏村会如此评价蒋介石?而蒋介石又为何会接受一个有损国家利益的《雅尔塔协定》呢?本期,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郝柏村出生于1919年8月8日,地点是江苏盐城的一个村庄。由于家中先后失去几个兄弟姐妹,他成为了家中的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尽管家境贫困,依然支持他上私塾读书。郝柏村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6岁时,他从初中毕业,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军校第十二期的学生,并选择了炮兵科,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郝柏村就读军校的第三年,1938年国内的政局稍有稳定。为了尽快培养更多的军官投入战斗,黄埔军校决定加快教学进度,特别批准了郝柏村等700多名学生提前毕业,并给予每人10天假期。郝柏村在晚年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仍旧记忆犹新,他说:“我考进黄埔军校的时间是1935年,到了1936年暑假,我本打算回家探亲,但却因为6月1日的两广事变,假期被取消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寒假,因为西安事变而再次取消;1937年暑假又因‘七七事变’而未能回家。” 也正因此,他在军校的三年里,既没有放过假,也没有机会回家看父母一眼。

直到他终于有机会短暂回家,准备出征之前,他与家人合影留念。他曾说:“战场上刀枪无眼,去之前没法预测何时才能回来,所以拍张全家福也是为了给家人留个纪念。”然而,这一刻却成了他与父母的最后一面。抗日战争期间,郝柏村的父母相继去世,但由于战事紧急,郝柏村未能回家奔丧。


1938年1月20日,郝柏村刚从家中返回部队后不久,就被调往河南省宁陵县的炮兵学校,学习苏联援助的火炮和射击技术。同年10月,日军第21军发起进攻,企图从广州湾登陆,广州战役爆发。作为黄埔军校炮兵科的毕业生,郝柏村被编入国民党第四战区部队,任陆军炮兵第七旅第十四团第二营第五连中尉排长,参加了防守广州的战斗,并在战斗中受伤。

此后,郝柏村参加了中国远征军、缅北战役等多场战役,虽作战经验丰富,且毕业于黄埔军校,但由于缺乏显赫战功,他始终未能得到重用。直到遇到顾祝同,他的命运才发生了转机。


顾祝同与郝柏村同是江苏老乡,在黄埔军校时,顾祝同作为教员对郝柏村照顾有加。1948年,顾祝同升任参谋总长后,便将郝柏村提拔为上校参谋,这为郝柏村日后仕途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49年,国军溃败,蒋介石决定乘飞机逃往台湾,郝柏村也跟随蒋介石定居台湾,并继续担任蒋的随从参谋,身边工作了整整6年。之后,他被任命为炮兵上校指挥官,并在1958年“8·23”金门炮战中,由于成功守卫小金门立下大功,升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后来还成为国民党副主席,逐渐成为台湾地区的政治要员。


尽管身在台湾,郝柏村对大陆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是一个坚定的反“独”将军。每当回忆起蒋介石签署雅尔塔协议出卖国土的事情时,郝柏村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他直言:“蒋介石一生中最严重的错误,就是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那么,郝柏村口中的“雅尔塔协定”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时间回到1943年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对即将胜利的局势,反法西斯盟国需要商讨如何结束战争,以及战后如何重建世界秩序和分配各国的利益。美国、英国和苏联决定召开高级会议,在1945年2月4日于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召开了史称“雅尔塔会议”的重要首脑会议。

当时,美国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太平洋战场迅速击败日本,减少士兵伤亡,因此迫切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斯大林表示,苏联若要出兵百万参加抗日,必须得到更多利益,以此向苏联人民交代。罗斯福为了达成目标,竟在中国政府未被告知的情况下,承诺将中国的部分利益,特别是领土问题,分给苏联。经过磋商,三国领导人最终签署了《雅尔塔协定》。中国方面则直到协议公布后才得知这一决定,蒋介石对此深感不满。为了争取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支持,蒋介石召见了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试图商议此事并表示愿意给外蒙古高度自治,但坚决不同意割让主权。


此后,蒋介石又派宋子文、王世杰等人赴莫斯科谈判,并特别派上了蒋经国。蒋经国的出席,不仅因其曾在苏联留学,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还因为作为蒋介石的儿子,具有特殊的身份地位。蒋经国与斯大林的会谈虽然结束,但他的回忆仍让人印象深刻。


斯大林的回答令蒋经国记忆犹新:“你要明白,今天是你来帮我,而不是我来帮你。如果你的国家有力量,可以自己打败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但是,今天你们国家没有这个力量,仍然提出这些要求,就等于空谈!”


从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依然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想要通过外交争取权益的难度可想而知。蒋经国将斯大林的态度转告给蒋介石,而蒋介石最终决定以妥协的姿态与斯大林签署了更加荒唐的协议——即外蒙古全境进行公投,决定是否独立。这个决定,实际上等于承认外蒙古独立。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署后,宋子文极为愤怒,他认为无法轻易放弃每一寸国土,于是辞职不干。就在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正式宣布结盟。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万万没有料到,若他早知日本会投降,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签署此协议。


1946年1月5日,外蒙古正式独立,这标志着蒋介石的错误决策,导致中国失去了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大痛点,直到今天,仍然难以释怀。郝柏村在回顾此事时,言辞愤怒也是情理之中的。


后来,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不仅没有再失去一寸土地,反而收回了新疆、海南、云南的部分领土。然而,外蒙古问题始终是毛主席心中的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在国民政府连连失败之后,开始后悔签署《雅尔塔协定》,并试图挽回颜面,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甚至在地图上将外蒙古重新纳入版图。但这一切已经为时过晚。

《雅尔塔协定》签署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弱国没有外交,弱国没有自信,甚至连面子都没有。正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今天,我们更应汲取这一教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振兴中华,决不再重蹈覆辙!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3 21:47 , Processed in 0.0669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