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 Now - 20% Off All Used Gear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人过了70岁,为什么还想要找男人?”3位70岁女人说出大实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 10: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念念教育观





“黄昏恋”、“夕阳红”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总是带着一些尴尬又微妙的色彩。

有人觉得,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再像年轻人似的去相亲、结婚,搞这些戏码,不仅让外人看笑话,在儿女面前也是丢人。

还有人只是单纯认为,自己没几年好活了,何必折腾呢?过一天算一天的事,就算相了亲也是耽误人家。

在一档访谈中,问到“关于晚年找老伴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的问题时,有3位上了70岁的奶奶是这样回答的。

陈奶奶(74岁,丧偶):“我是学医的,年轻时候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夫,退休之后也经常帮街坊邻居看一看身上的毛病。





native advertising



我觉着啊,人活着就是要不停进步不断向前走的。

到了现在我还是天天学习,关注一些国际新闻,我对我的未来是很有期待的,所以才想找一个老伴陪着我。”

宋奶奶(71岁,丧偶):“人是老了,不是突然变成石头了,你年轻的时候爱热闹,交朋友,难道老了人就转性了?

儿女在身边也好说,能帮忙拉扯孙子;身边没有儿女的,独自一人的,我不能死了身边都没人知道。”

赵奶奶(75岁,离异):“我这一辈子活的是真不容易,年轻的时候我老头跑了;

跑到外地去找了个新老婆,人家跟新老婆过去了,剩下我和两个孩子,你说我怎么办?

我这辈子到头来才过上点好日子,看见人家成双成对,我羡慕啊,因为我根本没体验过啊。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也不在身边,就想着找一个,也不图啥,图有人跟我说说话。”

正如这些老人们所倾诉的肺腑之言,他们想要情感上的慰藉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过了70岁还想要人陪伴,也不是“不合时宜”,不该遭受非议和嘲笑。

心理连续性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常常被忽视或压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老人形象,大多都是和蔼可亲、心胸开阔,温和包容的。

就算在影视剧里,也很少出现一对老年夫妻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情景。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应该“含饴弄孙”,将精力放在培养下一代上面,而不是在有限的寿命中浪费时间去追求个人的情感生活。

甚至再极端一点的刻板印象,认为老年人应该无欲无求,不该再有感情和性方面的需求;

这样的误解让很多老年人陷入危机和嘲笑之中,被认为是“老不正经”、“为老不尊”。

英国著名哲学家帕菲特认为,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你始终是你,这一点没有改变,是“质的同一性”;

而你的年龄增长、性格变化、习惯改变、道德观念改变等等,都是“量的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你本质上都还是你。

个人的同一性不会由什么客观标准来制定,而是由你的心理状态来决定,也就是心理的连续性。

如果长期保持一样需求或者愿望,在某一时间段得到满足,老人回顾过去,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极大提升自我价值。

生命回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18.7%,相比较2010年上升了5.44%。

预计到了2050年,我国将成为超高老龄化的国家。

随便走进某个小区,或者是乡村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围坐一起或单独枯坐的无所事事的老人;

他们眼神空洞,一发呆就是一下午,生活极其单调,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这样的晚年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1963年,生命回顾疗法一词被提出,随后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治疗;

对减轻老人焦虑、负面情绪、提升其幸福感和自尊有着较大的作用。

生命回顾疗法是指通过回顾、重整和评价老人过去一生的经历,使得过去的心结被逐渐打开;

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矛盾得到剖析,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意义的心理健康安全措施。

当两个老人在晚年相互依偎,他们有很大的可能为彼此述说自己过去从发生的事;

从童年受不受父母关爱,到工作是否顺心、是否受到欺负、是否一路顺遂,再到自己的奋斗发展过程。


native advertising




在这中间,即使有无法得到的遗憾和纠结痛苦许多年的矛盾,也会在伴侣的劝慰和鼓励下慢慢化解心结。

同时,如果一些成就获得了伴侣的认可,那么他们也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

尤其是过去年代中情感免不了被压抑的女性群体,更需要由伴侣的认可来激发自我价值感。

相比于同年龄段的伴侣来说,年轻后辈无法感同身受,做不到共情,也没有共同话题,生命回顾的意义其实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

社会参与

以前我接待过一位69岁的女性来访者,她就是过着日复一日消沉生活的这么一个人,但她告诉我生活中还有一些仅存的让她开心的东西。

是什么让她重新打起精神,有了生活的奔头呢?

是一只女儿弃养的小狗。

最开始她的退休生活十分寂寞,以往的圈子基本宣告破碎,独居一人有时懒得出门,饭也不想做,对付吃过两口就行。

但是某天女儿送来了一只不想养的小狗,她无奈又没办法,只能开始学着当“狗妈”,每天换水、喂食、遛狗。

以前漫无目的的无聊生活彻底变了个样子,她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小狗,给它添饭;

遛狗时,她遇到了同小区的一位老人,两人很能聊到一起去,对方也很喜欢小狗,一来二去,他们就生活在了一起。

之后他们就一起和小狗到公园去玩,他们互相搀扶,没事就沿着江边散散步,还因此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的“狗友”,生活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老年人其实不怕独居,而是怕社会参与度下降,没有朋友说话、没有家人看望;

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如何消磨这无聊的时间。

有了陪伴的人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扩大社交圈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来。

我们不当带着偏见和刻板印象去对待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步入老年,与他们感同身受;

或许到那个时刻,我们会更加需要情感的慰藉。

所以,不论是自己的亲人还是社会上的其他老人,我们都应对其晚年的婚恋需求多一些支持与理解。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Acetag.com Smart Phone Accessories Free Shipp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hop Now - 20% Off All Used Gear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23:07 , Processed in 0.0566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