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磅好文】“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西方如何文化围剿俄罗斯?——俄乌冲突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00:5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2025年2月24日,俄乌军事冲突三周年。三周年之际,硝烟未散的战场正上演着一场更隐蔽的战争——认知-叙事空间的“暗战”。这场由北约东扩引发的对抗,早已突破传统军事边界,化作改变世界格局的催化剂。

西方还把这场认知战争打出了组合拳:历史学家被动员起来改写斯拉夫文明史,沙皇双头鹰符号和“侵略基因”强行绑定;社交媒体上伪造的阵亡士兵遗书像病毒一样传播,在俄罗斯母亲们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东正教堂申遗变成地缘博弈筹码。更致命的是西方发明的“认知双标”——当欧洲开着俄罗斯天然气供暖时,却要求非洲国家与俄文化“割袍断义”。

可以说,这场由美西方发动的“认知闪电战”,真正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正在重塑世界认知版图。

一、西方认知作战与叙事争夺的核心逻辑:以价值观为武器

1.核心叙事框架:“民主自由“与“专制独裁“的二元对立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势力将其包装成一场“民主”“自由”“人权”与“专制”“独裁”对抗的价值观之战,试图简化这一复杂的地缘政治冲突,以“正义”的外衣误导国际舆论,为自身政治操弄和利益算计寻找借口。他们通过意识形态叙事,合理化对乌克兰的支持,掩盖其背后的深层动机。

(1)“民主对抗独裁”的定性:美国官方的意识形态叙事

美西方将乌克兰塑造成“为自由与民主抗争的小国”,而俄罗斯则被描绘为“践踏国际秩序的独裁国家”。拜登政府多次公开使用强烈的意识形态语言强化这种对立。2022年3月,拜登在国情咨文中称普京为“独裁者”和“战犯”,并将俄乌冲突定性为“民主国家抵抗独裁者的斗争”。同月,他在波兰的演讲中更是将冲突上升为“全球民主与独裁”之间的较量,呼吁民主国家团结一致对抗“独裁野心”。

“布恰事件”发生后,拜登进一步升级言辞,指责普京是“暴虐专制的代名词”,将事件定性为“独裁统治对自由的直接攻击”。这些煽动性的表态不仅强化了意识形态对抗,也将俄乌冲突外溢为全球阵营化对抗的象征。

(2)“防御民主”的话术:北约与欧盟的政策框架

2022年2月底,北约和欧盟28国推出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冻结俄央行资产、封锁能源贸易等,并迅速将对俄制裁和对乌援助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称其为“民主国家对抗威权主义的责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多次强调这种“民主对抗独裁”的叙事。

在援乌问题上,美西方将军事援助包装为“保卫民主”的正义行为。2022年3月,美国通过《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将军事支持纳入“保卫民主”的框架。布恰事件后,西方更是将援助解读为“维护人权与正义”的实践,以道德冲击力为其军事支持辩护,避免因火上浇油的行为遭受争议。

(3)“为自由而战”的乌克兰形象塑造

西方媒体通过塑造乌克兰的正面形象,强化其“民主堡垒”的角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成为这一叙事的重要“演员”。他频繁通过公开演讲和媒体露面,将乌克兰描绘为“自由与民主”的象征,被西方媒体称为当代“丘吉尔”。《时代》周刊更是将其评为“年度人物”,称其“象征民主的韧性”。

https://www.guancha.cn/guoyang2/2025_02_25_766243_s.s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04:21:43 | 只看该作者
究竟谁才是粪坑墙国里那个傻缺?不辨自明!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04:23:29 | 只看该作者
愚而不自知,说的就是某傻B,某傻M,某傻四蛋汉奸老头,还有一众西云亦云的傻缺大小猪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26 22:08 , Processed in 0.0563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