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中无比沉痛的一首诗,只有短短4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4 11:5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心词韵





战争的硝烟,如同秋日的落叶,无声无息地覆盖了大地,远处的山峦,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那是战火留下的痕迹。

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是战争的序曲,是士兵们奔赴战场的悲壮;

王昌龄在《出塞》中感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战争的延续,是无数将士埋骨他乡的哀歌;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是战争的残酷,是城池陷落的绝望。

胡安·克洛斯曾说:“战争是人类最大的悲剧。”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刺穿了历史的帷幕,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陈陶,唐代诗人,字嵩伯,号三教布衣,他的诗作,多以边塞题材为主,充满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将士的深切同情。

陈陶的经典诗句“誓扫匈奴不顾身”,正是他诗风的集中体现,这首诗《陇西行》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安史之乱后的边塞动荡时期。

当时,唐朝国力衰弱,边塞战事频繁,陈陶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写下了这首沉痛的诗篇。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这句诗,字字铿锵,句句悲壮,如同一幅画卷,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誓”字,表达了将士们坚定的决心,他们立下誓言,誓死保卫家园。

“扫”字,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将士们如同扫帚一般,扫荡敌人。

“不顾身”三字,揭示了将士们的无畏精神,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

“五千貂锦丧胡尘”,这句诗,字字血泪,句句沉痛,如同一曲挽歌,哀悼着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五千”二字,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五千将士,无一幸免。

“丧”字,表达了将士们的牺牲,他们倒在了战场上,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胡尘”二字,点明了战场的地点,那是北方的荒漠,风沙漫天。

“可怜无定河边骨”,这句诗,字字凄凉,句句哀婉,如同一幅凄凉的画面,展现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

“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深切同情,他们的命运如此悲惨。

“边骨”二字,揭示了将士们的结局,他们的尸骨散落在河边,无人收殓。

“犹是春闺梦里人”,这句诗,字字柔情,句句哀伤,如同一首哀歌,诉说着亲人们对将士们的无尽思念。

“犹是”二字,表达了将士们在家乡亲人心中永远的存在,他们虽然已经牺牲,但亲人们依然在梦中与他们相见。

“春闺”二字,描绘了家乡的温馨景象,那是春天的闺房,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梦里人”三字,揭示了亲人们的思念,他们在梦中与将士们相见,寄托着无尽的哀思。

作家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强国的风景,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08:05 , Processed in 0.0670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