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军历史上研制代价最高昂的几种武器(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1:3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rank 于 2014-1-12 21:38 编辑

  

  


  1、 30多亿美元造的驱逐舰被浪打拍沉?美国海军迄今为止最大的驱逐舰“朱姆沃尔特”号10月28日在缅因州下水。这艘外形科幻的海军舰艇在一开始建造时就惹来纷纷争议。有人说它将会是人类迄今为止打造的最强战舰,会让美军如虎添翼;也有人说它只是华而不实的美军“新玩具”,真打起仗来只能挨揍。尽管褒贬不一,但这艘万吨级驱逐舰的悄然下水,还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这艘隐身战舰是首艘DDG-1000级驱逐舰,而美国一项有争议的计划是未来3年在太平洋地区部署3艘该级别的驱逐舰,以监视中国迅速崛起的海军力量。

  


  

  


  一家新闻网站报道,建造“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梦想始于20世纪90年代,被设想为1991年出台的“21世纪驱逐舰”计划的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防部宣布要建造32艘新级别驱逐舰,该计划最初被命名为DD21,后改名为DD(X)。但建造这些驱逐舰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五角大楼缩减了计划下水的新型驱逐舰的数量。2003年,五角大楼称,它将购买16艘新型驱逐舰,后来又说是7艘。到2008年,变成了3艘。2009年,这一数量几乎减少到了零,因为每艘驱逐舰的成本超过50亿美元,违反了《纳恩-麦柯迪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单件装备成本超出最初预算15%的防务项目必须搁置。当年,为了保证该计划能够继续进行,国防部官员将首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成本降低到了33亿美元,后续驱逐舰的成本降到大约25亿美元。

  


  

  


  《防务新闻》称,工程师们并不确定“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能否经受住大浪的考验。“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体积庞大:长185米,飞行甲板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排水量14564吨。据美国《军队时报》报道,它比其他美国海军现役驱逐舰长出约30米。尽管体积庞大,但隐蔽天线和一个令其比现役驱逐舰更不容易被雷达发现的斜角式结构,令“朱姆沃尔特”号成为隐身驱逐舰,并且火力凶猛。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报道,它的“先进舰炮系统”射程超过100公里,是现役驱逐舰舰炮射程的3倍,而且极其精准。它的大规模供电能力预计可以支撑未来的激光武器。

  


  

  


  但正如之前所指出的,空前规模的舰艇会有一个问题:工程师们说,一个击中该舰尾部的大浪就可能导致沉船。这是因为这种驱逐舰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干舷内倾的设计,这种设计虽然可以让它们隐身移动,却不太稳定,而传统驱逐舰采用的是干舷外飘的设计。

  


  

  


  2、强行推出F-111战斗轰炸机60年代初,美国空军要求研制一种以对地攻击为主的超音速战斗机,美国海军则要求研制一种以舰队防空和护航为主的战术战斗机。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三军装备的发展工作中推行“经济效果”政策,要求研制一种能满足不同军种需求的机型,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这就是著名的TFX重型战斗机计划。我们知道战斗机高空和低空性能不能兼容,高空高速战斗面的机翼后掠角大,翼载小,而低空飞机的机翼后掠角小,翼载大,变后掠翼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这可以说是一次技术革命,理论上它既可作制空战斗机,也可作对地攻击机,但新技术刚出现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当时,麦克纳马拉对这个新技术过于乐观了,他认为,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新发展成功的变后掠翼技术上,可以用一个型号同时满足空军和海军的上述要求,而且费用可大大节省,于是强行决定研制两军通用的变后掠翼多用途战斗机F-111。

  


  

  


  1962 年F-111的选型结束,这年11月,美国国防部宣布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空军型F-111A战斗机,格鲁曼公司研制海军型F-111B战斗机。随后,开始试制24架原型机,其中A型为18架,B型为5架(还有一架不详)。进入研制阶段后才知道新技术带来的风险,F-111在研制中遇到了所有新机研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空气动力学问题、结构超重、火控系统研制滞后、动力问题、项目超支等。

  


  

  


  因麦克纳马拉强行选定F-111,此时空军根本没有可选机型,只好一条道走下去。因某些试验和验证不充分,致使初期的F-111出现机翼转轴断裂、加力燃烧室熄火、进气道节流引起喘振、气动布局不合理导致激波阻力大等等问题,因此,F-111没有达到设计要求。B型因结构超重于1968年停止发展,A型也超重15%,后来A型出现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但这个时候它的身价倍增,采购数量不得不从1700架减至552架,这使得单价又进一步上升,从原定的340 万美元猛增到1500~1700万美元(1975年币值)。

  


  

  


  3、YF-23A:太超前也未必是好事诺斯罗普和麦道公司于1990年6月23日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推出了YF-23,并于8月底进行了首次试飞。YF-23A采用了B-2飞机的隐身原理,切尖的三角翼面积很大,并装有前后缘机动襟翼。

  


  

  


  YF- 23A一侧机翼的前缘和另一侧机翼后缘(包括尾翼在内)相平行,尾翼平面形状与B-2一样呈锯齿状;两台F-119发动机埋藏在机身后部两个贝壳状的鼓包内,进气道为S形,有效地屏蔽了发动机压气机的迎面雷达波反射,可调的槽形喷口使红外辐射降至最低;YF-23A采用了相距很远的蝶形尾翼,它既是升降舵,又是方向舵,外倾角40度左右,蝶形垂尾有利于隐身(如同F-117隐身战斗机),而且在大迎角机动飞行时可避开机翼尾流的影响,始终保持良好的操纵性;采用内藏式武器悬挂系统,机身下表面平坦,有利于隐身和减阻。驾驶舱盖采用低阻的气泡形设计,座舱位置较高,而且很靠前,因此飞行员的视野非常好。

  


  

  


  由此可以看出YF-23更多强调的是隐身性能,而对机动性能关注不够,它没有采用推力矢量喷管,这会使它很难保持在高攻角下的空战能力。当时苏联战斗机表现出很强的机动性,单纯利用隐身技术要想获取空战的胜利似乎太冒险。再加上新技术应用太多,增加了研制的费用和风险,所以,尽管YF-23表现出了更好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在与YF-22的竞争中还是败下阵来。

  


  

  


  技术超前YF-23和X-32分别在1991年和2002年竞争美国下一代战斗机中不幸落眩图为X-32战斗机方案。

  


  

  


  技术超前YF-23和X-32分别在1991年和2002年竞争美国下一代战斗机中不幸落眩图为X-32战斗机方案。

  


  

  


  4、集所有高科技于一身的MBT-70坦克贪大求全美国依仗技术优势,希望把所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都运用到新武器中,使之在任何方面都绝对处于世界前沿,结果总是无疾而终。60年代,美德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洪流决定研制下一代坦克以对抗苏联的T-62坦克,这就是MBT-70。美德两国的意图是将“高、大、精、尖”技术一股脑地用到新型坦克上,双方的指导思想是:“全面采用最新技术,将100吨级的坦克火力和防护性与13吨级坦克的机动性结合在一起”。

  


  

  


  在这种大大超前的研制思想指导下,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令人惊异,它包括:战斗全重50吨,单位功率为18.6千瓦/吨,乘员3人,装自动装弹机,主要武器是152毫米两用炮,具有远距离作战能力,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和夜间作战能力,安装三防装置等等

  


  

  


  1967 年10月研制出的样车除了上述技术还有110.4千瓦的高增压风冷发动机,静液压机械式传动装置,液气悬挂装置,三位一体式的乘员布置方案,驾驶员遥控操纵装置,复合装甲等。这些战术指标在当时可算是极其先进了,一些技术尚处在理论阶段,可以想象这些新技术综合在一起是什么样子:费用象坐上了火箭,单车采购费用为当时M60主战坦克的3倍;可靠性极差、操作复杂、故障频发。152毫米火炮可算是“放卫星”的典型了,当时的主战坦克火炮最大口径不过是115 毫米,苏联T-64坦克的125毫米火炮尚未正式使用,MBT-70上的152毫米火炮的射击操作十分繁杂,可靠性很差。MBT-70坦克上的一些超前技术到了80年代才变成现实,用在了M1和“豹”2主战坦克上,而另一些“超前”技术如驾驶员遥控操纵装置、静液机械式传动装置、自动装弹机等,至今在美国和德国主战坦克上仍未能变为现实。

  


  

  


  5、最贵自行高炮被“打入冷宫”“约克中士”自行高炮从1977年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后,到1985年中期共生产65门。不幸的是,这个曾被美国陆军认为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武器系统,经过单独使用试验后,证明可靠性差、雷达抗干扰性能不好,最后被打入“冷宫”。

  


  

  


  1985 年8月27日,美国国防部长宣布:“约克中土”防空武器系统不能有效地对付空中威胁,决定终止该系统的生产,不再给予任何投资。“约克中士”防空武器系统,经历了7年的发展过程,投资共18亿美元,平均每门“约克中士”价格680万美元,创造世界自行高炮研制费用和单价的最高纪录。

  


  

  


  


  

  


  6、无果而终的“十字军战士”“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系统是美国1986年制定的“装甲系统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总承包商是美国联合防御公司装甲系统分部,1995年~1998年间进行部件研制和样车试制,2000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美军,它的研制目的主要是取代现役的M109A6自行榴炮系统。

  


  

  


  这个火炮系统十分先进,车重50~55吨,便于C-5、C-141、C-17等大型运输机空运;系统按系列化设计,同时发展自行榴弹炮和装甲供弹车;其火炮为1门52倍口径155毫米加农榴弹炮,火炮最大射程为40公里以上,车上有自动装弹机,整个装弹过程都由电脑自动控制,装弹速度达到10发/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自主操纵控制能力,乘员能在72小时内连续作战,采用隐身措施,减少了自行榴弹的信号特征,大幅度提高生存力。“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系统性能超群,但价格也不低,美国陆军预计采购824辆,总耗资高达130亿美元。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跟不振,军事领域投资急剧下降,新武器研制基本陷于停顿,美国考虑到现役的M109A6“帕拉侗性能仍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对新装备的热情大减。2002年5月8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决定放弃耗资130亿美元的“十字军战士”火炮系统研制项目。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2 02:17 , Processed in 0.0429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