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天,最残酷的真相暴露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04:4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史客郎

  这段时间,不少小伙伴留言:再讲讲俄乌战场呗。

  为啥呢?

  因为前段时间那里的仗,打得挺激烈的,这段时间怎么好像又停下来了呢?

  原因呢?

  其实我们之前讲过多次:现在都4月了,乌克兰当地的泥泞期来了。

  这种时候,打仗不方便嘛!

  如果硬要打,那进攻的一方肯定比较吃亏。

  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这仗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1943年2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完胜,德军惨败。

  到了一塌糊涂的地步。

  甚至连搞搞防御,维持住战线的兵力都没有了。

  遇到这种时候,作为前线指挥官,该怎么办呢?

  当然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啦!

  怎么能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啊!

  所以苏军就继续攻势如潮,扩大战果,发起了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准备再接再励,一口气把现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也打下来。

  刚一开始,苏联人打得挺顺的。

  哈尔科夫,这个城市去年我们讲得比较多,它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很快就被打下来了。

  但接着,事情来了:当地的泥泞期来了。

  几十万苏军“呼啦啦”地,拼命往前冲,地盘确实占了不少,但地面泥泞得一塌糊涂,后面的弹药、粮草什么的,运不上来了。

  等苏联发觉不对,下命令全线撤退时,已经晚了。

  不少部队被德军包围,之后歼灭。

  这场战役的结果就是:德国以10万人对阵苏军50万人,绝对的劣势,但这场战役的结果却是以苏军伤亡14万人,损失坦克1345辆告终。

  在泥泞期,硬要搞进攻,硬要强打,尤其对进攻方来说,是很容易吃大亏的。

  所以就得等。

  在乌克兰战场,现在泥泞期已经来了。

  说到这里,有小伙伴说不定要问了:照你上面说的,那是不是这意味着这仗究竟会鹿死谁手,现在还没个结果?

  答案是不。

  其实这仗的最终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来了。

  同时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还顺带着,牵扯出了一个最残酷的真相!

  为啥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这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昨天,在接受“防务一号”网站采访时,美国参谋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说了一段话,非常发人深省。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个职务,我之前介绍过:这是美军第一人啊!

  美国的国务卿、国防部长什么的,别看在位时牛X哄哄的,但这些职位都是政治任命。

  什么是政治任命呢?

  就是总统觉得挺行,你就行。

  总统要是觉得你不行了,你就得卷铺盖走人。

  特朗普当总统时,部长一级的官员,可是被他换了很多个啊!

  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呢?

  就不这样了。

  特朗普在位时,米利就这职位;后来拜登上台后,他还是这职位。

  这种位置不容易动的人,说话是有份量的。

  为啥呢?

  人家是专业人士嘛!

  那么,就看看米利说了些什么。

  他先说:在对华言论上,美政府和国会已经“过热”,急需“降温”。

  为啥呢?

  米利没敢正面细讲,但他绕了个弯,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给讲出来了。

  他是这么说的:美国有责任“确保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说到这里,有人要笑了:现在的美军,难道还不够强大吗?

  网上翻翻,不是时常能翻到这样的话吗?

  比如说:世界排名第一的空军是美国空军,排名第二的空军是美国海军,排名第三的空军是美国国民警卫队……

  但米利觉得不是。

  他对“防务一号”说,美国政府和国会应该这么做:“让我们的军队真的、真的强大起来,如果温度升高的话,它们应该稍微降低措辞。”

  他还说:自己更喜欢“轻言细语、手持大棒”。

  这话是100多年前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的。

  米利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美军需要闷声发大财!

  看到这里,说不定有小伙伴觉得挺奇怪:美军不是挺牛叉的吗?

  怎么突然间,米利有点怂呢?

  这里就得讲讲几乎所有国家军队的心态了:在一般情况下,军队方面都是挺鹰的。

  为啥呢?

  毕竟有这么一句话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你军队平时也不创造什么价值,反倒要花掉大笔的国家财富,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呢?

  当然得不断地显示:我很能打!

  那在什么时候,美国军方会怂呢?

  就是气氛起来了,全社会都希望它们去打一下,同时还觉得它挺能打,只要一出手,绝对稳赢,但它心里,却清楚得很:这仗……很可能会打输。

  这种时候,军方就会极其热爱和平。

  没办法,老百姓和政客们可能不懂军事,但他们是专业人士,肯定懂自己这一行的嘛!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奇怪了:这种丧气话,米利为啥早不讲晚不讲,在这种时候讲呢?

  两个原因:

  一是美国国会已经通过军费预算。

  二呢?

  在今年夏天,米利就要退休了。

  典型的“人之将退,其言也善”嘛!

  身为美军第一人,米利讲这番话,是什么一种大背景呢?

  这里先不讲,近段时间,另一个人也说话了。

  意思和米利差不多。

  谁呢?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

  这是今天要讲的第二件事了:也是昨天,德国媒体刊登了对皮斯托留斯的专访文章,他讲了一番话,让人瞠目结舌。

  先说一下背景。

  这段时间,德国援助乌克兰,其实算挺积极的:像前段时间,德国就送给乌克兰18辆豹2坦克,还送了其他一堆武器。

  要是把其它国家送乌克兰的坦克算上呢?

  总数就超过60辆了。

  因为态度突然积极,大家都在猜:今后,在援助乌克兰这事上,德国会不会扛起更多?

  在接受专访时,皮斯托留斯说了这么一段话,让外界很吃惊:除了已宣布提供的,今后德国“不会提供更多的坦克”。

  为啥呢?

  皮斯托留斯话说得很白:因为援助乌克兰,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库存,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缺口,所以“作为联邦国防部长,我不能把所有东西都交出去”。

  看到这里,有小伙伴要说了:那就赶紧启动生产线,来补足库存啊!

  皮斯托留斯说:做不到,光现在这个缺口,到2030年,都无法得到完全弥补。

  啥意思呢?

  主要两层:

  一是今后援助乌克兰的事,就不要太指望兄弟了。

  二呢?

  这是因为我能力有限,所以请大家谅解。

  德国和美国还算好的。

  毕竟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嘛!

  德国呢?

  是欧洲第一大工业强国。

  法国和英国,早就叫苦连天了。

  像俄乌开战没多长时间,法国人拼命在叫:依照俄乌战场的这种战争强度,法军的弹药库存,只够打两个星期;导弹更惨,只够打一个星期。

  意思就是:这种仗,法国根本打不了!

  英国人呢?

  干脆说:因为援助乌克兰,现在英国要是受到大规模进攻,它的库存弹药只够打半天!

  总之就是:俄乌这场仗,光提供武器这块,我们就撑不下去了!

  它们喊的这番话,是真还是假呢?

  很多人怀疑是假的。

  为啥会怀疑呢?

  因为有人拿出了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的数据:在短短43天里,为了在这场战役中取胜,美军共倾泻了197万发的炮弹。

  平均下来,美军每天要打出4.6万发炮弹。

  俄乌开战,打到今天,已经有400多天了,乌克兰人共消耗了多少发炮弹呢?

  有这么一个统计数据,说是100万发。

  每天2500发左右。

  只有上甘岭战役的十几分之一,而且还是70多年后。

  更何况,这些弹药,不是美国一家供应的,而是北约近20个国家,大家一起来凑的。

  这样一比之后,它们叫苦,就显得很假。

  更何况,自从苏联解体,美国冷战胜利后,这30来年,它也基本没怎么停过啊,可是一会儿打这个,一会儿打那个,被它打过的国家,要是拉名单的话,那可是很长的一大条啊!

  南联盟;

  伊拉克;

  阿富汗;

  利比亚;

  叙利亚……

  常年打仗,怎么个个叫苦连天的样子?

  其实呢,如果认真去看一下美国这些年打的仗,就能看出点端倪来。

  它打仗虽多,但打的,都是些什么国家?

  小国!

  大部分战争的规模,其实都不大。

  规模要是大一点呢?

  时间也不长,主要的战事也就个把月的样子。

  像在阿富汗战场,根据现在的统计数字:美军在阿富汗20年,仗打得最激烈的一天,消耗了300多发炮弹,还不到乌克兰战场平均每天消耗量的八分之一。

  因为长时间打的,都是这种小仗。

  弹药消耗量又不大,所以最近几十年,不管是美国,还是其他西方国家都大规模减少军火的生产。

  结果好了,在去年,突然冒出个俄乌战争,变成大国对抗了,军火就跟不上了。

  不是不想援助,而是手头实在没东西。

  乌克兰能撑到现在,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可就是西方的援助啊!

  说到这里,对这仗的最终结局会怎样,大家想必已经很清楚了。

  还是老规矩,来个总结吧!

  第一句话是:当年二战时那个一动就下水100多条航母,为了争一堆小山头,能在43天内,就打出193万发炮弹的美国,早就不复存在了。

  二战时庞大的美国海军

  有这么个统计数据: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的弹药消耗量是5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是炮弹。

  它是什么一个概念呢?

  就按这些炮弹都是155毫米口径这种重型炮弹,每个重50公斤来算吧!

  整个朝鲜战争,美军至少打出去1亿发炮弹!

  当年的美国,和现在联合其他国家,花了一年时间,才总共送出100万发炮弹,就叫苦连天,连它军中第一人都忍不住,跳出来讲要“让我们的军队真的、真的强大起来”的美国相比,差得实在太大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要说的第二句话了:这些年,美国喜欢玩金融业,躺着就能把大钱赚了,结果导致产业空心化,等再想启动战争机器时,却发现没那能力了。

  这就差不多等于一个奥运会冠军,拿到奖金后,就天天忙着吃吃喝喝,不去训练,很快变成大肚男,等他突然再次被推上赛场,却发现自己早就技艺生疏了。

  还是看炮弹的生产量:拜登本来打的主意,就是拉长战争,把俄罗斯给拖垮,怎么拖垮它呢?当然就得靠源源不断的弹药供应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虽然想尽办法,美国的炮弹供应,产能还是怎么都上不去:刚开战时,美国每月产量是1.4万发,之后不断地催,到去年9月,产量上了一倍,到每月大约3万发;之后又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到今年1月,美国炮弹的产能,再次翻倍,每月6万发。

  二战时,美国155毫米炮弹的产能是多少?

  每月400多万发!

  这中间的差距,大家看出来了吧!

  其他方面也差不多:像开战才半年,就耗掉了美国7年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的产量,弄得美军自己训练都成问题。

  既然如此,美国和欧洲为啥还调子那么高呢?

  这就得说第三句话了:现在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政坛的整个气氛,非常像明朝末年,总统、总理、首相、部长,还有国会议员什么的一大堆,说起不管是我们,还是俄罗斯,个个叫得都挺厉害的,好像他们只要一出手,中俄就会望风而逃。

  怎么来形容这种气氛呢?

  浮夸风!

  个个都只会夸夸其谈,念一大堆虚无缥缈的经。

  那些干实务的人,虽然也知道这帮家伙说的东西,根本不值得推敲,但在这种氛围下,谁敢讲实话呢?

  俄乌战场,俄军确实拉胯,但美军面对同样情况,也自己下场的话,恐怕也不见得比俄军好到哪里去吧?毕竟在这场大战之前几个月,美军在阿富汗兵败如山倒,仓皇逃出喀布尔的那一幕,还犹在眼前!

  在退休前,米利讲的这番话,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有几个人能听进去?

  恐怕不多。

  他们所沉浸的氛围,恐怕还是依然会这样:我们的美军,从来都不可战胜,天兵天将一到,任何对手都只能乖乖投降,束手就擒!

  个个都指望着天兵天将,却不知道他们早就不能打了。

  这不奇怪,毕竟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当年明末,今日欧美。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 06:31 , Processed in 0.0624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