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秦晖〈真正的大国,能给国民带来尊严和自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02:58: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秦晖〈真正的大国,能给国民带来尊严和自由〉
 
    ——随笔·四千八百六十二
 
  我对秦晖是推崇的,可见〈谈刘军宁、何清莲、秦晖等〉等文章。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如,〈真正的大国,能给国民带来尊严和自由〉一文,就让我倍感失望。
  一、为能让大家一睹秦晖原文之原貌,本文采用批注的方式进行。二、以下有「顾晓军:」之处,即为我的批注。
  秦晖原文标题〈真正的大国,能给国民带来尊严和自由——
  什么是现代意义的大国?古奥斯曼、古罗马、古中国?都不是!英国是吗?是!
  但英国本来是个资源少,人口不多的弱国,稍微知道欧洲历史的都知道,英国曾是人人可欺的。
  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既往的规则。
  当1840年大清的国门被敲开的时候,面对的是已经发展到蒸气机时代的大英帝国。陆地文明时代的全球第一强国,到了海洋文明时代却不堪一击。
  顾晓军:秦晖在引导我们认知——拿什么去做大国
  当地球瓜分完毕,英国、法国这些传统海上强国的发展就慢了下来。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地理大发现后外挂的失效,海军和商船队的金钥匙也就不那么耀眼。统一后的德国咄咄逼人,世界又开始了新的变化。
  但德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而英法这些地球资源垄断者压制德国,最终战争爆发了。最大的得益者是美国和俄国——典型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顾晓军:秦晖告诉我们——时代决定你是否是大国。这其中又分两层:其一,当海洋文明要替代陆地文明的时候,不可阻挡(顺说,这让我想起刘亚洲的《西部论》,大意为「中国应放弃向东发展的海洋战略,改为战略西移,开发新疆西藏,结好中东诸国,拼死争夺中亚」。而这,不是背弃海洋文明、而重新拥抱陆地文明吗?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是一种时代的馈赠。
  尽管英国和法国打赢了一战,但是代价巨大。美、俄这两个国土广阔、科技领先的国家,开始呈现出潜力。
  顾晓军:秦晖告诉我们——战争未必是成为大国的手段
  一战让美国和大英帝国平起平坐,二战则彻底将大英帝国打成了二流国家。当欧洲被打烂的时候,独享资源和市场的殖民地也就自然失去了。
  在自由贸易的幌子之下,英国、法国、荷兰这些曾领风骚一时的海洋强国失去了领土资源人口,往日的荣光一去不返。美国趁机获得了欧洲的人才科技。
  真正使美国远远超越其他国家的是冷战。
  当美苏争霸之时,美国凭借着对全球贸易的控制权和货币权获取财富,危机刺激需求,最终发展出远远超越其他国家的高端技术。
  苏联也同样发展了仅次于美国的高端技术,只是代价太大,经济失调,最终解体。
  除了美国,冷战的另一大受益国是中国。
  如同英法争霸的收益国美国一样,中国在乱世中保留了国土、人口、资源,差的只是科技——我们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从1949年开始,就没放松过对科学技术的攀岩。
  只要爬快一点,从百年耻辱到超级大国也许用不了多少时间。说中国成为全球真正强国为时尚早,但是中国已经在成为强国的道路上了。
  顾晓军:秦晖想说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近现代视野中,有些大国究竟算不算大国,是值得研究的。
  近代化开端时期,在欧亚非这三大洲,当时就崛起过一个很大的大国,奥斯曼帝国。
  顾晓军:不准确。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3年。奥匈帝国,1867年—1918年,这倒更符合「近现代」。过去,我一直欣赏秦晖先生的博闻强记,以为史料不会有问题,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伊斯兰文明的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过程,几乎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是同时的。
  在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拜占廷,在传统的欧洲史学中一直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近代开始的两大标志。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的海上霸权,和奥斯曼的陆上霸权,是同时存在的两个东西。为什么说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传统的大国,而后来崛起的西、葡、荷这些国家是近代的大国呢?
  顾晓军:不应该仅仅是「传统」与「近代」之分。宗教、信仰及意识形态的落后,也是一种落后;且,是极为重要的。注意:在此,我没有伊斯兰教就一定比基督教落后的意思。而是说,谁更能接受世俗化,谁就是一种先进。
  首先在于立国之“制”对世界、后世的影响,就是对现代性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的建立所体现的意义。
  评价一个制度好坏的标准,关键还是老百姓从中所得到的利益的多少,在这种大国崛起中,国与民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顾晓军:更不对了。「老百姓从中所得到的利益的多少」既不是「关键」,也不是唯一标准;至少老百姓在其中的自由度,亦当是标准之一,且很重要
  很多人说在西方列强崛起的过程中,被征服者和被侵略者受到了很大的痛苦,这一点我们中国人当然是深有体会。
  但是在传统军事帝国的扩张中,这种情况也非常严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并不是近代和传统的区别。
  区别在于什么地方呢?一是制度的背景,二是这个制度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关系。首先是指给本国人民带来的关系——殖民征服对被征服地区的痛苦,是另外一个问题。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强大当然会使它的国民能够得到很多好处。
  顾晓军:没说清楚。秦晖在回避着什么
  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得到好处,必须或者只能在这个国家,在领土上处于大扩张时期。
  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例子,那就是这一种以国民为本位的制度安排下,国家扩张国民能够得到好处,国家停止扩张国民仍然能够得到好处。
  所谓大国的兴衰,就绝不仅仅是版图的大小、武力的强弱,最本质的是老百姓的权利能够得到多大的增进。
  荷兰历史上真正有意义的殖民地,就是荷兰属东印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印尼。
  虽然我们说荷兰有海上霸权,但是主要是指商业霸权,就打仗而言荷兰人其实很不行。
  所以无论从本土还是从势力范围而言,荷兰都称不上是大国。但我们凭什么说荷兰是大国呢?荷兰人创造的一些制度,比如说股份公司、联省共和等制度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其商业势力无远弗届。它的文化影响力也曾经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荷兰在当时世界的影响,以至于在日本就把荷兰当做西方的代名词。现在按照大国崛起的说法,荷兰的霸权早就结束了。
  但是今天的荷兰仍然是一个富裕、文明的国家,仍然让世人称羡,荷兰人的国家与民族自豪感一点也不亚于当年。
  与此相同的例子还有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瑞典,其军事、政治势力都曾非常强大,当时在欧洲可能仅次于英国,和俄罗斯不相上下,曾经几次将俄罗斯打败。
  最终,波尔塔瓦战役终结了瑞典的军事霸权。但是在这之前,瑞典的军事政治势力很大,而当时瑞典在世界人民中却根本没有什么地位。
  1708年波尔塔瓦战败,国王逃奔土耳其,战后签订的和约使瑞典丧师失地,霸权彻底崩溃,而且从此再没有恢复。
  可是瑞典在世界文明的地位,这之后才真正的崛起。战败之后的瑞典废除了专制制度,开始了瑞典历史上著名的“自由时代”,建立了其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均居欧洲前列的现代社会制度。
  在这个制度的依托下,瑞典没有任何殖民地,也谈不上有什么势力范围,但是瑞典的工业化后来居上,他的人均产值和收入现在甚至超过英美,是世界最高之列。
  瑞典的文化我就不用说了,诺贝尔奖就是由瑞典来评的。
  今天的瑞典人有没有人怀念波尔塔瓦战败之前的伟大国王的光荣呢?当然也有,但很少。今天瑞典人的光荣和自豪,岂是当年的臣民可以比较的。
  所以只要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够真正的站起来,即使在国家所谓衰落时期,他们的国民仍然是有尊严的。
  经过海洋文明洗礼后的现代社会制度,国家强大会带来国民的尊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过去的专制制度不是这样的,国强反而民更辱。
  我想,这就是“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进步吧。
  顾晓军:我明白了——秦晖文章的标题,是〈真正的大国,能给国民带来尊严和自由〉;按说,他得在最后、证明——「真正的大国,能给国民带来尊严和自由」。然而,他在回避,在言不由衷;因此,他扯奥斯曼、扯荷兰、扯瑞典,最后又回到「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上,而绝不肯说——国民的「尊严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大国的标志
 
              顾晓军 2023-2-22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2-22 06:16:55 | 只看该作者
国民的「尊严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大国的标志?
好呀,先去问问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城的居民们的体会。。。
http://enewstree.com/discuz/foru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02:44 , Processed in 0.0688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