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母亲,居住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郊的Kathleen Cormier女士正试着在两个年龄分别为12岁和17岁的儿子身上培养感恩之心。但是,有时候她很想知道其他家长是否已经选择放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看起来,每一代人似乎都在抱怨,和多年前相比,“如今”的孩子更不懂感恩。但是这一次,这种说法或许不无道理。许多人发现,在自拍文化盛行的今天,与善良和谦逊相比,自夸与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如鱼得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感恩之情的表达有所减少。
在2012年由美国约翰·邓普顿基金会(the 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开展的一项全国在线民意调查中,59%的调查对象认为,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不像10年,20年前一样心怀感恩。
根据调查结果,在所有年龄群中,年纪最小的人群,即18-24岁的年龄群定期表达感恩之情的比例最低(仅为35%),并且出于利己因素而表达感激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孩子被培养成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的人,他们的感恩之心自然会完全丧失。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定期感恩生活的赐予会带来诸多心理和社交层面的好处。告诉家长们一个好消息:研究结果还表明,让孩子们领会感恩生活中美好一面所带来的喜乐,永远都不会太晚。感恩之心可以在任何年纪得到培养,无论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心情、某种社交情绪还是某项个性特征。
研究者们发现,懂得感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对象范围往往更广,如朋友、健康的体魄、大自然、工作或是强大的力量——他们能更强烈地体会感激之情。对他们而言,感激不仅仅是一次性地说声“谢谢”。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