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彪对德苏战争料事如神和宣昶玮对中国经济事件料事如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6:5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彪对德苏战争料事如神和宣昶玮对中国经济事件料事如神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揭秘:林彪的预言到底有多准?》
文章写道:“19399月,据《林彪日记》记载:“苏军统帅部召集军事会议,邀请林彪参加。苏联元帅大都认为德国将先攻占最富饶的乌克兰”。但林彪认为:“希特勒如果攻打苏联,不是要掠夺苏联的财富,而是要消灭苏联,所以他不会从乌克兰打,他将从西线高加索方向进攻,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全线进攻,占领莫斯科。与会者都摇头,苏联的主要兵力仍部署在乌克兰,但不幸被林彪言中。”
刘亚楼后来告诉罗瑞卿,说苏联方面对林彪能如此准确预见到德国的动向非常重视,所以对林彪刮目相看。
文章又介绍说林彪性格内向,在晚年经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但他在青年时代却关心时局,具有宽阔的视野,同晚年形成强烈的反差。
文章又说林彪“在山沟里“妄言”,准确预测到“中日战争可能发展为世界大战””:
19371222日深夜,林彪在赵城一个小山村的窑洞里踱来踱去,对苏、美、英、法、日、德、意等国掂量来掂量去,终于坐到桌旁,在如豆的灯光下,给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写信。他写道:
任主任:
我对时局很想了解全般情况,但苦无材料,同时自己分析力量更缺乏。我近来在抽象设想中也得到一些感想,故以姑妄言之的方式向你陈述如下……
林彪“抽象设想”了一些什么“感想”呢?他对可能或已经是中国的朋友的苏、美、英、法如何对中国进行援助逐一进行了估量。鉴于德、意、日已经联手,他认为:“苏联单独出兵打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单独太平洋战争也是少有可能的。”“英法出兵到中国与太平洋上打日本是不可能的,因过不得地中海和红海,路也太远。德意一动则英法陷于腹背受敌。英法对日进行经济制裁是可能的。”
但是,林彪认为这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会联合起来对付德、意、日轴心的,而这就是世界大战。他说:
中日战争可能发展为世界大战。中国应坚持打到底的方针,使此战蔓延成为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大战时,中国才更能胜利,世界革命也乘机发展与胜利。
后来的事实如何呢?文章说:
“果然,一年零九个月后,即1939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又过了一年零九个月,即1941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半年后,即1941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至此,世界所有主要国家都卷入了这场大战。用193712月以后世界形势的发展来检验林彪的话,可见其非但不是“妄言”,甚至可以说,他的预见相当准确。”
林彪在给任弼时的信中还预见到了其他的事情,文章介绍:
“在此信中,林彪还预测了日本的动向。他说:“日本在中国的战争不是一举灭亡全华的,而是逐步鲸吞的。盖如此才便消化与对付国际上的嫉妒。在日本适可而止的时候,它甚至将已占领的地区一部退还中国,以诱惑中国的分化。那时将是国内时局的紧要关头。我们应该准备对付那种关头,反对公开妥协投降,反对表面上虽不和但实则不战的局面,而应主张反攻敌人。在目前的阶段中,国民党是会继续抗战的,但局部的降敌仍可发生。”
文章又说:
“对日本的动向,林彪的预测也是八九不离十。一年后,日本陆军省制定的“对华处理方略”即规定,占领武汉、广州后,“应以恢复治安为根本”。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即加紧对国民党政府实行分化、诱降。19381229日,也就是林彪写完此信后的一年零一周,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
青年时代的林彪这个样子,不愧为一代良将,智谋之臣。林彪有战略眼光和战略头脑,有谋臣之能力,栋梁之才干。可惜到了晚年林彪就把心思用在了别的地方,一心一意揣摩毛泽东的心理,亦步亦趋的对毛泽东极尽拍马之逢迎,结果也“江郎才尽”了。
我看过关于德苏战争的纪录片,看出了苏联人在战争期间的一些笨拙,苏联人在筹划战争的时候,有些方面简直就是不及格的水平。
当年林彪对德苏战争的预测苏联并没有采用。现在设想一下:如果当年苏联人采纳了林彪的意见,甚至苏联战争中让林彪积极参与相关决策和谋划,那么德苏战争一定会是另外一种模式了:苏联会早早打败希特勒,没有必要拖延那么多年了。
二战期间苏联人如此笨拙,现在想起来也许是斯大林根本不会领导国家和根本不会使用人才造成的,倒不是真的是苏联人这么笨。俗话说“将熊熊一窝”吗!斯大林作为最高领导人你不会用人才,那么二战中苏联的表现当然就有许多问题了。
由此我得出了象林彪这样的有头脑和才干的智谋人物,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场国家战争是多么的具有重大价值啊!同时一个国家能很好的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多么的重要啊!简直就是和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都有关系的大事。
打仗是这样其实和平建设国家的时期也是这样:天才对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青年时代的林彪,绝对是个国家需要之“踱方步的”的坯子,即是一个“摇羽毛扇”式谋臣人物。
宣昶玮非常理解林彪的这种“料事如神”;而且正是因为宣昶玮对智慧和洞见以及预见非常了解奥妙,所以才在看了《夜与昼》之后断定柯云路的智慧能力超过毛泽东的吗!因为宣昶玮早就是理论家和哲学家,早就有了自己的智慧洞见理论基础,所以一看到柯云路的路数就知道柯云路智慧了得!宣昶玮先有自己的独到理论与见解,因此一看柯云路便知道他的有关能力了。宣昶玮对于柯云路的观察是“看门道”而万万不是“看热闹”啊!可是即使到现在许多人对柯云路还只能是“看热闹”而根本不会“看门道”。而对于林彪这样的料事如神之类,宣昶玮也知道相关的原因和路数了。
同时宣昶玮也和林彪一样,有过“料事如神”的经历:且听下面慢慢道来。
第一次显示出宣昶玮洞见能力的是中国第一次股灾。因为宣昶玮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参与社会上的学术活动并屡屡有重大理论发现,结果我的家人看我“不把聪明用在挣钱上”就说:“你既然善于研究你炒股不好么?正好用上你的聪明才智。”当时是1991年。我就对家人说:中国股市马上就要出现危机:股市会大崩盘。现在谁去炒股谁就是傻子!结果19925月中国首次股灾发生!问题是在宣昶玮看到中国股市问题的时候,社会上并无一人认为中国股市会崩盘啊!这就显示出这次预见的先知先觉性了。
宣昶玮先前还在发表的文章中介绍许多宣昶玮料事如神的例子:
1992年以后的时候,我因为自己的《元哲学导论》著作稿已经写完,其中把发现柯云路是天才的情况也写进去了,于是觉得自己的写作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应该寻找其他的机会了,于是便注意起全国的经济起来。而这个时候却正赶上把海南岛宣布为特区,要大干一番:于是海南岛一窝蜂开发房地产,便轰轰烈烈的闹腾起来了。
当时的报纸上海南岛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招聘技术人才的广告是铺天盖地的,于是我便和三亚的一家什么很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声称自己是工程师,可以从事土建技术工作。由于当时的惯例是要求介绍自己还有什么别的特长,于是我就把自己的善于分析宏观社会演化和经济前景的才能介绍了,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就分析指出“你们海南岛的黄金经济时期不长久,很快海南岛房地产开发行业将遭遇重大挫折,必将崩溃”,接着笔者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因为海南岛现在的一窝蜂开发房地产是受到国家政策的诱导发生的,根子是人们的不合理的经济期望,结果导致全国的资金蜂拥而进海南岛;而由于海南岛缺乏消费巨量房屋建设数量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这股房地产开发热必将崩溃:因为各种基础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允许如此大量的开发房地产,因此你们海南岛房地产开发行业将遭遇重大挫折,必将崩溃。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宣昶玮的这番分析和忠告几乎是字字玑珠、条条在理的:可谓不可多得之大见识吧?
可是结果却怎么样呢?                                       
当宣昶玮把上述的应聘介绍和简历邮寄给海南岛的那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后,他们却回信说“你的分析完全不合乎我们这里的实际。我们的今后计划是马上要投资几百亿,还要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云云,而且还邮寄给我一大些宣扬海南岛经济将起飞的报道和介绍资料等等。
而后来的事实是怎样的呢?果然不错:宣昶玮很早以前的预见几乎全部应验:海南岛的经济果然崩溃了,而且根子就在房地产开发方面,一切都如宣昶玮先前预见的那样。
于是后来再见到的海南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招聘人才的广告上的时候,几乎都一律的写上要求人才具有“超前的宏观经济分析头脑”、“能分析经济远景”云云。这说明他们吃了大亏后长见识了。”(参见《为什么宣昶玮要把许多人包括世界著名学者和知识分子都视为愚民?》一文)
“二是上一次的中国股市的大行情中,我的爱人买了一些股票基金。因为已经多年没有这样的大行情了,我的一个朋友、股票理财专家某某,当沪市指数达到三千点的时候他就全部清仓了;而我则依据各种我能看到的迹象综合分析,认为行情远远没有到顶,因此我告诉爱人可以继续持仓;直到有一天沪市指数达到六千多点,本人依据各种迹象综合观察之后,认为时机已经来临:这次行情马上就要结束了。于是告诉爱人:你赶快把基金全部卖掉,就在今或明天,股市要暴跌了。可是由于我的爱人根本不信我的观察,于是她就无动于衷;结果第三天股市暴跌;我告诉爱人赶快卖,可是她却说等待反弹再卖。我说不会反弹了,会一直连续跌下去的:结果也果然如此。 后来爱人懊悔不迭。
三是一次在江苏某地房地产公司的经历:当时全国的房地产都在经历危机,各个房地产公司都纷纷破产,而我恰在此时到了这家公司。由于在和该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初次交谈的时候我无意间告诉他说自己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变化情况有研究,结果引起该公司老板的注意:而恰逢该公司正遇到资金困难随时有倒闭可能的时刻。老板组织手下正在酝酿一大的决策,并分析认为国家银行贷款政策的松动时刻应该在什么什么时候纭纭。并在得出结论后来和我交谈。我一听就说你们的分析是错误的;依据我的估计是什么什么,应该怎样怎样纭纭:完全把他们的分析给否定了。而那个老板也确实相信我的分析,于是立刻调整公司资金使用计划,结果第二年的情况果然如我分析:真的在我预计的季节银行贷款松动了。而该公司由于采纳了我的预测而提前作了度过难关的重大准备,因此使公司得以死里逃生而生存下去。
四是一家公司,老板和我偶然认识了。当时这个公司正在上一大房地产项目:我一看该项目就发现他们非常得想当然,老板根据他们自己请来顾问的分析认为该项目将怎样怎样前景良好、效益可观纭纭。而我一看却尽是疑问。于是略微研究了一番,根据我掌握的实际情况,得到该项目非常具有规划和可行性分析大缺陷;但因为项目已经实施,基础都已经施工完毕了,所以更改项目的希望已无;于是就打算在此基础上给予某些调整。可是呢,这个老板完全不听我的劝告,并一意孤行。而后来的情况果然如我所料:市场的预测完全不合乎实际,结果是该项目后来效益很差。
五是一个大型国营企业的厂长,因为和一个高级官员认识;而这个官员的儿子则跑到深圳经商。一次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们的这个工厂的厂长在为深圳的那位官员儿子的经商筹集资金,并说利润很高:年底即可给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如果效益好的话,利润可以更高,当时是3月份的时间。我一听便作出判断:第一,他们说效益如此高,那么这次筹资肯定是炒房地产,否则其他的行业没有如此高的利润;第二,这次房地产马上要发生崩溃,参与的投资者许多人要倾家荡产;第三,高官的儿子其实是没有经商头脑的,因此这次筹资做生意必然失败;第四,既然会失败那么你们的借资给他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而且国家法律不保护这种方式的集资;第五,高官的儿子生意失败后,因为出面集资的是大工厂的厂长,因此你们借出去的钱会想办法还给你们的;但是你们这个工厂的职工分配的福利如奖金等,会大大减少:因为厂长要把经他的手借出去的钱还给你们职工。而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吃亏的还是你们职工;第六,因为这件事情一些官员要受到牵连。
后来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非常神奇的是:上述我事先预料的情况,后来几乎是丝毫无爽的发生了:神奇的狠。在别人看来我好象是早就知道的一样。”(参见宣昶玮发表的启示《民间思想家宣昶玮承揽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文)
其他的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宣昶玮具有非同一般洞见能力的事件还有很多:这些事情都证明了宣昶玮确实在一些事情上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正因为宣昶玮在一些大事件上有料事如神的本领;又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哲学智慧等的理论;又有超乎寻常的视野与思考范围:这样就不是林彪和毛泽东那样的完全凭借经验毫无套路章法的战略家所能比拟的了。所以宣昶玮曾经在文章中“大言不惭”声称毛泽东和宣昶玮相比只能是草莽军师的水平:这样的大话可不是随便就能说啊!一些毛派群众看了宣昶玮把毛泽东说成是“草莽军师”就认为宣昶玮狂妄无知,其实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真实情况的缘故:真实的情形是宣昶玮自己心中有数一点也没有夸张!
现在人们有“三种诸葛亮”的说法了,我来给个新的说法。今天我要说的第一种诸葛亮是事前诸葛亮,即林彪那样的未卜先知式的诸葛亮;第二种是“事后诸葛亮”:这种人虽然不能象事前诸葛亮那样未卜先知,但却能在事情发生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总结个水落石出干净利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使人们能完全看清楚事情的真实的来龙去脉:因此“事后诸葛亮”其实也是能人:是善于总结、分析、发现事物背后原因与结果之人;第三种是“事中诸葛亮”,即在事情已经开始发生,并且尚未结束之前的时候“恍然大悟”般的做出了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的透彻的分析,并且有对今后事件后果与结局的具体的预见与分析。
应该说上述三种诸葛亮都是不一般的人物,都是具有非凡的分析与观察、总结才能的人。
今天我们的许多的专家、教授、学者和研究员之类的,能达到“事后诸葛亮”的水平的,已经是上上中人了;而能象林彪和毛泽东那样的“未卜先知”的“事前诸葛亮”,则在现实社会中是少之又少,几乎是凤毛麟角。“事前诸葛亮”则只有那些堪称“人中豪杰”如林彪毛泽东之辈者,方能为之。
林彪正是人中豪杰,所以他才能屡屡料事如神吗!
中华思想家 宣昶玮 2016106日草于安徽淮南八公山下之茅草屋中
微信号:laotianjiaan
Skype: xchwei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7:02:42 | 只看该作者
宣昶玮先前揭露司马南和评价胡万林终于有人高度认可


宣昶玮以前曾经在许多文章中揭露:因为宣昶玮发现著名作家柯云路是罕见的具有政治智慧的中华天才;而当时的中国政权核心也因此开始了打击柯云路和暗中迫害宣昶玮的事情。为了柯云路和宣昶玮的事情已经把中国政治上弄得天翻地覆了,宣昶玮也因此失去了正式工作,到处流浪,靠打工维持生活。
而司马南就是当时该政权核心领袖为打击柯云路专门收买的政治和思想意识形态打手。后来的把胡万林迫害到监狱里,是整个迫害、打击中华天才人物柯云路的一个部分。
相关揭露文章发表后中国从民间到官方众多的知识分子到海外的民主派全都不置一词,好像这个事情根本就和中国和他们毫无关系一样。
但终于有一天一个网友对宣昶玮表达了他的有关看法。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不认识的网友(这里采用化名LBS)加了宣昶玮的微信。
于是宣昶玮问他:
请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LBS(这里采用的化名) 19:21

宣老师您好,我看了您好几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我很受益[微笑]

老宣  21:39

是吗?

老宣  21:40

那你能不能写一点看后的感觉?

老宣  21:40

如实写

老宣  21:45

“哲学乌鸦”黎鸣号称思想家却对思想一窍不通到底谁之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c7c920f0102y1da.html

林彪对德苏战争料事如神和宣昶玮对中国经济事件料事如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c7c920f0102y1k9.html

LBS 10:55

宣老师,我是一个对哲学,佛法非常感兴趣的一个人,学佛三四年了。最近看了您对柯云路的评价,我是非常赞同的。我曾上中专时也看过他的一点儿书,非常喜欢,当时气功大热,我也着迷过。后来司马南反伪气功,不明真相的我和大多数人都以为司马南是英雄呢,还赞叹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我阅历的增长,也觉得这事儿不是那么简单的。看了您的文章后,我明白了,胡万林是被冤枉的,司马南是被收买的。能够洞察世事的真相,这才是大智慧,而不是什么神通,看到这个了,看到那个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我是非常认可您的文章的,您说您是大智慧真是此言不虚,您说的万教归一太好了,现在是我说你的教不行,你说我的教不行,其实各个教都展现了一部分真理,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整合之道,把他们融合起来和您的理论一样啊,弥勒佛就是弥赛亚,说的都是一回事。太好了。我还会继续拜读您的文章,有不明白的我要向您多多请教,感恩您。[微笑]

老宣  12:47

谢谢你的如实评论!

LBS:

应该谢谢你!







中华思想家 宣昶玮 2016年10月12日整理于安徽淮南八公山下之茅草屋中
信箱:xchwei84@gmail.comx-ch-w@hotmail.com
微信号:laotianjiaan
Skype: xchwe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7:13:42 | 只看该作者
论政治家的智库智囊机构能够代替军师和战略家的相关作用吗?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受过高等教育者众多,教授、专家、学者等也相应众多。而且各个国家往往被这些教授、专家、学者等垄断着话语权,到处都是他们的观点在宣扬、在传播。
现代社会的另一大特点是红尘滚滚、人们追逐金钱也追逐名利等,吵闹得很也繁忙得很,人们大都无法静下心来弄学问和思考问题。因此现代社会的人大都不能象古人那样安静思虑学习,一心一意思虑天下事等,所以现代社会如古人那样造就出的战略家和谋略家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于是在这种真正的战略家罕见、而学者和专家众多的情况下,各国的领袖和政治家在制定国政大策的时候就常常看重和委托于那些适应现代社会情况应运而生的各种时髦的智库和智囊机构等,认为这些智库和智囊等就能代替古代社会那种著名军师和著名战略家的作用。
因为社会本来就已经被组成上述智库和智囊机构的各种专家和学者霸占着话语权了,这些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观点本来就在社会上占据着垄断的地位,被社会认为是权威的、是无可指摘的定论等等。所以当国家领袖选择采纳这些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库等得出的相关研究报告时,政治家和社会差不多都认为这就是政治家所能选择的最佳方案了。因此这样的时刻,政治家其实已经毫不怀疑的认为:智库和智囊机构是完全可以代替古代军师和战略家的作用的,智库等完全可以起到古代军师和战略家的相同功能即重大参谋作用的。
而实际上这种感觉是一大误解,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本文就打算对此详细剖析一番。
而宣昶玮本人页恰恰是在战略预测、战略思维方式与规律、哲学思维方式与规律等相关方面有研究的理论家,并早就有自己独到的理论(正因为有自己独到的理论所以才发现了著名作家柯云路是理论素质超过毛泽东的中华天才的),哲学上有认识当量的新理论新学说;因此宣昶玮在关于战略家、军师、谋略家、和有关智库、智囊机构思维方式等方面是行家里手,知道智库思维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知道迷信智库人们的认识盲区。
战略家的思维特征有如下三个:
第一是战略家的关注与思维范围非常广泛:就是战略家的观察、关注、思考的范围与一般的学者和专家相比是非常广泛的,范围很大,远远比学者和专家的范围大。这种情况我称之为关注当量巨大。
第二是战略家的思考、研究的深入深层次的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学者和专家。
第三是有最终的深刻认识结果与最终的总结结论。
上述三项特征是成熟的军师和战略家的基本思维特征。
战略家的特殊思维方式还有一些,但不适合公开,这里省略。
战略家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战略头脑和战略眼光,是战略家长期关注、长期思索,最后获得高度成熟的、深思熟虑的前瞻性的理论预见,是关于大跨度、大范围的大见识——即战略预见。
战略家好比是一个具有高内存和高运算速度、高解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其特点就是能够解算依靠单独的成千上万的普通计算机不能完成的解算任务一样。
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在进行深思熟虑的解算数量庞大的相关信息的时候,常常是夜不能寐和茶饭不思的,常常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在林荫小道上迈着方步“踱来踱去”:这就是“超级计算机”在“高速运转”着“解算超级数量的信息”,以得到“最终答案”。
而智库和智囊机构则像单独的成千上万的普通计算机,他们只能做到关注范围广泛,而高速度和高运算能力高解算能力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和超级计算机相提并论:因此深入深层次的处理数据处理信息则智库和智囊机构则做不到了:因为一群只会浅表思维的学者和专家无法代替一个能深入和深思熟虑思考的战略家,这就像成千上万的普通计算机一齐工作也根本无法代替超级计算机的解算能力一样的道理和机理。
智库的优势仅仅是可以集思广益扩大由一般一个人无法关注的更大的范围和更大的领域而已:只是关注范围比一个人有优势。智库的劣势是因为虽然智库参与思考的学者专家的人数较多,但却大家都只能处于浅表思考的阶段,而无法达到杰出战略家的那种一个人就可以达到的可以思考极深层次问题的程度。
就像当年林彪那样的料事如神就是典型的战略家的思考极深层次问题,结果获得成功战略预见的例子。
有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介绍说林彪性格内向,在晚年经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但他在青年时代却关心时局,具有宽阔的视野,同晚年形成强烈的反差。
文章又说林彪“在山沟里“妄言”,准确预测到“中日战争可能发展为世界大战””:
1937年12月22日深夜,林彪在赵城一个小山村的窑洞里踱来踱去,对苏、美、英、法、日、德、意等国掂量来掂量去,终于坐到桌旁,在如豆的灯光下,给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写信。他写道:
任主任:
我对时局很想了解全般情况,但苦无材料,同时自己分析力量更缺乏。我近来在抽象设想中也得到一些感想,故以姑妄言之的方式向你陈述如下……
林彪“抽象设想”了一些什么“感想”呢?他对可能或已经是中国的朋友的苏、美、英、法如何对中国进行援助逐一进行了估量。鉴于德、意、日已经联手,他认为:“苏联单独出兵打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单独太平洋战争也是少有可能的。”“英法出兵到中国与太平洋上打日本是不可能的,因过不得地中海和红海,路也太远。德意一动则英法陷于腹背受敌。英法对日进行经济制裁是可能的。”
但是,林彪认为这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会联合起来对付德、意、日轴心的,而这就是世界大战。他说:
中日战争可能发展为世界大战。中国应坚持打到底的方针,使此战蔓延成为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大战时,中国才更能胜利,世界革命也乘机发展与胜利。
后来的事实如何呢?文章说:
“果然,一年零九个月后,即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又过了一年零九个月,即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半年后,即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至此,世界所有主要国家都卷入了这场大战。用1937年12月以后世界形势的发展来检验林彪的话,可见其非但不是“妄言”,甚至可以说,他的预见相当准确。”
林彪的这种战略家的预见,如果换成现在的智库的角度看,如果把成千上万的八路军干部集中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则也不可能达到林彪一个人深思熟虑获得这一结果的程度:因为林彪具有战略家的头脑,而且林彪的思维方式是战略家的;众多的八路军干部的思维则是浅表性的。
作为一个战略家,林彪的特殊特点是具有战略头脑和战略眼光,他的预见也是战略家长期关注、长期思索,最后获得的高度成熟的、深思熟虑的前瞻性的理论预见,是关于大跨度、大范围的大见识——即战略预见。
而众多的八路军干部的思维则是浅表性的,即使这些浅表性的思考数量极多也不能代替一个人的深思熟虑的深层次思维。即使大量的浅表性的思维还依然是浮光掠影的浅表性思维,是无法靠肤浅的东西堆积成深层次东西的。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智库中有能够进行战略家深思熟虑思维的学者,靠了这个人就可以弥补众多学者的浅表性思维的不足,因此这样的情况下智库就完全可以代替战略家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智库中本来就有战略家在里面,因此智库这个时候起到了战略家的作用,其实那本来就是智库里面有战略家吗!当然这样的智库能够起到战略家的作用和战略家的功能了!因此这种情况下起作用的依然是战略家而不是智库。
有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智库虽然关注当量很大,但由于这种巨大的关注当量是分散在各个专家学者个人专家脑袋里的,并不能被一个人全部吸收到自己的脑袋里来,并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最后达到思考成熟而形成一个巨大的认识当量,因此这巨大的关注当量常常是无效当量。相比较之下杰出战略家由于眼界宽广关注当量极大,又能靠一个人的脑袋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一个有效的巨大认识当量,因此真正的战略预见产生了。而智库却是怎么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因此战略思维的时候狼群战术无法代替战略家的作用与功能,所以智库不能代替军师和战略家的作用:现代政治家认为智库和智囊机构能够代替战略家和军师的作用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感觉。








中华思想家 宣昶玮 2016年10月16日草于安徽淮南八公山下之茅草屋中
信箱:xchwei84@gmail.comx-ch-w@hotmail.com
微信号:laotianjiaan
Skype: xchwe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4 14:00 , Processed in 0.0653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