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9年苏联首爆原子弹的幕后秘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13:4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外纪闻



1949年8月29日凌晨4时,苏联进行了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巨大蘑菇云在哈萨克草原迅速膨胀并盘旋上升,美国的核垄断就此被打破。不久后,在向该核计划的参与者颁奖时,斯大林说:“假如我们再晚上一两年,也许这种核炸弹就落到我们头上了。”本文原载于2009年第12期《世界军事》,编译:粟周熊。

均衡利益下的核试验

1945年7月17日,美国在新墨西哥沙漠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第二天,杜鲁门在波茨坦会议上向斯大林暗示和炫耀,美国拥有了得以称霸世界的“超级武器”,斯大林却不予理会。之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的2颗原子弹的威力,却令斯大林深感震惊,他下令解除了国防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的职务,虽然后者一生都是斯大林政治上最亲密的战友,但美国肆无忌惮的核讹诈却让斯大林不能坐视不理。

随后,苏联成立了直属国防委员会的原子弹研制委员会,由主管情报机关的苏联元帅贝利亚全权指挥——这位曾让苏联民众心惊胆寒的秘密警察头子不懂得核武器技术,可他肯倾听核武专家的意见,明确告诉参与核试验的各位专家:自己会提前准备两份名单,一份是要重重褒奖的,一份是送到西伯利亚的,人名都一样。于是,这些从大清洗中得以释放出狱的科学家,全身心投入到原子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45年底,斯大林亲自为核项目重新命名为“博罗季诺”,此前一直参与核试验研究工作的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仍被任命为首席科学家。

1949年春,苏联获得了足以制造原子弹的钚。他们为这枚钚充料的原子弹命名为“铁克瓦”,意即“南瓜”。试验选在中亚哈萨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米什克瓦”试验场进行。试验代号“珀瓦亚-穆尔尼亚”即“首次闪电”之意。

1949年8月29日凌晨4时,“铁克瓦”在大气层中试爆成功。库尔恰托夫在写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详细叙述了原子弹爆炸的情况。从此,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的国家。1949年后,苏联在此地又进行了467次地上和地下核试验。

筹谋已久的核计划

倘若从核爆时间点上做比较,苏联落后于美国四五年,但研制时间却相差无几。自1939年爱因斯坦致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促使美国实行“曼哈顿计划”后,核研究马上被赋予军事性质,从而集中了大量人力、财力和智力资源。相形之下,苏联核计划“2号实验室”的名称就要小气得多。而且直至1946年在里面的工作人员总共不过650人。

1940年11月,在苏联物理学家完全得不到外界消息的情况下,库尔恰托夫在苏联核物理讨论会的总结里提到了链式反应。苏联当时担任研制原子弹任务的是两家在列宁格勒相互毗邻的研究所:约费物理技术研究所和1922年由韦尔纳茨基创建的镭研究所。苏联人首先在约费物理技术研究所里建成回旋加速器,但还没来得及投入生产,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两家研究所就都被疏散到了喀山。物理学家们再也顾不上研究原子弹,一心扑在研究如何改进现有武器——坦克、飞机和大炮上去了。

1942年10月至11月,库尔恰托夫看了一大批情报员掌握的关于国外核研究的材料,他给莫洛托夫写了书面报告,在其结尾部分将当时有可能进行核试验的国家进行了分析对比。

1944年,苏联就在库尔恰托夫的坚持下开始了工业性铀矿的开采。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的专家将战败的德国全境过筛似的搜索了一遍,到处寻找这方面的资料、科学试验室和工业企业废墟。结果双方都相当失望,因为他们发现当时德国物理学家的研究大大落后于美苏。美国在日本投下的2颗原子弹,令苏联领导人在核武器制造方面再也不计成本,相继在萨罗夫和斯涅任斯克建成“阿尔扎马斯-16”“车里雅宾斯克-70”两家秘密试验室,生产裂变物质的工厂——“灯塔”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则建在托姆斯克、克拉斯诺雅尔和车里雅宾斯克郊外。

就这样,1949年便有了两个核大国。随后,更多国家加入了这个“核武俱乐部”,而苏联在核武器竞赛中更加乐此不彼。比如,曾颇令赫鲁晓夫自豪的氢弹“大伊万”,爆炸力在研制初期被设计为1亿吨级。即使为安全起见这颗只能选择在新地岛上空爆炸的核武器,也具有5千万吨级的爆炸力,而美国这时仅能生产200万吨级。当时,核大国的物理学家们,就为整个地球的命运发出了警报。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人所共知的,苏联的萨哈洛夫也曾对赫鲁晓夫坦陈:原子弹爆炸造成的生态后果将会不可估量。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28 16:10 , Processed in 0.0531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