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夫曼姐妹(克萊爾和薩拉)
當天活動結束後,薩拉在她的博客中寫道:“當我們站在雨中向達賴喇嘛告別,他觸碰了我們每個人的臉頰,一邊說著‘謝謝’和‘再見’,一邊把他的臉與我們的臉相貼。淚水止不住地順著我們的臉龐淌下……他的造訪是我們爭取而來的特殊榮譽……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鋪滿了荊棘,讓我們的內心迅速成長。媒體收了很多錢,企圖詆毀我們的公司,或與之相關的任何人或物,寫了大量文章污蔑這次訪問。我們曾天真的以為大家會為他的來訪而激動不已,我們的社區會為這個重要的時刻拋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團結起來。我們錯了。他的訪問充斥著恐懼和冷嘲熱諷,我們當地的媒體急不可耐地要摧毀我們的榮耀,快的我們都還來不及建立。”
“負面文章的報導和本地勢力強大的知名人士聲稱他們不支持他(達賴)這次受邀之訪,經過此番狂轟濫炸,尊者推遲訪問,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最後,真相佔據了上風,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失去了觀眾、錢和真誠。但不管怎樣,我期待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領袖能重建人性……這位領袖擁有強大的自我感知力,無須尋求外部安全感,他的標準只有真理……對我們、對本地區,對人類來說,這是一次勝利。我為能成為這次偉大成就的一部分而感到驕傲。”
克萊爾在她的博客中寫道:“媒體是怎麼描述我們的?經過我和幾個好友在奧爾巴尼的不斷努力,他的訪問和留言尤為感人。他的到訪帶來了某種矛盾:媒體將耐克塞姆、基斯、薩拉和我打上邪教的標籤,而一個世界領袖在徹底調查之後展現出了對我們的支持。”據報導,達賴獲得了100萬到200萬美元的捐贈。
達賴喇嘛訪問之後,拉尼爾和布朗夫曼姐妹開始癡迷於找明星代言來獲取榮譽。之後我被解雇,拉尼爾動用了布朗夫曼姐妹數百萬美元對我進行攻擊,有關他們的負面報導越來越多。
不正當房產交易和虛假商品投資損失總計1億美元被曝光後,達賴喇嘛的演講“相形見拙”。自此,對耐克塞姆的負面報導更是蜂擁而至。
關於耐克塞姆公司的背景知識
根據維基百科介紹(https://en.wikipedia.org/wiki/NXIVM),耐克塞姆公司系一家傳銷公司(multi-level marketing company),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奧爾巴尼縣,1998年由基思·拉尼爾創建,經營方向是通過“高級經理成功專案”(Executive Success Programs,簡稱ESP)向顧客提供所謂的個人和職業發展培訓,其學員尊稱拉尼爾及其合夥人南希·賽奧茲曼(Nancy Salzman)是“先知”(Vanguard)和“班長”(Perfect)。不過,據《福布斯》等著名媒體揭露,早在1993年,基思·拉尼爾就曾創辦過一個名為Consumers Buyline的金字塔形傳銷公司,為此被美國23個州立案調查,最後他與紐約州達成和解協議,賠償了事。
主流媒體指稱耐克塞姆公司具有邪教特徵。根據互聯網媒體報導,多年來,美國媒體《時代聯盟》報對耐克塞姆公司進行了持續揭露,雙方水火不容。除了《時代聯盟》外,其他主流媒體也對耐克塞姆公司的邪教特徵進行了關注和報導。其中包括:2003年10月13日,美國著名媒體《福布斯》雜誌網站登載署名Phyllis Berman的文章《布朗夫曼姐妹與邪教》(The Bronfmans And the Cult),對億萬富翁埃德加·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 Sr)的兩個女兒莎拉(Sara)和克萊爾(Clare)與耐克塞姆公司創始人基思·拉尼爾的關係提出批評(兩姐妹系拉尼爾的助手)。文章並指出,作為曾是“高級經理成功專案”顧客之一的華納唱片公司老總埃德加·布朗夫曼,也同拉尼爾分道揚鑣,將這個培訓專案稱作“邪教”。同日,《福布斯》雜誌網站還登載了署名Michael Freedman的另一篇文章《個人崇拜》(Cult of Personality),文章對拉尼爾的教義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拉尼爾身上存在的個人崇拜進行批判,並將“高級經理成功培訓”專案與其他邪教如“地標教育”、“科學教”等進行類比。2010年9月9日,加拿大媒體macleans.ca發表署名Nicholas K?hler的文章《如何失去1億美元》(How to lose $100 million),對耐克塞姆公司的運作方式和拉尼爾等人的運作手法進行揭露。2014年11月18日,美國主流媒體《國家》網站(thenation.com)登載署名William D.Cohan的文章《一個奇特、秘密、邪教一樣的公司是如何花費鉅資對記者們發起訴訟戰的》(How a Strange, Secretive, Cult-like Company Is Waging Legal War Against Journalists),對耐克塞姆公司濫訴批判人士進行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