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婚、晚婚、不婚 问题出在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08: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卓以定/世界周刊




问:

我和前妻是非常相爱才结婚的。我们两人是在攻读研究院时,先是研究院同学,是好朋友,又十分相爱。在最后一年因为真正志同道合,才决定结婚。结婚时,都已经过了三十岁。

我们两人在国内并不认识,过去都曾有过异性朋友,分别都有过和他人恋爱的长期经验,也各自明白过去选伴的错误。出国之后,先是只想把学业、学位完成。等了恋爱蒸空多年,再遇到了彼此,真是总算遇到了对的人,同居了一年,才谨慎地结婚。

现在分手之后,再回想两人结婚先前那两三年,依然是我们一生最最幸福的时光。我们先后拿到博士学位,一起到A大城。为了迁就妻子,我选择了不是最为适合我的工作。我们两人在打拼两年工作稳定后,才在四年内生育了一儿一女。为了方便,前妻把她的父母接来照顾年幼儿女。

最初的一年,大家相处尚可。后来我们夫妻想买一个对儿女理想学区的大房子。岳父过去有着工程背景,就自愿做建造新房的参谋,我们就顺从他的意见。因夫妻两人事业都在冲刺阶段,没有足够时间私下商量。等到新房子要交接时,岳父母提出,他们虽没有出钱,但是又监工房子建造,又在家中替我们照顾两个儿女,出力最多,该有四成股,其余六成是我两均分。也就是他们家七成,我只有三成,将来我们夫妻依然共同付清余款。为了造房,我向自家父母拿了父母退休老本共十万美金,来付初款,这样子对我父母该如何交代?我说这样不行,但老人家坚持己见,于是大家闹得不欢而散,自此结了梁子。

后来,当然是我让步,婚姻已经被岳父母搞得千疮百孔。岳父母认为为了基本原则,女儿和我分手,他们三代照样幸福。我却觉得深受伤害的不只我们儿女,还有我们婚姻。妻子掉了二十磅,天天对着我掉泪,她舍不得从此割舍只有一个女儿的老父母,又没有办法改变他们和我家。她说明知道是父母在美国的不安全感所致,她宁愿忍让他们,明知就是这样拆散了我们。但是她实在需要父母烧饭,和照顾儿女,她就是依赖父母,只好牺牲夫妻爱情。我们相拥大哭数次,决定我放弃,离开他们。

她说如果要选择家庭,她会选择血亲的父母和儿女,因为她不要做不孝女。她知道我们彼此曾经拥有的爱就够了。现在,我们分居,并且我有一半的儿女瞻养权,人财两失,两人已经正式分手。每次我和前妻见面依然情意绵绵,但是岳父母坚持己见,他们已经办了绿卡,俨然永远和儿孙是一组家庭,排我在外。我不明白,怎么有这样的父母?

答:

华人家庭数千年来都为父子相承,比较重视父母和子女的亲情关系。在农业社会常有的“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更是人人称羡。不像西方社会是以夫妻爱情为主干,自己负责自己子女教养,强调人人都该尽力而为担任自己角色。加上国家又有社会福利,不那么依赖子女。父母不大会认为儿女是自身的资产,希望儿女可以独立,不必同住,依然有着自己的幸福家庭。每逢假期或是周末,依然各自可以常常相聚,享受大家庭含饴弄孙的家庭乐趣。

年轻一代晚熟 依赖父母

现在国内八九零代的年轻人都是家中唯一的子女,都是父母唯一的骨肉和唯一的晚年希望。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灌输,将来长大一定得孝顺父母,抚养父母。一对夫妻两人都同是两家的独生子女,结婚之后,究竟那家父母重要?难道两家父母都要住一起,那可能吗?所以这些年在诊所看到太多类似你信中的案例。往往大家都没犯下大错,都为此痛苦,都是受害者,受罪最深的又岂止是大人,老人?连小孙子都很遭罪。但是,像你的岳父母如此坚持要房子四成利,甚至对于女儿离婚也不挽回的确罕见。

父母喜欢和儿女生活,儿女也依赖父母,大家在一起,是晚熟的父母和子女。晚婚、失婚、不婚,都会让父母子女在一起生活。加上经济不景气,都容易产生晚熟族。于是晚熟族已经像流行病一般开始漫延在全球各地。现在西方世界,大学毕业在外做事的子女,依然和他们的父母或至亲居住也开始增多。美国的丕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从 1940年以来开始统计,2014年 18至34岁的女儿中 36.4% 和家人同住,18至34岁的儿子居然有 42.8%和家人同住。晚熟男居然多过于晚熟女,晚熟男女都在增加。

因为美国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越来越加昂贵,现在更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结婚当然延迟。年轻人如果住家可以应付或减少高涨的房价和生活费用。加上越来越多的亚洲新移民,且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未婚的男女认为居住在自家,可以吃住免费,而且只是暂时的,更是增加一些晚熟儿女。

在亚洲,这个问题就很严重。台湾就有一大群的年轻人住在舒适父母家中,根本不想学独立。如果离开家,只是想去到处玩,游学,打工一下,没有准备好独立生活,没有出外闯的欲望和梦想。他们大多不婚,使得台湾变成了世界最为快速老化的国家,不婚又晚熟的结果,也是最不想生孩子的国家。

在中国大陆,问题更是严重。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中国男女比例失调,成为社会问题。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更是发文指出“中国第四次单身潮”已经来袭,这次甚至比世界大战更加严重,因为中国非婚人口已经超过两亿,而且主要都是大龄单身(八零后)未婚,会引发经济和心理大改变,甚至会导致人变“穷”。

1月10日,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研究院的《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披露,七年之痒已经变成为五年之痒,婚后三到五年就出现分手危机。70前人群初恋最晚, 95后初恋最早。博士恋爱次数最多,80前比 95后婚前性行为较晚。除了社会压力增大外,每一代比前一代心智成熟更晚,性行为早又多,象征晚熟又晚婚的时代来临。

其实拥有持久又健康的两性关系,可以建造亲密的家庭结构,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一直单身的人,可能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为感到缺憾,久而久之也不知道该如何结伴交朋友。他们对于责任感、同情心,和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看法都容易不成熟。

父母观念传统 子女西化

现代的亲子观念是,我们的孩子并不属于我们,他们只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他们的确是经过父母而来,但是并非为父母而生。身为父母可以尽力去爱他们,但是最好不要要求他们同等爱父母。根据最新统计,现在有四百万华裔生活在美国,成年子女照顾年迈父母开始面临许多困难。罗许大学(Rush University)华裔老龄化研究中心董新奇教授与西北大学和社区机构,联合推出“春晖报告”,探讨华裔耆老的家庭照顾及两代的冲突议题。

这项报告研究费时两年,对于3000位芝加哥华裔老人和548位成年子女进行深度调查,以了解华裔家庭的需求。华裔大家依然以家庭中心的价值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73%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家中老人存在着看护压力, 11%的子女感觉照顾父母很有疲惫感,10%的子女表示他们与父母互动有负面情绪负担,并感到愤怒。

董新奇教授的研究结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已经存在了文化和隔代的差异。中国文化偏重于家庭,父母往往对子女履行孝顺义务有着极高的期望。但是在美国社会里,成年子女往往更加接受西方思想,看到西方子女和老迈父母关系并非如此。加上自家生计的负担,感觉自家老人需求太大,独生子女的负荷情形尤其更为严重。

就像你信中的岳父母,依旧用“我们长辈说了就算”的陈年不变的想法,没有顾及亲家父母和你的内心感受,只想着自家三代的同堂及含饴弄孙的幸福。做儿女的怎么可能不痛苦?他们完全忽视生儿育女是年轻父母的职责,小孩应该生长在双亲具足的爱和温暖中养大。

年迈的祖父母和西方文化已经脱节,加上自身渐渐身心老化,孙儿女逐渐长成青少年,代沟和文化沟的差异,不能解决在美国没有专业父亲陪伴的遗憾。等他们稍稍大些,了解到父母为何分手,又怎么可能健康地成长?

要让子女成长 父母放手

台湾的商业周刊用“晚熟世代来了”文章曾经推荐精神医生王浩威著的《晚熟世代》(心灵工坊2013)。因为每个夏天,台湾延后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高。以往传统社会,“成年”的定义就是大专毕业,离家工作,经济独立,自组家庭,结婚生子。如今年轻人却是延长毕业,寄生父母,啃老,晚婚,不婚或失婚当道。

书中特别提到好的父母是要学习的,不是先天就会做的。等到儿女稍大些,就要儿女自己逐渐面对挫折和阴影,让儿女自己想出方法,自己学会结伴。父母由主导,变成辅导,甚而慢慢放手,他们终就可以面对他们的危机,抵达成功的对岸。过于焦虑的父母常常剥夺了儿女的成长过程必须遭遇的历练。因为两代都害怕,而两代都选择困守城池相依在一起。作者特别提到,儿女长大要处理好自己的焦虑。父母更加应该反求诸己,要处理好父母自己的焦虑,“自我的迎战”才是大家的解方和出路。

美国Upshot的市场研究显示,美国其实是个家庭关系紧密的国家。不同的世代常彼此扶持,在财务和实际生活上互相依赖。由于婴儿潮逐渐老化,这种家庭趋势将为持续下去。教育和所得是大家远离老家的最大因素。获得大学或是专业学位的人才可能远走高飞。但是现在父母和长大的子女平均都会居住在18至44哩附近,依美国各地和族群文化而定。

中国新移民的父母更要入境随俗,学习做个成功又肯适应的移民。美国对于老人,尤其低收入的老人的福利措施都很好。老人可以学着结交老人朋友,自组短途旅游。老人不要只为子女做事,应该要有自己的嗜好和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快乐,儿孙才会健康快乐。

两代相距 一碗汤的距离

最近,中国武汉大学尚重生教授形容父母与子女要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他特别针对父母该学会能够接受与子女之间维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不太远,双方都能互相照顾,还可以避免一些矛盾。他认为人性本身存在自私、自我的一面。如果两代人住得太近,这些缺点容易被生活琐事激发出来,以至于都相互折磨。如果不住在一起,这些缺点可能就会潜伏起来,时间长了反倒忘掉缺点,反而思念对方,更加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他并且特别提出两代人的生活模式不同,所以他们跟谁结婚,如何教养自己孩子,离开哪份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做父母的无法为这些事承担后果,所以我们做父母没法替他们做决定。

我们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学着跟他们站在一起,支持他们,做的好,就鼓掌。他们有挫折,给于某种程度的依靠,千万不要插手子女的家庭事务。不管父母愿不愿意接受,这世界上首位关系是夫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设想,如果子女天天插手批评我们的生活,不许去这个广场舞,非去学那个电脑,我们是何感受?儿女婚姻幸福是他们自己体会,我们切忌,冷落老伴。把老夫老妻的身体养好,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两代要有界限,有距离,有联系,有守望,这就是“一碗汤的距离”。两代人的两颗心灵之间的距离,并不见得要贴在一起,而是不管相隔远近,都能送上一碗汤的距离。那份心灵鸡汤永远温暖著彼此的心中的爱。

我们由这些报告,不难看出所有东西方各类专家看法越加相近,而且就是殊途同归。希望你的岳父母可以读完这篇文章,也祝福你们一家人。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12:24 , Processed in 0.0628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