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黎气候大会完成历史使命 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04:2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新协议(又称《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成为2020年后取代《京都议定书》的全球气候协议,预计这份协定将于20164月由各国领导人正式签署。可以说,巴黎气候大会圆满完成了任务,所达成的《巴黎协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最终生效后,将有力推动全球共同加快气候治理并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转型也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闭幕式上所言:“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合作新时代。全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曾经无法想象,现在势不可挡。”
  《巴黎协定》来之不易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约0.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约14厘米,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为应对气候变化,以欧盟等发达国家为先导,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到这场战役之中。
  1992年5月,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每年开一次会议,简称气候大会。然而在过去20多年间,气候大会年年开,但除第三届(达成《京都议定书》)和第十三届(通过“巴厘路线图”)之外,都鲜有进展。特别是最近一次的第十五届哥本哈根会议,虽达成了一份《哥本哈根协定》,但协议并无约束力,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想把强制性减排义务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没有动力和意愿拿出真金白银去帮助发展中国家。
  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尽快达成一项新协议以取代2020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本次巴黎气候大会可谓肩负重任。即便各国都有了紧迫感,新协议的诞生之路也充满了艰难。路透社曾报道称,本月5日达成的最终草案中有939个括弧,括弧内都是谈判代表们无法达成共识的内容。这表明各方在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020年后资金支持、行动力度等议题上的分歧依旧难以弥合。还有媒体将这份草案形容为“不同意见的堆砌”,并不能体现凝聚共识的要求。可喜的是,尽管各方在大会冲刺阶段仍在“讨价还价”,但协议的最终达成表明,各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求同存异”的真正内涵。
  新协议具有五大亮点
  《巴黎协定》明确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根据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以帮助它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新协议将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期间开放签署,签订协议的国家至少包括55个《公约》缔约方且这些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须在全球占比达55%以上。
  细看内容可以发现,新协议有别于之前谈判成果,有五大亮点值得关注。其一,协议由所有缔约方通过且具有法律效力(此前唯一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减排文件《京都议定书》并未获得所有缔约方通过)。其二,继续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重新定义了具体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层次划分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细分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各国的自主贡献行动(INDC)来取代发达国家的单边减排义务。其三,给近零排放设定了时间表,提出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其四,减排透明度问题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让步而解决,通过了统一的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其五,协定把之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作为下限,并将提供资金的时间范围由2020年之前延展到2025年。
  当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协议内容并不完美,正如参与本次大会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所言,对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资金和技术的具体落实进展还是比较慢。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在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努力下,大会通过了“共合贸易区责任原则”,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资金问题得以解决。
  国内相关改革须提速
  《巴黎协定》对于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以及碳市场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而言,《巴黎协定》将长期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工程的推进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国主动承担发展中国家减排责任,将促进火电机组节能改造项目和碳减排工程。
  中国制定的2030年行动目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至20%左右。但若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根据各国的自主贡献计划,减排量可能需相应上浮。IPCC规定,至2030年各国碳排放需达550亿吨,远高于将全球升温幅度维持在2℃以下的400亿吨。若按协议提出的严格控制在2℃以内并追逐1.5℃的目标估算,我国须大幅提高减排目标。比如按目前的排放占比分配剩下的150亿吨目标,我国须增加38亿吨减排量。其次,协议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净零排放和强调在发展中国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由此可见,《巴黎协定》或将促使中国加大减排力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有望获得政策的持续扶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15:24 , Processed in 0.0630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