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的神学”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信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8: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人的神学”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信仰



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诗歌与圣言交织,诗人与神学家身影重叠,是欧洲思想文化史上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传统。到了近代,更出现一批诗人,因其诗作中蕴含着独具特色的神学思想,使研究者不能不给予特别地关注。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以英国为例,“英格兰诗人诗作”中的神学思想,可追溯至库柏正是从库柏开始,英格兰诗人诗作之中的神学思想初现雏形并日渐清晰,继库柏之后,又有布莱克、彭斯,到“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达到高潮。这些诗人及其诗作中的神学思想对近代欧洲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英国学者布鲁克将这些“诗人诗作中的神学”概括地称为“诗人的神学”,并指出“诗人的神学”不同于教会或教派神学其不同之处在于:“诗人的神学”没有作为一定之规的教义,没有特定的礼仪需要履行,亦无自己的教牧系统。“诗人的神学”在相当大程度上源自于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及由此而悟出的人生哲理,是诗人内心深处思想情感的自然表达,因此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并独立于中规中矩的宗教思想之外。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信仰,是“诗人的神学”最重要的特征。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重要代表人物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曾从不同的侧面阐释 “诗人的神学”的内涵及特征。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华兹华斯在为《抒情歌谣集》所撰写的“序言”中指出:“宗教与诗的关系密不可分,宗教可以用信仰来弥补理性的不足;理性的指令则需要诗的情感力量的支撑。”德国诗人诺瓦利斯曾这样评价那些颇具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诗歌:“它诗歌展示不可展示的;观察那不可显露、不可感觉的。”“诗歌是传达神性启示的渠道之一。”在诺瓦利斯看来,诗人与牧师的职责具有一致性:“诗人与牧师最初的职能是一致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有所区别。谁能断定将来人们不会对以前的东西推陈出新,重新将‘诗人’与‘牧师’合二为一呢?”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柯勒律治则明确地论述了诗人与神学家、诗歌与宗教的关系:“诗人只是将自己所受到的神性的启示转换为人类的语言……诗人是受命传达来自上天的旨意的人。宗教和诗歌是可以合二为一的相同之物。”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德国浪漫派先驱瓦肯罗德则认为,上帝是通过大自然与艺术这两种语言与生活在俗世中的人类沟通的,在采取后一种方式与人类沟通时,上帝指定艺术家诗人、作家为其代言人。英国诗人雪莱亦赞同瓦肯罗德的观点,雪莱认为,诗人是将那“永恒之地”的光芒和火种传送到人间的使者,诗人即牧师,而《圣经》故事中的耶稣基督实际上也是一位诗人。“他以单纯简练的方式传达有关人类和基督宗教的、神性的、永恒的真理,使人成为诗歌中的哲理、艺术品里的智慧。”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由此可以认为:诗人不仅仅是“神的卫道士”和“传达神的旨意的人”,诗人在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信仰的时候,亦参与了神性的创造。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那么,诗歌与“圣言”如何能够相互交织、诗人与神学家的身影又为什么能够如此重叠呢?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首先,是因为二者都需要依靠想象力来追求无限与崇高,来表达信仰。“神学是人类诗意的想象力的集中挥洒”,正是想象力的彩虹以诗化语言为载体赋予了神学以生生不息的动力,而想象力同样亦是诗歌创作的灵魂之所在。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英国神学家及诗人柯勒律治指出:“想象力,不是原初的就是派生的。原初想象力是生命的力量,是人类所有感官的初始动力之所在,是有限的心灵创造无限的‘我是’的永不歇息的引动的一种循环往复。”柯勒律治的代表作《老水手行》《克丽丝德蓓》《忽必烈汗》等都充满了创造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仅是人类情感的诗意表达,同时也体现着人心灵的倾诉、精神的向往,提示着人与冥冥之中的理想境界息息相通。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纵观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晚期欧洲文学史上那些蕴涵神学思想火花的诗作,无论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瓦肯罗德、诺瓦利斯那崇尚大自然的诗篇,还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那具有浓郁“魔幻”色彩的浪漫主义诗篇,都具有这样一种鲜明的特征:注重想象、充满激情,以神性思维挑战和冲破传统理性思考之羁绊,以超越现实中的凡俗、崇尚博大与无限的心灵来领悟至高无上的神。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正如诗人、牧师约翰·基布尔在其代表作《诗歌演讲集》里所指出的:“简而言之,诗歌能够使人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是诗人用诗歌传达信仰的桥梁。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分析,诗歌亦理所当然地能够成为传达信仰的途径,成为神学思想的载体。因为语言正是为了表达思想与情感而产生,即使被使用者消解成了碎片,作为思想与情感载体的语言,也能够为读者所感受;而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神学,如果不借助诗性语言的形象思维,是很难进入乃至统领人类精神信仰领域的。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这其实是一个语言与文化或语言与思想(精神)之关系的老话题。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语言与人类精神存在如下关系:1.语言是文化其中包括了人类精神的载体;2.语言“是一种事实与思想之间的媒介物”;3.与一个民族的生活相伴的大多数情况,居住地、气候、宗教、国家宪法、风俗习惯等,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与这个民族分开的,而语言则如同呼吸,是民族本身的灵魂,而作为信仰的“道”,是人心内在的东西,很多情况下很难以作为文字符号的语言来表达。因为,从原初意义的角度分析: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而代表“音响形象”的“能指”与代表“概念”的“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也就是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使其具有了局限性,因为,具有“任意性”的语言符号只有在进入交际之后,以“约定俗成”为途径,为社会所接受时才能有效地完成其传达意义的使命,而“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诗歌,正是一个极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又极易引发人们“共通感”的语言载体。因此,尽管作为个体的诗人对信仰亦即“道”的诗意表达具有“私密性”,其所传达的意义却无疑存在于人们的共通感之中,正是这样一种“私密”与“共通”的对立与统一,使“诗意道说”成为可能,使“诗人的神学”成为欧洲思想文化史上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诗人的神学”是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信仰,也可认为是一种“诗意道说”。“诗意道说”原本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概念,海德格尔匠心独具地以德文的“道路”Weg翻译中文的“道”Tao,体现了其对不同文化背景之 中的人们对信仰追求的一种理解和认同。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事实上,在汉语语境中,早在数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尚书·尧典》中就提出了“诗言志”的诗学观念,当代台湾诗人痖弦20131125日在第四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上也曾指出:“诗是一种信仰,宗教家可以一生寻道,而诗人可以一生寻美。”“诗意道说”,其实是人以诗意的语言在表达其信仰追求,诗歌由此被认为是传达至高无上的“神性启示”的渠道之一。“诗意道说”也由此而能够成为阐释人类精神的最佳途径。如此,以诗性的语言来传达信仰、阐释“至高无上的神性”也就能够使阅读者领悟和体验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崇高,从而使心灵趋向博大无限,追求变得纯粹美好。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由此可见,诗歌之所以能够成为传达神性启示的渠道之一,是因为诗歌和信仰一样,出自人的内心,是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情感的一种寄托。正如德国哲学家、诗人席勒所言:“被人崇拜的神灵有一天可能成为笑柄,人们对于神灵可能不信任,神庙依然是神圣的——艺术拯救了信仰的尊严。将信仰保存在有意义的石料中。真理在虚构中永生。”信仰在以诗歌为载体的“有意义的石料中”亦即语言中得以保存。因此,在人类的信仰追求及世界宗教思想文化的全景式视野之中,对“诗人的神学”的理解与研究能够成为拯救人之崇高理想与信仰之尊严的一个语言文化途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汉语语境中讨论“诗人的神学”,在个人信仰这一层面,必然会有助于领悟者在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相遇、对话,乃至超越的过程中认识真理,升华情感,提升境界,从而为有效地借他山之石,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建和中华文化的复兴提供人类文化滋养。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HvN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1-13 04:09 , Processed in 0.0551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