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年前十名台湾匪特在射阳登陆 当天败露行踪引来当地军民大围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9: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描述:当年庆功会相当隆重。
图片:

  描述:最初发现敌情的3个渔民和摆渡的姜奶奶都立了一等功。
图片:

  描述:当年立下军功的民兵队员们,从左到右分别是:立下二等功的韩乃锦、一等功的吴连明、三等功的韩余清。
图片:

  描述:部队在民兵配合下展开围捕。
图片:

  描述:匪特登陆时使用的小艇。
图片:

  图片:

  射阳军民上演了一场经典“反特记”,24小时活捉全部登陆武装特务
  
     24小时完成大抓捕

     在盐城市射阳县的档案馆里,静静躺着几份关于新中国初期当地军民共同“反特”的档案资料。根据档案资料记载:1963年秋天,十名匪特从黄海偷渡而来,他们登上射阳县的土地仅一天的时间,就被射阳军民悉数活捉。

     在 《县委关于召开农先会和全歼美蒋武装匪特祝捷庆功大会的文件》以及《射阳地区全歼美蒋小股武装特务祝捷庆功大会发言及贺电、贺信》等机密档案资料中,详尽 记录了当地各个部门在“反特”事件中所做的贡献。射阳县三联防指挥部所做的发言中,介绍了事件的整体情况。“10月8日至9日,我县在县社干部、部队、民 警和民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兄弟部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24小时的战斗,全部活捉了偷渡登陆的小股武装匪特。”

     这场动员射阳十万军民的大围捕,从发现敌情到最后“战斗”结束,总共才持续了24个小时。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敌特势力尚未完全清除,特务分子隐蔽存在,妄图伺机反攻;各地军民时刻保持警惕,与匪特作斗争。今天的“档案穿越”讲述的就是一段发生在射阳的传奇“反特记”。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参与“反特”的人早已白发苍苍,在射阳县档案局有关人士的指引下,扬子晚报记者在当地见到了三位当年反特斗争中,立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的普通民兵。他们的讲述,连同档案资料中的记载,将再现当年那个传奇历史事件。

     详情披露

     扬子晚报记者从当地的三位老人那里,进一步了解了事情的详细经过。吴连明老人,今年已经87岁了。当年,他作为“反特”的亲历者,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一等功。记者在射阳县见到了步履蹒跚的吴连明老人,虽然五十年过去了,然而回忆当初,他依然历历在目。

     开端:发现可疑分子,机灵民兵火速汇报

     1963年10月8日早上,吴连明和民兵倪从亮、徐凤明三人准备下海捕鱼。“我们发现海滩上停着一只小艇,小艇上有糖果、压缩饼干、子弹,还有小挎包、一件汗衫等,杂乱无章地摆在小艇上。”吴连明说。

     徐凤明当时告诉另外两人,在捕鱼来的路上,遇到了十个人,八个人穿军装,两个人穿便衣,他们自称是从海上下来的人民解放军,于是就给他们指路,将他们指往大喇叭哨所的方向了。

     吴 连明等三人是当地的民兵,当时,部队经常将民兵们组织召集起来,进行培训与上课,他经常参加反特的课程,掌握了很多知识。“特务有哪些特征,人物方面都有 什么情况等,都学到过。”吴连明对记者说,当时看到这些物品,迅速联想到培训的知识,三个人顿生怀疑:小艇上那些精致的饼干、水果糖,当地人从来没有见 过,不像是当地人吃的。另外,子弹乱扔、小船机器被破坏不是当地人的作风,而且,所使用的卡宾枪也明显不是民兵和当地部队的武器。

     就 地研究后,吴连明三人做出判断,怀疑有特务登陆,当即放弃了捕鱼念头,三人分工行动。吴连明去东小海边防部队报信,另外两个人留下看守船只。吴连明告诉记 者:“当时我顾不上穿长裤,只穿了一件裤头,光着脚丫就往边防部队跑,跑了一小段路后,又返回原地,带了特务抛弃的望远镜、子弹、水果糖,以及工具包、汗 衫等十多样东西,跑步八公里,火速前往部队报告情况。”

     应战:消息报到省军区,军民布下天罗地网

     吴连明带着物品来到部队,部队同志看到后,确定是有特务偷渡,于是电话向上边进行了汇报,之后又派出一个班的战士,由吴连明带路,前往小艇发现地。

     “当 时他们怕我太累,不让我再往回跑。我觉得逮捕特务意义重大,就拒绝了。而且有部队上的人带着武器,我也没之前那么害怕了,又原路返回带部队的人去了海 边。”吴连明说,再次到海边时,发现那些被特务扔到海里的武器等物,被海潮带到了海滩上。当时倪从亮、徐凤明担心敌人返回夺船逃命,两人便把小艇推走,断 绝了敌人退路。

     档案资料显示,10名敌特分子沿着渔民所指的路前行,发现前方竟然是哨所,有些害怕,决定掉头撤离。不过他们已经 被大喇叭哨所的哨兵发现,走在前头的两名敌特分子已接近哨位北侧约2公里处海堤。平时清早这里只有渔民下海,这一下子有十人从海上而来,引起了哨兵怀疑。 值班员得到报告后,一位班长骑自行车前去侦查,对方答是下海演习。这位班长发现对方腰间的刺刀不对,和我们部队战士的不一样。肯定有情况!这名班长急忙赶 回报告。

     就这样,特务的消息得到进一步证实。四营接到驻东小海分队报告后,立即将情况通知驻大喇叭和双洋的前沿分队,接着报团 部,并由营长带领参谋和通信兵,前往张家桥。部队其他人员则带领公社民兵前往大喇叭、大喇叭口和射阳农场等方向搜索前进。之后,敌情报告一级一级上报,直 到报往公安局、盐城区军分区以及江苏省军区。一个指挥小组随即成立,全面搜捕开始了。在搜捕特务时立下二等功的韩乃锦老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但是部队的人 不熟悉地形,都是由当地民兵带路。自己作为一名民兵,就负责带领各个班寻人。战士们拿着武器到处搜寻。

     当时立下三等功的民兵韩余清老人对记者说,当时还有很多民兵,作为通信联络人员,到处跑,告知各个公社要逮捕特务。就这样,当地民兵、群众、解放军战士布下天罗地网,就等敌特分子现形。

     搜捕:24小时后,十名特务全部被生擒活捉

     军 民共同参与搜捕特务的过程紧张有序。扬子晚报记者在档案资料中看到,当时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听到匪特登陆的消息,很多大队民兵闻风而动,十分钟之内赶赴作 战地段,几乎与部队同时到达目的地。分配任务后,同志们分头行动,实行全面戒严,当地的民兵和群众保证了后方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一些女同志也参与进来提 供后勤保障。

     在搜捕特务中,有一位姜奶奶也立下一等功,不过老人现在已经不在人世。扬子晚报记者从档案资料中了解到,姜奶奶当时 以渔船摆渡为生,在搜捕特务的当天,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况。当时,公安大队大喇叭边防哨所两名战士以及边防守备部队战斗小组的三个同志一路追击,到达了 一条河边,向姜奶奶询问有没有见到几个穿军装的人。姜奶奶表示,几个穿军装的刚刚乘坐自己的渡船到对岸去。姜奶奶赶紧让五人上船,也将他们送到对岸。

     在 《盐城专区公安大队大喇叭边防哨所的发言稿》中,描述了上述五名战士与特务对峙斗争的过程。“五个人紧紧尾随敌人,展开猛烈的追击,形成一个弧形包围圈, 将特务压缩在六里河堤。这时他们距离最后两个想要上河堤的特务不到20米,如果特务全部上了河堤,我方被压制在河堤下,情况将非常危险。就在这时,大喇叭 边防哨所的士兵陈士茂急中生智,猛跳几步,大喊:‘站住,缴枪不杀。’于是,先在河堤下俘虏了两名特务,其中包括一个特务负责人。之后,其他六名特务也放 下武器,带着浑身泥水,从河堤上走下来。五个人一弹未发,生擒了八名武装匪特。另外两个特务分散逃跑。”此时,民兵连也赶到对岸,控制了河堤。

     对另外两个特务的追击还在继续。射阳县的一份档案资料显示,部队与当地民兵形成包围态势,搜索逃敌,十一连三班经六里河继续向北搜索,在104团牧场,又有一名特务被抓获。

     经过一晚上的侦查,9日早上8点30分,最后一名特务被擒获,战斗至此宣告结束。特务押回后,根据军区命令,射阳戒严解除。

     ■后记

     根 据档案资料显示,这十个特务是台湾情报局武装特务,来自“江苏省反共救国军独立第十八总队”,他们原本是想在新洋港口及其以北附近海岸登陆,由于航行途中 方向发生偏差,汽油用完,被迫搁浅。因船推不进港,特务们就将机器砸坏,无奈在射阳地区登陆,没想到登陆仅一天时间,就被全部活捉。

     在 《射阳民兵在歼灭美蒋偷渡登陆武装特务战斗中的情况汇报》中,扬子晚报记者看到,射阳县参加围歼的民兵群众共有七万四千余人,设立各种岗哨三千九百四十六 个,设立层层包围圈,圈外村村设岗,处处放哨,全面戒严,严密封锁,即使最后一个特务躲在一人多高的芦苇丛中,也无从逃脱。

     根据这段描述,这十个倒霉的特务哪能料到,他们上岸不久就败露行踪,引来我近十万军民的大围捕,他们焉有不败之理?

     在此次搜捕过程中,射阳县共有三个民兵立一等功,即故事开头提到的三个渔民;11个民兵立二等功,45个民兵立三等功,还有4个单位立了集体功。

     民兵跑了8公里喊来边防战士查看情况。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3 14:53 , Processed in 0.0485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