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德市屏南县残疾人杨声球的家里,珍藏着一张与习近平合影的老照片,几十年过去了这张照片成为杨声球一辈子的念想和骄傲,因为这里面凝聚着习近平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当年32岁的杨声球,身残志坚、攻坚克难,先后培育出香菇等20多个菌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富民报对他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杨声球于1987年获得宁德地委、行署表彰,1989年获得宁德地区农民企业家称号。他的励志人生让习近平十分关注。 终于,杨声球与习近平有了一次见面的机会,那是1989年2月23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主持召开一场“讲改革、话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变化”的主题发言活动。作为企业家代表的杨声球应邀参加,并在宁德地委和军分区分别做了一场《人生的价值》典型发言。发言席上,杨声球激动地说:“过去在旧社会,我们这些残疾人就是废品,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的人生带来可喜的变化。今天,我作为残疾人,能站在讲台上,给领导做报告,就是山鸡飞上凤凰台。”杨声球的话语感染了习近平,他激动地站起来为残疾人杨声球鼓掌。 宅心仁厚的习近平崇尚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从来不会以地位的高低去区分人的差别。他在闽东工作的日子里与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杨声球的精神让他感到敬佩,因此杨声球与习近平之间才有了这段感人的故事。习近平当时就说:“杨声球‘残而不废’,帮助农民做了很多事情;如果大家都这样,宁德就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习近平的讲话总结了杨声球的人生价值,成为一道亮光指引着残疾人杨声球。 热心的习近平当年特地拉着杨声球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嘘寒问暖,在得知杨声球还没找对象时,习近平鼓励他:好好干,一定有姑娘喜欢你,好好成个家,生儿育女,有事到宁德找我。热情、贴心的习近平让杨声球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依旧感人至深。 习近平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弱势群体,这在他从政的历程当中一直没有改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民、亲民的情怀让习近平成为仁义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