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沈从文的自信:自认比鲁迅更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4:4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此明目张胆地将自己与鲁迅相提并论并声称自己的作品将永生,恐怕也只有沈从文这个“愣头”,才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沈从文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慎。他待人谦和、处事低调,尤其是晚年慈祥得简直像一位农村老太。然而,我在阅读沈从文的过程中,总感觉沈从文骨子里有一种倔强、强大和自负。谦卑的外表难以掩饰他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那种自负。事实上他的确是一个相当自负的人。

  1923年,21岁的沈从文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忱,从遥远的边城投奔京城而来,加入到“北漂”的行列。当时他一下火车立刻就被眼前城市的景象所吸引。于是他站在月台上自负地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征服你的。”京城米贵,居之不易。但此后沈从文硬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为京城大腕,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1934年1月18日,沈从文在致张兆和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的所谓的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办法拒绝。”沈从文是何等的自负,他不但认为自己的作品比别人强,而且天才般地预见了自己作品会长存甚至不朽。事实证明,他说的没错。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的作品《边城》、《湘西》等影响了至今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人,这绝不是偶然的。

  1947年,沈从文在《八骏图》自存本上做出过这样的题识:“从这个集子所涉及的问题、社会认识,以及其他方面看来,它应当得到比《呐喊》成就更高的评语。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个小书必永生。”《八骏图》是沈从文1935年创作的一篇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都市题材小说。这篇小说辛辣的嘲讽了中国现代知识阶层,与把国人的劣根性暴露的淋漓尽致的鲁迅先生的《呐喊》确有一比。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将自己与鲁迅相提并论并声称自己的作品将永生,恐怕也只有沈从文这个“愣头”,才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沈从文写文章常常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根本就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他通过文字所透露出的睨视天下的那种自负使得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处处掣肘、难与世同,并为此吃尽了苦头。从1948年12月31日在一张条幅上写下“封笔试纸”四字起,沈从文长达四十年无法真正地从事文学创作,他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苦闷。但是即便如此,沈从文依然是自负的,打骨子里的自负。

  沈从文从生到死,自始至终都是自负的。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病逝家中。碑文同样写得很自负。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碑石正面辑沈从文自己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整个一圣哲姿态。

  古人言:“书生留的一分狂”。读书人总须有一点个性、一点性情、一点棱角、一点风骨,如果一味的“乖巧”、“温顺”、“圆滑”、“中庸”,那只能是精神的侏儒。难得沈从文的自负。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3 09:23 , Processed in 0.0393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